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波
- 作品数:21 被引量:85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环境规制的产业空间选择效应与区域战略调整
- 2021年
- 较多考虑发展阶段和环境承载力的差别化环境政策将造成环境敏感型产业的地区间替代。中国地域辽阔,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差别很大,东部许多地区已经步入相对发达阶段,而一些中西部地区却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追求经济平衡发展推行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无疑突出了后发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比较优势,使得环境污染密集型产业向这些地区迁徙,导致污染产业空间重新布局。如果区域发展战略过多考虑区域的平衡发展,以缩小中西部同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而不是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进行分类环境保护和人口要素的自由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污染源就会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由于中国河流由西向东流的自然特点,产业向中西部布局的实质是向河流上游的转移。西部地区环境的脆弱性、上游性特征非常明显,一旦环境遭到破坏,不仅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风险,也对整个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安全带来较大影响。在生态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出台区域战略时,需要注重东西一体联动的区域发展战略,优化整个流域产业和人口布局,注重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性考虑,以环境功能区政策体现区域发展差别化和产业分工。
- 范玉波
- 关键词:环境规制
- 最低工资的经济结构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被引量:9
- 2016年
- 最低工资制度在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同时,会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具有经济结构效应。利用2008—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三次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两个角度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制度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结构效应。利用准自然实验的方法检验计量回归结果,表明结果是稳健的。最低工资制度促进了第三产业比例的增长,但对出口中的加工贸易与高新技术产业比例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利用最低工资制度促进转型升级的同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及加工贸易竞争力,促进其发展。
- 范玉波刘小鸽
- 关键词:最低工资
-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地区投资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被引量:4
- 2015年
- 分析了国家战略对地区投资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方法,选取了黄河三角洲19个县市区2004—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国家战略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目标区域投资规模的扩大,但是国家战略叠加的区域并未显现出相应的政策叠加优势。选取代表性的县市进行了比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计量的结果。
- 王瑞吴晓飞范玉波
- 关键词: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
- 数字技术为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深度赋能
- 2020年
- 曰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40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到2021年底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国异地办理无障碍,并且建立清单管理和更新机制。
- 范玉波
- 关键词:政务服务跨省事项
- 基于空间替代的环境规制产业结构效应研究被引量:38
- 2017年
- 由于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区域性是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之一。一个大的经济体内部差别化的环境保护政策容易导致环境敏感型产业在地区间的迁移,这一过程将引致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的变迁。相对发达地区实行更加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在产业的选择上限制污染型产业的发展,这势必将对原有污染型产业产生影响,加大环境保护投资、转行或者外迁是该区域内企业可能的选择。在环境政策不够严厉,产业的选择更为多样的地区,宽松的环境政策甚至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一个优惠条件,则污染型产业是其发展的可能选择。本文通过对2003—2012年中西部19个省份11个污染型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例结构的变迁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有非常明显的产业结构空间效应,存在对污染型制造业西迁的促进作用。区域差别性的环境政策确实突出了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使得环境污染密集型产业向西迁徙,实现了污染产业从中国东部向西部的空间替代。从空间的整体上看,也更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的产业升级现象。如果为了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通过环保规制差异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而不是严格按照功能区进行分类环境保护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在这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产业结构变迁也是不健康的,东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中的要素替代作用,尤其是技术进步的作用,无疑就会被夸大。看似中西部地区可能重新步入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受到污染损害的仅是国家的另一片地区,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属于环境脆弱区和重要的水源上游,最终受伤害的将会是我们整个国家。
- 范玉波刘小鸽
- 关键词: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变迁
- 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效应:历史、逻辑与实证
- 本篇论文是一项考察环境规制政策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变迁的研究。理解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是理解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之一。本文的主体实证部分所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是如下几个:环境规制政策如何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其区域性特征...
- 范玉波
- 关键词:结构优化环境规制
- 文献传递
- 产业融合理论与推进山东产业结构调整
- 在产业演进和产业发展史中,产业融合(Industry Convergence)现象随处可见。国外研究产业融合理论的文章相对于中国来说起步较早。关于产业融合的思想最早源于 Rosenberg 对美国机械设备业演化的研究,他...
- 范玉波
- 文献传递
- 地方债务发行与产业结构效应被引量:19
- 2017年
- 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地方债务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地方的财政自主权,从地方发债的角度可以更为准确地衡量政府有形之手的产业结构效应。本文利用2009-2014年城投债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变迁中的作用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显示地方债务发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结构效应:增加了第三产业占比、降低了第二产业占比。分样本回归发现该效应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明显。本文认为地方发债可以成为地方政府自主调节产业结构变动的财政手段,但其是否对产业结构产生正面影响取决于其是否投向相宜地区与规范发行。
- 司海平刘小鸽范玉波
- 关键词:地方政府城投债产业结构效应
- 产业融合理论与物联网的发展
- 一、引言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必须多个行业相互融合。它主要是应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最新产物,可实现智能化的实时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已成为国际新一轮信息技术竞争的关键点和制高点。借鉴产业融合理论的视...
- 范玉波
- 文献传递
- 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碳减排效应
- 2022年
-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今后一段时期,山东将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深度调整,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二氧化碳达峰倒逼总量减排、源头减排、结构减排,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 范玉波
- 关键词:产业结构生态环境质量交通运输结构源头治理生态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