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炳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旋杆菌
  • 2篇片段
  • 2篇系统疾病
  • 2篇细胞
  • 2篇限制性片段长...
  • 2篇限制性片段长...
  • 2篇消化系
  • 2篇消化系统疾病
  • 2篇螺旋杆菌
  • 2篇免疫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莫炳强
  • 8篇林裕龙
  • 7篇冯桂湘
  • 5篇兰萌
  • 5篇彭永正
  • 2篇侯金林
  • 2篇龙国进
  • 2篇暴旭广
  • 1篇吕苏成
  • 1篇钱学贤
  • 1篇焦保明
  • 1篇李志梁
  • 1篇钱洪津
  • 1篇田明照
  • 1篇蒙昌金
  • 1篇孔玮
  • 1篇柳青

传媒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类型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分布。方法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6例HBV感染的肝癌、58例肝硬化、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60例HBV无症状携带者血清HBV基因型。结果无症状携带者中B基因型为46.7%(28/60),C基因型为33.3%(20/60),D基因型为20.0%(12/60);慢性乙型肝炎组B基因型为41.7%(25/60),C基因型为36.7%(22/60),D基因型为21.7%(13/60);肝癌患者中B基因型为33.9%(19/56)、C基因型为60.7%(34/56)、D基因型为5.4%(3/56);肝硬化患者中B基因型为31.0%(18/58)、C基因型为63.8%(37/58),D基因型为3.5%(2/58)。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中以B基因型为优势感染毒株,而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则以C基因型为优势感染毒株。
林裕龙兰萌莫炳强彭永正冯桂湘侯金林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含量与病毒复制的关系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通过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HBV大蛋白(HBV-LHBs)的含量,探讨其与HBV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以荧光定量PCR检测175份HBV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将这些标本按DNA拷贝数分为3组,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HBV-LHBS和PreS1抗原。结果≥106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分别为98.4%和(94.74±31.50)ng/mL,103~105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为75.8%和(30.47±21.33)ng/mL,≤103copies/mL组,LHBS阳性率和定量检测结果为33.3%和(14.84±10.36)ng/mL,3组标本PreS1抗原阳性率依次为87.1%、43.5%、17.6%;HBeAg阳性组血清中LHBS阳性率为83.7%,PreS1抗原阳性率为68.2%;HBeAg阴性血清中LHBS阳性率为53.5%,PreS1抗原阳性率为36.6%。结论LHBS能较好地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的复制程度,而且其定量结果与HBV DNA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因此LHBS定量检测可能成为较好判断HBV活动的新的血清学指标。
兰萌暴旭广莫炳强林裕龙
关键词:HBVDNA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含量与病毒复制的关系
目的通过定量测定HBV病毒感染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HBS)的含量,探讨其与HBV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以荧光定量PCR检测175份HBV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将这些标本按DNA拷贝数分为三组(≥1...
林裕龙暴旭广莫炳强
文献传递
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谱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后各种抗体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四组研究对象共220例(慢性胃炎66例、消化性溃疡56例、胃肠道肿瘤33例以及门诊体检者65例)血清Hp的五种抗体:CagA抗体、VacA...
