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天乐
-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作用,提高肿瘤切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 26例听神经瘤病人术中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神经肌电图(EMG)连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术中随时调整手术策略和方法,避免人为因素对脑干和面神经造成功能障碍。术后两周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88.5%),次全切除3例(11.5%),无死亡病例。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25例(96.2%)。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评估,按House-Brackmann(H-B)分级,面神经Ⅰ级~Ⅱ级21例(80.8%),Ⅲ级~Ⅳ级3例(11.5%),Ⅴ级1例(3.8%)。结论大型听神经瘤实时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对提高听神经瘤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赵学明王永红药天乐朱权范益民郝解贺孙之洞
- 关键词:听神经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显微外科手术
- 听神经鞘瘤术中面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听神经鞘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功能保护和评估的作用,提高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率。方法:对27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行术中电生理监测,研究其变化与术后面神经功能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88.9%),次全切除3例(11.1%),面神经解剖保留26例(96.3%),面神经功能保留17例(63.0%),无死亡病例,术末与术前经颅电刺激运动神经(面神经)诱发电位的比值<60%者术后可能面神经功能差。结论:听神经鞘瘤术中电生理监测对于安全切除肿瘤,保护、评价面神经功能有重要价值,该比值<60%是面神经功能可能严重损伤的警示。
- 郭常青赵学明药天乐刘源郭晓隆吴春发
- 关键词: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电生理
- 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作用,提高肿瘤切除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26例听神经瘤患者术中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面神经肌电图(EMG)连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术中随时调整手术策略和方法,避免人为因素造成脑干和面神经功能障碍。术后2周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88%),次全切除3例(12%),无死亡病例。面神经完整解剖保留25例(96%)。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Ⅰ~Ⅱ级21例(80%),Ⅲ~Ⅳ级3例(12%),Ⅴ级2例(8%)。结论大型听神经瘤术中实时电生理监测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降低手术的致残率,对提高听神经瘤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王永红赵学明药天乐朱权范益民郝解贺孙之洞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 胶质瘤误诊为脑膜瘤3例体会被引量:1
- 2010年
- 黄忻涛赵学明郜彩斌药天乐薛乃照郑安潮郝解贺
- 关键词:胶质瘤脑膜瘤MRI
- Von Hippel-Lindau病1例被引量:3
- 2009年
- 陈垒刘跃亭赵学明黄忻涛药天乐郜彩斌
- 关键词:血管网织细胞瘤VHL基因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及合并舌咽神经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及合并舌咽神经痛(G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9年1月收治的272例TN病人及2例TN合并GN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72例TN病人,术中发现责任血管267例,5例未见明显责任血管,术后即刻有效率为92.3%,无死亡病例,术后短暂听力下降9例,出现患侧面部麻木22例,幕上硬膜下血肿2例,脑脊液漏3例,颅内感染2例,小脑共济障碍1例。2例TN合并GN病人责任血管均为小脑上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术后症状立即消失,随访期间(1例随访13个月、1例随访55个月)2例病人症状均未复发,未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嘶、脑脊液漏并发症。结论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上肢入路治疗TN,可充分暴露三叉神经进出脑干区,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岩静脉及其属支,减少对面神经、听神经及小脑的损伤。
- 药天乐赵学明万大海连世忠王宏勤刘晨宇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
- 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保护及评估术后面神经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6月至2010年3月术中行面神经监测的42例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面神经解剖保留37例(88%),面神经功能保留30例(71%)。术末刺激强度1-3V即引起肌电反应者预后良好;而术末面神经近端与远端波幅之比〈0.3者预后差。结论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可显著降低术后面神经瘫痪的发生率,术末面神经脑干端的刺激强度与面神经功能呈负相关,而面神经近端与远端波幅之比与面神经功能呈正相关。
- 赵学明药天乐万大海王永红范益民郝解贺
- 关键词:面神经电生理监测功能评价
-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血清sICAM-1含量的临床研究
- 目的:研究和分析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血清sICAM-1含量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ELISA 法测定56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72小时内血清sICAM-1含量,结合患者入院Hunt...
- 药天乐
-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FISHERGOS评分
-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通过分析141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探讨手术入路与技巧、避免术中动脉瘤破裂及破裂后处理和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141例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夹闭、包裹、孤立、切除等手术方法共处理151个动脉瘤。结果本组151个动脉瘤,瘤颈夹闭141个,包裹7个,孤立2个,切除1个。术中破裂13例,均夹闭。结论手术夹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确实有效的方法,避免动脉瘤破裂以及正确处理术中破裂出血,积极防治脑血管痉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药天乐赵学明郝解贺班日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脑血管痉挛
- 颅脑创伤病人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变化及其与炎症因子和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分析颅脑创伤(TBI)病人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炎性细胞因子和血小板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TBI病人不同时间点S100β、NSE、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以及外周血小板计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重型TBI组S100β在7 d、14 d时比第1天下降,重型TBI组S100β在各时间点较其他组升高。各TBI组血小板计数在第14天时比前3个时间点均升高,重型TBI组血小板计数在第14天较其他组升高。创伤后第1天,各TBI组S100β与外周血小板计数均呈负相关,创伤后第14天,中型组、重型组血清S100β、NSE与IL-8、TNF-α呈正相关。结论加强对TBI病人S100β、NSE以及炎症、凝血等指标的监测分析,有利于临床对TBI诊疗。
- 黄忻涛闫青云王士洲徐新娟刘泽马宁张文举药天乐
- 关键词:颅脑创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