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春姬

作品数:100 被引量:497H指数:13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8篇花生
  • 16篇胁迫
  • 15篇玉米
  • 15篇生品
  • 15篇花生品种
  • 15篇根系
  • 12篇对花
  • 9篇低钾
  • 8篇栽培
  • 8篇生长发育
  • 8篇土壤
  • 8篇干旱
  • 8篇高产
  • 7篇低钾胁迫
  • 7篇钾胁迫
  • 6篇生理特性
  • 6篇种子
  • 6篇基因
  • 6篇根系形态
  • 6篇光合特性

机构

  • 98篇沈阳农业大学
  • 6篇吉林省农业科...
  • 6篇山东省农业科...
  • 6篇山东省花生研...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2篇西昌学院
  • 2篇辽宁农业职业...
  • 2篇鞍山市气象局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大连民族大学
  • 1篇梨树县梨树镇...
  • 1篇锦州农业科学...
  • 1篇双辽市双英种...

作者

  • 99篇蒋春姬
  • 72篇于海秋
  • 61篇王晓光
  • 54篇赵新华
  • 38篇王婧
  • 26篇赵姝丽
  • 18篇刘喜波
  • 18篇曹敏建
  • 16篇张鹤
  • 6篇迟玉成
  • 6篇林国林
  • 6篇樊堂群
  • 5篇刘宇
  • 5篇王晓磊
  • 5篇曲胜男
  • 4篇梁烜赫
  • 4篇依兵
  • 4篇曹铁华
  • 4篇吴迪
  • 4篇邢静

传媒

  • 14篇沈阳农业大学...
  • 12篇中国油料作物...
  • 7篇花生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山东农业科学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吉林农业大学...
  • 3篇第十届全国玉...
  • 2篇玉米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特种经济动植...
  • 1篇新农业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2篇2025
  • 13篇2024
  • 10篇2023
  • 10篇2022
  • 5篇2021
  • 1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肥料处理对玉米花生带状间作复合群体结构的影响
张克朝周东英史晓龙艾鑫王晓光蒋春姬赵姝丽于海秋赵新华
中国规模农业发展初探被引量:5
2007年
针对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采用文献法、个案法,对比法和综合分析等方法,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从政治、经济、社会、地理条件等方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和前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具备适度的发展规模农业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规模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可能采用的几种模式进行简要地探讨。
李胜贤曹敏建于海秋蒋春姬
关键词:农业科学规模农业
催芽培养盘以及花生种子发芽率检测装置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催芽培养盘以及花生种子发芽率检测装置,其中花生种子发芽率检测装置包含:承载壳体、承载板、若干个催芽孔、若干个培养介质与传感模块;承载壳体的顶部采用开放式设计;承载板设置在承载壳体的...
钟超于海秋赵新华康树立王晓光蒋春姬刘喜波赵姝丽王婧张鹤
处理对花生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2025年
为了确定铜和乙烯处理下花生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以及转录因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藜芦醇含量,对应处理组进行转录组学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0.1 mmol/L铜处理可促进花生产生白藜芦醇,5 mmol/L乙烯处理下花生白藜芦醇含量十分微量,铜和乙烯组合处理下花生白藜芦醇含量较少,比铜处理组下的含量少92.2%,比乙烯处理下的含量多8.4倍。铜和乙烯处理对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STS1、STS2、STS3的启动起到正调控作用,转录因子MYB4、MYB73与白藜芦醇合成酶基因有良好的结合位点。
包学锋蒋春姬董旋金兰淑林国林
关键词:白藜芦醇转录因子
高产花生品种对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的生物学响应机制
高产花生品种要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需要合理的群体结构和科学的施肥。辽宁省作为新兴的花生产区,探索高产花生品种适宜的氮肥和密度水平和田间配置方式尤为必要。本研究以高产花生品种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进行了氮肥和密度互作下花生...
蒋春姬
关键词:施氮水平种植密度根系
文献传递
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目前辽宁省花生平均单产水平较低的问题,在沈阳农业大学试验田以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农花5号为试材,在相同密度条件下,设置小垄单行(T1)、大垄双行(T2)、大垄3行(T3)3种田间配制方式处理,研究不同田间配置方式对花生生长发育、叶片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花生生理特性方面,T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大,后期仍保持较高水平,T1处理次之,T3处理最小;T2处理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亦高于T1和T3处理;而T2处理的胞间CO2浓度低于T1和T3处理。在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方面,百粒重、百果重和出仁率的变化趋势均为T2>T1>T3,T2处理与T3处理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012年和2013年荚果产量T2处理均最高,分别为4541.5kg·hm-2和5950.2kg·hm-2,T1处理的荚果产量次之,T3处理最低,2012年各处理间差异显著,2013年T2处理与T3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可见,生产上在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可推行大垄双行种植花生的田间配置方式,密度为每公顷15万穴,每穴2株。
蒋春姬王晓光郑英杭吴迪赵姝丽于海秋赵新华林国林
关键词:花生生理特性
一种优品改良花生的嫁接方法
本发明涉及嫁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公开了一种优品改良花生的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育苗处理:选取20cm×30cm×15cm的育苗盆,在其中加入2/3的蛭石作为基质,花生种子催芽24h后以胚芽朝下的方式插入基质3cm...
蒋春姬于海秋王彦良郭佩王晓光赵新华王婧刘喜波钟超张鹤康树立赵姝丽韩青
一种提高花生苗期耐寒性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花生苗期耐寒性的方法,属于花生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提高花生苗期耐寒性的方法包括于花生苗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茉莉酸甲酯溶液。本发明喷施一定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可以明显提高花生苗期耐寒性,可以明显降低低温胁迫对花...
张鹤于海秋杨佳欣赵新华王晓光康树立蒋春姬刘喜波赵姝丽王婧钟超
玉米花生带状间作对植株氮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9
2022年
为探明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模式下植株氮吸收利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设置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和玉米花生间作(IMP)三种种植模式,系统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并采用16S/ITS测序技术明确玉米花生带状间作系统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玉米边行优势明显,地下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间作玉米中间行。间作玉米和间作交互区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而间作花生根际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其中变形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等有益菌最为显著富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变形菌门与子囊菌门正相关。间作丰富了物种功能多样性,参与氨基酸运输、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细菌和腐生营养型真菌的显著富集,改善了植物养分吸收,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可见,玉米花生间作可通过优化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本研究为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氮营养互促吸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董奇琦袁洋杜琪刘振华史晓龙张克朝周东英杨旭王晓光蒋春姬刘喜波郭峰赵新华于海秋
关键词:玉米花生带状间作
不同穴播粒数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以花生品种花育28号为供试材料,在每公顷15万穴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穴播粒数处理:每穴1粒(T1)、单粒双粒交替种植(T2)、每穴2粒(T3),构建了3种不同密度群体,研究了不同穴播粒数对花生生长发育、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第一对和第二对侧枝长随穴播粒数的增加而增加;T3的LAI前期上升快,峰值过后降速快,各生育时期LAI表现为T2>T3>T1;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在各个时期均表现为T3>T2>T1;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表现为T3
李朦朦王晓光蒋春姬李美孙智明王一博庄红帅
关键词:花生生育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