冯桂湘兰萌莫炳强林裕龙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蛋白芯片抗体
文献传递
卵巢癌抗原-125的测定对卵巢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探讨卵巢癌抗原-125(CA125)的测定对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12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卵巢癌19例、子宫肌瘤34例、卵巢良性畸胎瘤29例及其它妇科疾病42例)。结果 卵巢癌阳性率94.7%(18/19),子宫肌瘤、卵巢良性畸胎瘤及其它妇科疾病的阳性率分别为17.6%(6/34)、24%(7/29)和14.35%(6/42)。19例卵巢癌患者经化疗或手术治疗后有14例血清CA125含量显著下降,其余良性妇科疾病经治疗后虽然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降低幅度不大。 结论 血清CA125测定对卵巢癌的诊断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冯桂湘林裕龙彭永正莫炳强孔玮
关键词:卵巢癌ELISA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谱检测在不同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后各种抗体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4组研究对象共220例(慢性胃炎66例、消化性溃疡56例、胃肠道肿瘤33例以及门诊体检者65例)血清Hp的5种抗体:CagA抗体、VacA抗体、Ure抗体、Hsp60抗体、RdxA抗体。结果慢性胃炎组5种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59.1%,24.2%,71.2%,21.2%和19.7%;消化性溃疡组为62.5%,232.%,66.1%,21.4%和16.1%;消化道肿瘤组为27.3%,24.2%,57.6%,45.5%和18.2%;对照组为16.9%,18.5%,60.0%,12.3%和30.8%。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和胃肠道肿瘤组CagA抗体、Hsp60抗体和RdxA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而Ure抗体和VacA抗体阳性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CagA抗体和Hsp60抗体的阳性率与胃肠道肿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不同消化系统疾病中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谱存在显著差异,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不同抗体的产生可能与其所引发各种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林裕龙龙国进兰萌莫炳强彭永正冯桂湘
关键词:抗体
PCR-RFLP检测HBeAg阴性preS1抗原阳性的HBV感染者前C区基因变异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者前S1(preS1)抗原阳性与前C区基因G1896A变异发生频率的关系。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检测64例HBeAg阴性HBV感染者血清HBVDNA,ELISA法检测preS1抗原,以错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HBV前C区1896位点的基因变异。结果64例血清中preS1抗原阳性25例(39.1%),preS1抗原阴性39例(60.9%);25例preS1阳性的标本中23例(92.0%)HBVDNA阳性(19例≥10^3copies/ml,4例为10^2copies/ml,2例为检测限以下),有21例(84.0%)发生1896位点变异;39例preS1抗原阴性的标本中11例(28.2%)HBVDNA为10^2~10^3 copies/ml、17例(43.6%)发生1896位点变异。preS1阳性与阴性患者1896位点变异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HBeAg阴性的HBV感染者中,preS1抗原不受前C区基因变异的影响,可以更客观地反映HBV复制状态。
林裕龙兰萌龙国进莫炳强彭永正冯桂湘侯金林
关键词:前S1抗原基因变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12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双抗 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6、 IL-12水平。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组IL-6、IL-12值分别为(199.7±26.9)、(24.6±13.4)pg/ml;急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 (129.5±22.8)、(135.3±60.8)pg/ml;重型乙型肝炎组分别为(286.1±56.7)、(l9.7±9.0)pg/m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6.4± 12.9)、(34.7±11.8)pg/m1。结论IL-6的变化与乙型肝炎肝细胞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而IL-12则在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 答中起重要作用.其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病向良好转归发展。
柳青冯桂湘林裕龙彭永正莫炳强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小鼠限量对小鼠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及寿命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采用饮食限量法,将昆明小鼠分三组:自由进食、八份进食和半量进食的小鼠分别进行了免疫功能、肠道菌群与寿命的观察。结果显示:八份饱进食组小鼠寿命最长,2年全部存活(100%),自由进食组次之(33%),半量进食组只到18个月就全部死亡。在免疫的检测中发现ANAE+数及Mφ吞噬试验,八份饱进食组最高,自由进食组次之,半量进食组最低,相差显著或非常显著。在肠道需厌O2菌的检测中,结果显示:克雷伯氏菌、双岐杆菌、乳杆菌八份饱进食组明显的高于其自由进食组(p<005)和半量进食组(p<001),提示长寿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及部分细菌的增加和适量的饮食限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吕苏成蒙昌金莫炳强田明照冯桂湘
关键词:免疫功能肠道菌群
应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凋亡水平被引量:18
1999年
目的研究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凋亡抑制因子(Apo1/Fas)水平变化,评估衰竭心肌细胞凋亡状态。方法采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ELISA法测定60例心力衰竭患者和5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po1/Fas,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测定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EF),了解EF变化与Apo1/Fas间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清Apo1/Fas,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心功能Ⅰ、Ⅱ级患者(P值<0.01);所有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5和0.01),且心功能Ⅲ、Ⅳ级患者高于心功能Ⅰ、Ⅱ级患者(P值<0.05);EF>55%组患者血清Apo1/Fas水平显著高于EF>55%组患者(P值<0.01)。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po1/Fas反映了衰竭心肌细胞凋亡状态。IL6和TNFα则在心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的免疫调控作用。
李志梁焦保明钱洪津钱学贤莫炳强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