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5篇超声
  • 3篇造影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肿瘤
  • 3篇腺肿瘤
  • 2篇弹性成像
  • 2篇对比剂
  • 2篇应变率
  • 2篇应变率比值
  • 2篇乳腺病
  • 2篇乳腺病变
  • 2篇肿块
  • 2篇腺病
  • 2篇恶性
  • 2篇恶性肿块
  • 2篇变率
  • 2篇病变
  • 2篇超声检查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胡蓉菲
  • 5篇王怡
  • 4篇张海春
  • 4篇许萍
  • 3篇童玲
  • 3篇汪晓虹
  • 2篇李盛妍
  • 2篇陈洁
  • 1篇伍珑
  • 1篇梁水庭
  • 1篇杨德斌
  • 1篇陈莉
  • 1篇童龄
  • 1篇梁雪婧
  • 1篇邵洁
  • 1篇朱婷
  • 1篇任新平
  • 1篇朱婷
  • 1篇张海春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时长超声照射(TCCS)结合MBS、rt-PA联合溶栓的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长超声照射(TCCS)联合微泡(MBS)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体内溶栓的效果。方法:建立大鼠自体血栓动脉栓塞模型:将血栓经颈外逆行置入颈总动脉内,临时阻断结扎,形成动脉血栓模型。超声照射时间设定为两个时间点:15min时间点及30min时间点。动物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2 rt-PA组;3 TCCS+MBS组;4 rt-PA+TCCS+MBS组;5 1/2 rtPA+TCCS+MBS组。通过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各组颈动脉血管再通率。结果:TCCS治疗加入MBS及rt-PA对于血管溶栓的再通率有显著提高。在溶栓15min时间点:仅rt-PA+TCCS+MBS组与对照组溶栓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溶栓30min时间点观察:对照组与rt-PA组、rtPA+TCCS+MBS、1/2rt-PA+MBS+TCCS组之间溶栓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TCCS+MBS与rt-PA组和单纯TCCS+MBS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TCCS+MBS联合rt-PA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协同作用,时长30min明显优于15min溶栓效果。
张海春陈莉胡蓉菲任新平朱婷
关键词:对比剂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良恶性腋淋巴结的超声造影特征,并评价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患者术前腋淋巴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个良恶性腋淋巴结的超声造影增强征象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AT、TTP、PI),比较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对良恶性腋淋巴结的诊断率。结果:65个腋淋巴结造影增强模式表现为:Ⅰ型整体增强型,Ⅱ型周边增强型,Ⅲ型局部增强型。造影增强模式在良恶性组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多表现为整体增强型,良性多表现为周边增强型。以造影增强Ⅰ型为恶性诊断标准,Ⅱ型及Ⅲ型为良性诊断标准,则超声造影诊断良恶性腋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4%、73.3%、83.1%,而常规灰阶超声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8.6%、100%、83.1%。定量参数AT、TTP、PI在良恶性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对良恶性腋淋巴结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与常规超声相比,超声造影并没有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胡蓉菲许萍邵洁王怡童玲
关键词:腋淋巴结乳腺肿瘤超声造影超声检查
超声弹性成像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各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0个乳腺病灶的弹性图像进行弹性分级评定、面积比和应变率比值的测定(分别取与病灶同层的正常腺体及病灶旁皮下脂肪为参照组织测得应变率比值SR1和SR2),并对照其术后病理结果(恶性120个,良性180个),对各弹性参数的良、恶性诊断临界值及诊断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弹性图像分级、面积比和应变率比值在乳腺良、恶性病灶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以弹性分级≥3级为恶性诊断标准,其诊断敏感性为94.2%,特异性为81.1%,准确性为86.3%;以面积比1.20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的临界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5%、80.6%、83.0%;分别以2.44和2.7作为SR1、SR2临界值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其诊断准确性分别为77.3%和72.7%。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各参数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其中以弹性分级和面积比参数的诊断价值较高。
胡蓉菲许萍陈洁汪晓虹王怡
关键词: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乳腺病变
超声在预测不同部位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率中的诊断价值
