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倩

作品数:10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激光
  • 3篇血管
  • 3篇青光
  • 3篇青光眼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型
  • 3篇静脉阻塞
  • 2篇新生血管
  • 2篇新生血管性
  • 2篇新生血管性青...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视网膜中央
  • 2篇视网膜中央静...
  • 2篇视网膜中央静...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10篇盐城市第三人...

作者

  • 10篇葛倩
  • 8篇严国明
  • 4篇施玲玲
  • 3篇张宏杰
  • 2篇季飞
  • 1篇周燕
  • 1篇周燕

传媒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泪道再通管治疗慢性泪囊炎35例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应用一次性泪道再通管行泪道置管术的方法,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确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5例,排除手术禁忌后应用一次性泪道再通管行泪道置管术,术后定期泪道冲洗,观察溢泪溢脓及泪道通畅情况。结果:利用该方法治疗35例,依据疗效判断标准,显效22例,进步10例,无效3例(均为拔管后患者),总有效率91.4%。术中及术后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一次性泪道再通管行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轻微、极少且轻微的并发症、面部无瘢痕而不影响美容、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疗效确切,易为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严国明葛倩张宏杰施玲玲
关键词:慢性病鼻泪管
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难治性青光眼[1],其发生与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有关,如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以往多采用滤过性手术或睫状体冷冻破坏性手术,但疗效并不理想,引流物植入手术疗效较好,但手术有一定的限制并有一定的术后并发症,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自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我院共为6例(8眼)NVG患者施行了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严国明葛倩张宏杰施玲玲
关键词:激光虹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5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5例25眼行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CRVA),20例20眼单纯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8例8眼转化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时予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结果:CRVA组有效率88%,无效、退步者转化为缺血型,病程平均2±0.1个月;单纯药物治疗组有效率75%,无效、退步者转化为缺血型,病程平均3±0.15个月。全部病例中,转化为缺血型CRVO,及时予眼底激光治疗,治疗后好转。结论:非缺血型CRVO一旦确诊后,根据病情及患者意愿,可选择CRVA或单纯药物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而CRVA起效快、病程短、疗效好,较药物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当非缺血型转化为缺血型时,要及时予眼底激光治疗。
葛倩严国明施玲玲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药物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术前不同时机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对比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PPV)术前不同时机应用雷珠单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力及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PDR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Ⅰ、Ⅱ组,分别为33、33、34例。对照组患者直接行PPV治疗,观察Ⅰ、Ⅱ组分别于术前3、7 d给予雷珠单抗注射治疗。比较3组患者PPV术后6个月的视力改善情况,PPV术中风险指标,玻璃体腔注射前、PPV术后7 d房水VEGF、CRP及TNF-α水平,以及PPV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PV术后6个月,观察Ⅰ组患者视力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观察Ⅰ、Ⅱ组患者PPV手术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发生医源性裂孔率与硅油填充率均显著降低;与玻璃体腔注射前比,PPV术后7 d 3组患者房水VEGF、CRP、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Ⅰ、Ⅱ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PV术后6个月,观察Ⅰ、Ⅱ组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晚期玻璃体积血及观察Ⅰ组早期玻璃体积血患者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Ⅰ组早期玻璃体积血的患者占比显著低于观察Ⅱ组(均P<0.05)。结论PPV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可有效改善PDR患者视力情况,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进而提高疗效与安全性;且与术前7 d注射雷珠单抗比较,术前3 d应用效果更为理想,还可降低早期玻璃体积血的风险。
周燕葛倩孙婷婷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对19例19眼确诊为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行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术后1、2、4及8周复查,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19例19眼25个治疗部位,其中1个治疗部位13例13眼,2个治疗部位6例6眼。吻合成功11例11眼(57.9%),吻合成功部位13点(52%)。治疗后视力改善11例11眼,无变化5例5眼,下降3例3眼(均为不成功病例)。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成功病例均有明显改善,未见有新生血管形成及转化为缺血型的病例;不成功病例中,3例3眼发展为缺血型,5例5眼视网膜出血吸收缓慢。结论: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可有效建立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通道,缓解阻塞后的血流阻滞,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改善视力及眼底情况,疗效确切。需进一步研究其应用范围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严国明葛倩张宏杰施玲玲
关键词: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激光视网膜静脉阻塞
抗VEGF药物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抗VEGF药物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眼底激光光凝辅助药物治疗;观察组在眼底激光光凝辅助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网膜出血面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网膜无出血20例,对照组无出血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疗效显著。
葛倩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眼底激光
首诊于急诊内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2例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1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及眼'小梁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眼痛症状完全缓解,眼压控制在11.12~14.50 mm Hg,平均(13.51±1.16)mm Hg,视力:光感-0.3。结论:应加强急诊科医生培训以及对疾病的诊断。
葛倩严国明朱益修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方法在T2DM患者180例(糖尿病组)和健康人110名(对照组)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并用ELISA法测定血VEGF含量。结果根据FFA检查结果,糖尿病组分为三组:NDR组56例,无视网膜病变;BDR组89例,有背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5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三组血清VEGF含量分别为(166.8±35.8)pg/ml,(235.7±50.7)pg/ml和(208.7±40.8)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1.2±28.3)pg/ml(P<0.01)。结论 VEGF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葛倩严国明季飞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两种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效果比较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两种常用切除手术在翼状胬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翼状胬肉需行手术切除的5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实施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位术,对照组则单纯实施胬肉切除术,对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复发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分别为17.9%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胬肉切除与结膜瓣转位术联合应用于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葛倩严国明朱益修周燕
关键词:翼状胬肉胬肉切除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6例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与青光眼阀植入术和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26例,共28眼,单眼24例24眼,双眼2例4眼;男18例19眼,女8例9眼;右20眼,左8眼;年龄36~69岁,平均48.5岁。选择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12例14眼,选择青光眼阀植入术10例10眼,选择睫状体冷冻术4例4眼。结果:12例14眼采用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治疗后眼压均恢复正常,8眼视力提高,3眼视力不变,1眼视力下降,10例10眼采用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后9眼眼压降至正常,4眼视力提高,5眼视力不变,2眼视力下降,发生并发症1例,为滤过道瘢痕纤维化。4例4眼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后,3眼眼压控制,1眼眼压下降不明显,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眼球疼痛1例,前房出血1例,葡萄膜炎1例。结论:虹膜氪激光联合巩膜瓣下小梁组织嵌顿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显著。
严国明葛倩季飞朱益修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青光眼阀植入术睫状体冷冻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