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红键

作品数:81 被引量:96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城镇化
  • 19篇城乡
  • 14篇城市
  • 10篇人口
  • 9篇乡村
  • 7篇中国城
  • 7篇中国城镇化
  • 7篇市民
  • 7篇市民化
  • 6篇农业
  • 6篇城镇化质量
  • 5篇新型城镇化
  • 5篇农民
  • 5篇贫困
  • 5篇经济增长
  • 4篇地级
  • 4篇农村
  • 4篇农民工
  • 4篇民工
  • 4篇共同富裕

机构

  • 46篇中国社会科学...
  • 33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经济周刊
  • 2篇新疆财经大学
  • 1篇甘肃省社会科...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79篇苏红键
  • 23篇魏后凯
  • 4篇李凤桃
  • 4篇王业强
  • 3篇郭叶波
  • 3篇王宁
  • 3篇赵坚
  • 2篇朱爱琴
  • 2篇李季鹏
  • 2篇盛广耀
  • 1篇廖永松
  • 1篇邓明
  • 1篇李红玉
  • 1篇赵明月
  • 1篇张伟
  • 1篇韩磊
  • 1篇赵明月
  • 1篇张伟
  • 1篇黄晓梅

传媒

  • 6篇城市
  • 4篇中国发展观察
  • 3篇中国特色社会...
  • 3篇社会科学战线
  • 3篇中国工业经济
  • 3篇中国软科学
  • 3篇中国经济周刊
  • 3篇当代经济管理
  • 3篇上海城市管理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开发研究
  • 2篇改革
  • 2篇中国人口科学
  • 2篇区域经济评论
  • 2篇转型期的城市...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半月谈
  • 1篇经济研究参考
  • 1篇现代经济探讨
  • 1篇人口学刊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4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口迁移过程中的收入趋同与社会分异
2017年
考虑中国大规模的人口快速迁移引起了一系列城乡区域发展问题,笔者研究了人口迁移与城乡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各个区域层面的收入差距均表现出不断缩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笔者将Harris&Todaro的二元结构模型扩展到区域层面,利用中国各省和城市面板数据验证了人口迁移与城乡区域收入趋同的关系。进一步反思发现,人口迁移促进城乡区域发展趋同,主要表现在平均收入趋同方面,而伴随人口迁移的农村病、城市病、不完全城镇化等社会分异则日益凸显。最后,提出要逐步降低制约自由迁移的制度约束,提高迁移的效用水平;支持和鼓励举家迁移、就近迁移等幸福迁移模式;考虑人口迁移过程中个体收入差距问题,要积极统筹城乡贫困治理。
苏红键黄晓梅
关键词:人口迁移社会分异
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研究
2012年
利用2003-2008年中国284个地级单位面板数据,对城市产业结构、动态外部性(MAR溢出、Jacobs溢出)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样本范围内,专业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结合我国城市专业化水平现状分析,MAR溢出更为显著;在分地区分规模城市中,不同类型城市的专业化水平与知识溢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同,其中东部和中部大城市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东部中小城市和西部大城市支持MAR溢出,中部和西部中小城市的产业结构与知识溢出的关系并不显著。
苏红键
关键词:动态外部性城市经济增长
密度效应、最优城市人口密度与集约型城镇化被引量:69
2013年
本文从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粗放扩张的现实问题出发,针对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密度效应研究的不足,利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0年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密度效应及最优城市人口密度,藉此分析了未来中国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问题。研究结果发现:在样本范围内,密度效应表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在控制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后,密度效应的倒U型特征依然显著;以城区总人口比建成区面积核算的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约为1.30万人/平方公里。基于最优城市人口密度的观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应当在最优城市人口密度标准下协调推进,由此进一步分析了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节地潜力,明确了集约型城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指出可以从加强土地挖潜、提高城镇人口吸纳能力、建设紧凑型城镇三个方面出发推进集约型城镇化。
苏红键魏后凯
关键词:密度效应劳动生产率集约型城镇化
城乡两栖的内涵转变与市民化战略转型
2024年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依然接近18个百分点,城乡两栖人口约2.5亿人,但是城乡两栖现象的内涵已经从以往的农业转移人口“不完全城镇化”逐渐转变为“不愿脱离农村”。这一内涵转变对市民化战略提出了新的要求,市民化的主要目标应从缩小两率差距转向福祉增进和均等化,市民化的主要路径应从城市户籍改革转向城乡系统改革,重点包括加快完善农村权益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城镇权益优质均衡、稳慎推进中心城市户籍改革。
