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耀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100A4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S100A4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和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肿瘤标本74份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经病理证实正常结直肠组织40份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S100A4蛋白表达情况,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nm23H1、S100A4阳性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S100A4与nm23H1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S100A4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且表达为棕褐色或棕黄色,研究组中S100A4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m23H1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且为棕黄色细颗粒,研究组中nm23H1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m23H1阳性表达率与患者肿瘤大小、肝转移、年龄、组织分化程度、发生部位、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且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阳性表达率与患者肿瘤大小、肝转移、年龄、TNM分期、发生部位、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均<0.05),且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A4表达与nm23H1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432,P<0.05)。结论S100A4蛋白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密切相关,其与nm23H1基因联合检测,有利于明确患者转移、浸润、预后情况。
- 刘伟王勇董耀马建亭
- 关键词:结直肠癌转移相关蛋白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临床病理特征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宋润波马建亭董耀张静
- 甲状腺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乳头状癌又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发展及预后尚缺乏一种理想化的生化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一种重要的促淋巴管生长因子,已经证实与人类的多种...
- 关键词: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肿瘤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 该实验采用RT-PCR及流式细胞术(FCM),从mRNA及蛋白水平探讨survivin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分析survivin在喉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试从分于生物学角度探讨喉癌的发病机制并明确survivin在喉癌防...
- 董耀
- 关键词:喉癌SURVIVIN细胞凋亡RT-PCR凋亡抑制蛋白
- 文献传递
- 早期中药干预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45例临床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早期中药干预联合应用肠内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干预联合肠内营养。结果:治疗组各项临床指标、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中药干预联合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并能改善肠功能,保护肠黏膜屏障,提高机体免疫及营养状况,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 董耀胡美红雷明君安慧玲马建亭李江红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药复方
- 保护肠黏膜功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常见的外科疾病,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凶险,治疗棘手,由于长期禁食、炎性反应、肠道动力紊乱、肠黏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等原因出现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intestinal barrierdysfunction,IBD)[1],进而出现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继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本研究针对保护肠黏膜屏障,采用早期肠内营养、丙氨酰谷氨酰胺、中药管饲等方法,可阻断病情进展,改善肠道血运促进肠蠕动,减少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胰酶,利胆,改善微循环,提高患者营养状况,疗效满意。
- 殷小莉马建亭胡美红郭爱霞李江红苗江雨郭炳勋刘伟董耀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屏障中西医结合疗法肠内营养
- 丹参川芎嗪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静脉滴注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丹参川芎嗪10mL静滴,1次/d;围刺治疗,1次/d。对照组口服加巴喷丁300mg、维生素B120mg、腺苷钴胺片500μg,3次/d。2组均以治疗15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5%,对照组有效率70.0%。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较好。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丹参川芎嗪;
- 雷明君冯兰珍董耀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丹参川芎嗪围刺
- 大承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28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禁食、禁水、胃肠减压、补液、肠外营养支持、防治感染、抑制胃酸及胰腺分泌等常规治疗。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空肠营养管注入大承气汤加味。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淀粉酶(AMY)、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及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的水平,同时记录AMY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费用及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AMY、WBC、CRP、TNF-α、IL-1水平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中药治疗组AMY、WBC、CRP、TNF-α、IL-1治疗后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中药治疗组患者AMY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中药治疗组腹腔感染率、胰腺假性囊肿形成率、严重腹胀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中药治疗组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治疗后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承气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并能保护肠黏膜屏障,提高机体免疫,改善营养状况,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 董耀雷明君胡美红殷小莉李江红郭炳勋苗江雨安慧玲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大承气汤加味中西医结合疗法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TEN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PTEN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60例甲状腺腺瘤手术切除标本中的PTEN蛋白和TNF-α的表达及关系,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因素与PTEN蛋白和TNF-α的关系。结果 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甲状腺腺瘤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浆膜浸润、不同临床TNM分期的患者,癌组织中PTEN蛋白和TNF-α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的患者,癌组织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蛋白与TNF-α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8,P<0.05)。结论 PTEN蛋白和TNF-α的表达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二者表达状况的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宋润波马建亭孟增智贾庆雨董耀刘伟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PTEN肿瘤坏死因子-Α
- 自拟消风润肤汤治疗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自拟消风润肤汤对瘙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瘙痒症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应用河北省中医院自拟消风润肤汤),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免疫指标。结果本疗法治疗瘙痒症安全、有效率高,治疗后患者血浆SP(P物质,substance P),β-END(β内啡肽,beta-endorphin)含量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下降。结论本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抑制SP,β-END的表达起到治疗作用。
- 雷明君董耀王根会孙春霞
- 关键词:瘙痒症汤剂P物质Β-内啡肽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PTEN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60例甲状腺腺瘤手术切除标本中的VEGF-C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P<0.01);而PTE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甲状腺腺瘤的阳性表达率(P<0.001)。不同临床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VEGF-C和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癌组织中二者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VEGF-C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5,P<0.05)。结论 VEGF-C和PTEN蛋白的表达改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形成有一定关系;二者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宋润波董耀张静苗江雨刘伟李清怀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P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