2014年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不同部位肝细胞肝癌的声像图特征,评估超声检查在预测不同部位的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过手术切除、且有术后随访结果的肝细胞肝癌178例,依据其不同发病部位进行分组,对肿块进行超声评估,使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声像图特征组间肿瘤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不同发病部位、大小及边界组肿瘤术后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不同血供组肿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检查通过分析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可以在术前帮助预测患者术后复发率及判断预后,并可以为不同部位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方案的提供参考。
张海春王怡胡蓉菲梁水庭梁雪婧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复发超声
128例胎囊型与非胎囊型异位妊娠的比较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胎囊型与非胎囊型异位妊娠之间有何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经过手术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根据异位妊娠包块特点分成两组(各64例),分别为胎囊型组及非胎囊型组,将两组间孕龄、包块大小、子宫内膜厚度、血β-hCG值进行比较。结果胎囊型组及非胎囊型组两组间血β-hCG值比较差异显著,胎囊型组子宫内膜厚度与β-hCG值呈正相关(P<0.05)。两组间孕龄、包块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统计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胎囊型异位妊娠的血β-hCG值较高,胎囊型异位妊娠血β-hCG值越高,其子宫内膜厚度越厚。
胡蓉菲张海春伍珑李盛妍杨德斌童龄
关键词: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厚度血Β-HCG值
弹性应变率比值对乳腺良恶性肿块诊断的深入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将研究病例按绝经前后进行分组分析,对应变率比值在乳腺肿块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作进一步研究。方法:分别取与病灶同层正常腺体及病灶旁皮下脂肪为参照组织,对300个乳腺病灶(绝经前组192个,绝经后组108个)进行应变率比值SR1和SR2测定,对照其术后病理结果(恶性120个,良性180个),按绝经前后分组界定其临界值并对其诊断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个病灶分别以绝经前组SR1=2.35和绝经后组SR1=2.52为临界值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9.2%、90%、85.7%,较未分组前(64.2%、84.4%、77.3%)明显提高,P<0.05。分别以绝经前组SR2=2.6和绝经后组SR2=2.67为临界值对300个乳腺病灶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9.2%、77.8%、70.3%,较未分组前(70%,73.9%,72.7%)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按绝经前后进行分组诊断,弹性成像参数SR1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显著提高。
胡蓉菲许萍陈洁汪晓虹张海春王怡
关键词: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乳腺病变
浸润性导管癌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实时灰阶超声造影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造影形态学增强模式和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并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该组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7个浸润性导管癌中,造影增强显示病灶形态不规则49个(73%),边界不清51个(76%),周边穿入或扭曲血管50个(75%),内部对比剂分布不均匀58个(87%),其中可见局灶性充盈缺损21个(31%)。超声造影增强前、后病灶的平均大小分别为(23.3±9.9)mm(、26.1±9.5)mm,造影后肿块明显增大(P<0.01)。对比剂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1.9±4.5)s(、20.1±4.6)s、4.9±2.8。本组浸润性导管癌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为82%(55/67),低于常规超声的诊断率91%(61/67)。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大多具有典型的恶性造影增强特征,但部分呈低增强模式而易导致误诊,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未能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胡蓉菲许萍汪晓虹王怡童玲
关键词:超声检查对比剂乳腺肿瘤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髓样癌的超声造影特征与病理对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乳腺髓样癌的超声造影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乳腺髓样癌患者的超声造影形态学特征,比较造影前后肿块横径、肿块与周围乳腺正常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超声造影表现与病理表现相对照。结果乳腺髓样癌超声造影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均匀增强分别为10、11、11例,与病理形态学特征相符合。造影前后肿块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与病理学膨胀性生长方式相符合。与周围乳腺正常组织相比,髓样癌造影剂到达时间和达峰时间显著提前(P=0.034、0.021),峰值强度显著提高(P=0.005),与病理学上病灶内血管密度增高且分布均匀、病灶周边有较大管径血管的特征相符合。结论乳腺髓样癌特征性的超声造影表现有其病理学依据,可作为临床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童玲胡蓉菲李盛妍朱婷张海春
关键词:乳腺肿瘤髓样造影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