苏红键
关键词:市民化新型城镇化
山东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策略研究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关键是要让城乡间、区域间、不同群体间能够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当前,山东省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社会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农村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日...
夏鸣晓苏红键朱旻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
文献传递
中国流动人口城市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5
2020年
文章利用2012、2016和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类城市流动人口落户意愿。研究发现,近年来,流动人口总体的落户意愿呈下降态势,从2012年的49.98%降低到2017年的39.01%;各类城市落户意愿表现出明显的结构特征,与城市吸引力显著相关;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居住状况、农村权益、迁移范围等城乡两栖生活特征与落户意愿显著相关;2014年户籍制度改革对300万人以下内陆地级市的落户意愿影响更大,与其他城市比,2012~2016年该类城市的落户意愿多降低了7~8个百分点,2012~2017年多降低了4~5个百分点。由此文章得到3点启示:(1)落户意愿的结构特征是由落户条件内生决定的,反映了城市落户门槛;(2)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农村土地制度、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等协同推进;(3)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是消除人口迁移的制度约束,实现以市场调节为主。
苏红键
关键词:结构特征影响因素户籍改革
城镇化与地区发展:讨论、检验与思考
2022年
笔者利用我国省级连续面板和跨期面板数据,结合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并检验了城镇化与地区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地区发展存在显著的水平效应和收敛效应,但增长效应不显著,其因果关系以单向的地区发展拉动城镇化为主。在我国逐步实现城镇化与地区发展协同推进的背景下,要尊重人口迁移和城镇化规律,通过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城镇化对地区发展的水平效应和收敛效应;同时,要尊重城镇化与地区发展的关系,对平原地区的非搬迁撤并类村庄,应避免产业和就业缺位的被动城镇化。
苏红键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
自然禀赋决定城市规模:中国经验与启示
2024年
随着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城镇体系不断调整,明确城市规模决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利用1985~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检验城市规模的自然禀赋决定论,研究发现:东部沿海虚拟变量与城市规模和城市增长显著正相关,改革开放释放了其区位优势;以一月平均最低气温衡量的气候舒适度与城市增长显著正相关,人们倾向于向冬季温暖的地方迁移;地形起伏度与城市规模显著负相关;资源型城市虚拟变量与城市规模和城市增长显著负相关;较高的行政等级或政策支持能够强化自然禀赋的优势,但较难扭转自然禀赋的劣势。据此,应尊重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律,因地制宜促进城市发展,积极优化各类城市功能,加强区际、城际合作,推动各地区共同富裕。
苏红键
关键词:自然禀赋气候舒适度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贫困状况及治理策略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农业人口快速转移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城市低收入群体不断增加,贫困问题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特征显著。城市贫困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因素。城市外来务工贫困人口规模大、生存状况堪忧,亟须加强城乡贫困统筹治理,防止农村贫困转移,全面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
魏后凯苏红键
关键词:城市贫困外来务工人员贫困治理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历程、启示与展望被引量:49
2018年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城镇化的历程可以根据城镇化率的标准划分为三个阶段,也可以根据中国城镇化内涵特征划分为四个阶段。立足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特征、转型期的时代特征、空间和规模上的大国特征等基本国情,坚持以人为本、渐进式、多元化的推进方式,是中国城镇化取得卓越成就的关键。在遵循以往成功路径稳步推进制度创新的同时,积极推进城镇化与高质量发展联动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联动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与智能化联动探索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城镇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城镇化面临的新的重要议题。
苏红键魏后凯
关键词: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