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雷
-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无锡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C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被引量:1
- 2011年
- 目前,手术已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的治疗手段。经皮加压钢板(PCCP)是Gotfried^[1]研制的一种新型髋关节钢板螺钉系统—经皮微创加压钢板。该装置由一个固定长度并自带3颗自攻皮质骨螺钉、2颗可伸缩的135度股骨颈螺钉组成。自2008年以来,我们应用PCCP钢板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收到良好效果。
- 刘仪羊阳花雷周颖川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加压钢板螺钉系统皮质骨螺钉经皮微创
- 微创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平均(47.5±11.6)min,术中出血(82.5±21.8)mL,切口(4.5±0.6)cm。术后3.5个月愈合,优28例,良2例,差1例。住院期间无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无髋内翻及外旋畸形,并发内头钉穿出1例,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无加重,住院期间未发生死亡。结论微创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肢体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围手术期处理、应用硬膜外麻醉、在C臂X线机监视下复位、预防并发症。
- 花雷刘仪周锦年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微创内固定老年
-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前路钢板固定的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前路钢板固定效果。方法14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骨盆内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疼痛程度、劳动力恢复情况进行分级评定,评价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随访时间10~19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效果良好。
- 刘仪路通花雷王烨
- 关键词:骶髂关节骨折脱位钢板固定
- 应用三维CT重建技术术前评估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三维CT重建技术术前评估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0例(106足)粉碎性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检查、CT及三维重建检查,依据螺旋CT三维重建对70例(106足)粉碎性跟骨骨折进行分型,其中46例(72足)采取切开复位治疗,24例(34足)采取撬拨复位治疗,并分析术后疗效差异。结果 70例(106足)粉碎性跟骨骨折经螺旋CT三维重建分为8种骨折分型,ⅠA型6足,ⅠB型14足,ⅠC型16足,ⅡA型13足,ⅡB型16足,ⅡC型13足,ⅡD型13足,Ⅲ型15足。粉碎性跟骨骨折术后总优良率为67.92%。切开复位与撬拨复位治疗ⅠA、ⅠB、ⅡA型骨折术后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C、ⅡB、ⅡC、ⅡD、Ⅲ型骨折中,切开复位治疗的优良率高于撬拨复位治疗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CT重建技术可较清楚地显示粉碎性跟骨骨折情况,对术前骨折分型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作用,ⅠC、ⅡB、ⅡC、ⅡD、Ⅲ型骨折应积极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 沈红雷许宏俊花雷丁育健丁涛
- 关键词:CT三维重建粉碎性跟骨骨折
- 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与传统解剖钢板联合螺钉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对比小切口微创条件下的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内固定术和传统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对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联合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指标、术后治疗效果[包括跟骨结构改善情况,以及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跟骨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86.32±8.56)min、(3.21±0.67)分、(10.36±3.21)d,对照组为(107.37±12.96)min、(5.08±0.89)分、(14.37±4.35)d,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2)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跟骨结构包括骨长度、宽度、高度、Cissens角、Bohler角测量值分别为(68.91±2.32)mm、(30.09±2.43)mm、(47.21±1.98)mm、(39.23±2.56)°、(139.23±4.76)°,对照组分别为(66.51±2.12)mm、(33.09±2.03)mm、(42.89±2.38)mm、(36.22±3.16)°、(134.20±5.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89.23±7.7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97±6.82)分(P<0.01)。(4)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3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3%,P<0.05)。结论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取小切口微创解剖钢板联合加压螺栓内固定术治疗,疗效优于传统解剖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 花雷沈红雷许红俊丁文鸽
-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小切口螺钉
- 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对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3例颈椎病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后手术操作简单,固定融合可靠,疗效明显。结论: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内固定方法设计合理,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 沈红雷许宏俊花雷丁育健
- 关键词:颈椎病手术治疗
- 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近远期疗效观察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将我院94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固定融合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前路钛板联合Cage融合器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椎体间高度、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引流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36个月JOA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点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全部病例植骨融合。两组术后各时点椎体间高度均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前路钛板联合Cage融合器系统治疗相比,零切迹颈椎间隙融合器固定融合治疗颈椎病近远期疗效相似,但其手术时间更短,早期植骨融合率更高,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沈红雷许宏俊花雷丁育健
- 关键词:颈椎病疗效
- 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微创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5例,术中使用前正中切口或前外侧切口。结果25例均获得随访,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及下肢深静脉栓塞。膝关节功能使用HSS评分法术后平均优良率92%。结论胫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变短,手术出血量少,固定稳定,骨折不愈合率明显减少。尤其对于骨折疏松合并骨折患者.术后下地康复时间较传统手术明显提前。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张成玉程力高剑锐花雷王烨
- 关键词:微创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
- 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症14例的诊治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8月至2010年1月诊治的14例FE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确诊后应给予大剂量的激素、应用利尿剂及脱水剂、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给氧、改善微循环、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后,患者均完全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呼吸功能恢复正常.肺部改变4-7天消失.随访6月-2年,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对骨折致FES强调早期诊断,发生FES时采用支持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早期大剂激素与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预后较好.
- 花雷
- 关键词:骨折脂肪栓塞综合症
- 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与二维CT及X线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1
- 2019年
- 目的:对比分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接受治疗的51例骨盆骨折患者为对象,所有对象均先后给予X线、二维CT及CT三维重建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三种检查方案的诊断效果。结果:金标准显示51例患者中Tile分型A型9例、B型30例、C型12例。CT三维重建对Tile分型的诊断准确率100.00%,明显高于X线扫描(74.51%)和二维CT(8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扫描、二维CT均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к=0.696,0.859;P<0.001)。CT三维重建与金标准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骨盆骨折Tile分型与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优于二维CT与X线扫描。
- 沈红雷冯德宏许宏俊花雷
- 关键词:骨盆骨折X线平片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