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朝华

作品数:62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6篇淋巴
  • 22篇淋巴管
  • 17篇水肿
  • 16篇淋巴水肿
  • 11篇内皮
  • 9篇细胞
  • 8篇牵引成骨
  • 8篇牵引成骨术
  • 8篇内皮细胞
  • 8篇成骨
  • 7篇动脉
  • 7篇皮瓣
  • 7篇缺损
  • 7篇淋巴管内
  • 7篇淋巴管内皮
  • 6篇术后
  • 6篇淋巴管内皮细...
  • 5篇皮瓣修复
  • 5篇疾病
  • 4篇血管

机构

  • 53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秦皇岛市第二...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丽水市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上海市松江区...

作者

  • 62篇蒋朝华
  • 16篇李圣利
  • 15篇刘宁飞
  • 14篇胡学庆
  • 13篇曹卫刚
  • 9篇唐友盛
  • 7篇戴婷婷
  • 4篇朱宏伟
  • 4篇路青
  • 4篇卢晓峰
  • 4篇邵新中
  • 4篇张旭
  • 4篇崔春晓
  • 4篇邓景成
  • 3篇周广东
  • 3篇周剑国
  • 3篇沈国芳
  • 2篇周淑彦
  • 2篇葛敏
  • 2篇王晨光

传媒

  • 16篇组织工程与重...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国口腔颌面...
  • 3篇西部医学
  • 3篇2014中华...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康复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上海护理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第四届华东六...
  • 1篇第三届全国睡...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11篇2015
  • 8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3篇2004
  • 4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的综合整复治疗被引量:15
2004年
目的 评价和探讨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综合整复矫治方法。方法  2 0 0 0年1月~ 2 0 0 3年 6月我们为 4 0例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患者进行了综合治疗。其中术前施行牙槽突裂髂骨松质骨植骨修复 2 8例 ,牙正畸治疗 2 2例 ;前牙义齿修复 2 0例 ,正颌外科手术或上颌骨牵引成骨手术 2 0例。完成上述治疗程序后行鼻唇二期整复手术。手术方法采用自上唇中央唇红、瘢痕缘、鼻小柱旁至双侧鼻孔内侧缘连续切口 +双侧鼻翼沟及鼻孔底切口入路 ,行鼻小柱延长、鼻翼鼻孔轮廓成形、人中嵴、人中凹及唇峰唇珠重建术。结果 患者鼻唇外形均获得较前明显的改善 ,随访 3个月~ 3.5年 ,满意率达 95 %。结论 对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继发畸形采用综合序列治疗 ,强调二期手术前牙 -颌基础框架的搭建 ,再采用本手术方法矫治鼻唇软组织畸形 ,效果自然稳定。
蒋朝华唐友盛沈国芳
关键词:双侧唇裂鼻唇畸形整复治疗矫治方法
人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分离及冷冻保存技术
目的:建立分离培养人真皮淋巴管内皮细胞(LEC)及冷冻保存技术,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相关研究提供方便.方法:采用中性蛋白酶及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方法分选 LEC,所获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经免疫荧光染色、RT-PCR 及流式细...
蒋朝华胡学庆刘宁飞
关键词:淋巴管冷冻保存细胞分离免疫磁珠
文献传递
rhBMPs对山羊下颌骨较大速率DO成骨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在下颌骨较大速率牵引成骨术(DO)中应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s)对成骨的影响,探讨下颌骨较大速率DO的可行性。方法12只山羊双侧下颌骨行DO,山羊及左右下颌骨随机化分为实验侧、对照侧,一只山羊作为正常标本。术中预置牵开间隙3.5mm,实验侧应用rhBMPs,延迟期为3d,牵引速率为1.5mm/d,分3次牵引,延长幅度为20mm。3、5、7、12周行大体、X线、骨密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延长幅度达到20mm,自固定期3周开始观察,牵引间隙新骨的再生形成及成熟改建仍是连续的骨愈合过程。固定期5周时,大体及X线观察表明实验侧已形成良好的骨皮质连续性,密度近于正常骨,而对照侧牵引间隙中间区却存在骨不连或间隙存在。组织学显示DO过程仍然是膜内成骨,对照侧牵引间隙中央可见中央区纤维连接、软骨改变,周边区可见新骨组织形成。生物力学三点弯曲实验显示实验侧在5周时接近正常骨,与对照侧有显著差异。骨密度随时间递增,实验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侧。本实验条件下在5周后拆除牵引器较为可靠。结论较大速率DO的骨再生形成也是一个连续的膜内成骨过程。rhBMPs在较大速率和较大幅度DO中的应用能够加速骨的再生和愈合速度,可以缩短临床疗程并达到较大的延长幅度。
蒋朝华胡学庆唐友盛
关键词:下颌骨牵引成骨术骨形成蛋白
葡聚糖纳米凝胶与淋巴管内皮细胞相容性研究
2015年
目的 观察人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与生物材料葡聚糖-聚丙烯酸荧光纳米凝胶(FDNG)的相容性.方法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仪和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测定葡聚糖-聚丙烯酸荧光纳米凝胶(FDNG)的表征,噻唑蓝(MTT)检测FDNG对LECs毒性及增殖影响;将LECs同FDNG共孵育,荧光显微镜检测其是否发生复合,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复合率;透射电镜检测FDNG在淋巴管内皮细胞内定位及代谢方式;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人工基质胶(Matrigel)三维成管实验检测其对淋巴管内皮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FDNG粒径180 nm,在波长为492 nm的激发光下发出绿色荧光;MTT检测结果显示与不同浓度FDNG共孵育组的活细胞数量和增殖速度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C和FDNG共孵育24 h后,99.4%的LECs摄取FDNG,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相差显微镜下呈典型的铺路石状;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正常淋巴管内皮细胞和复合FDNG的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管试验显示,吞噬了FDNG的LECs可以成管.结论 葡聚糖-聚丙烯酸荧光纳米凝胶具有良好的淋巴管内皮细胞相容性.
崔春晓戴婷婷周淑彦蒋朝华窦红静周广东李圣利
关键词:葡聚糖淋巴管内皮细胞生物安全性
淋巴循环障碍性疾病评价及治疗标准化体系构建与应用
蒋朝华李圣利路青高振于子优盛玲玲曹卫刚戴婷婷崔春晓王守
该研究属整形外科领域。 淋巴循环障碍性疾病属于WHO定义的第二大致残类疾病,以淋巴水肿和淋巴管畸形为代表,据统计国内患者已逾千万人,防治工作不容乐观。由于淋巴系统解剖和结构的特殊性,淋巴循环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匮...
关键词:
关键词:疾病诊断
一种功能和形态兼备的肢体淋巴系统MR成像方法
本发明涉及MR成像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肢体淋巴系统MR成像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功能和形态兼备的肢体淋巴系统MR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常规T2W-TSE脂肪抑制成像;(2)淋巴管水成像;(3)淋巴管间接增强...
刘宁飞路青蒋朝华
文献传递
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长期疗效
2014年
目的:探讨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皮下蒂推进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及其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4月以来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患者40例,术后随访1年,观察皮瓣成活率、外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拇指痛觉、触觉、两点分辨觉、实体感觉。结果术后皮瓣成活39例,1例因皮瓣未成活而采用其他皮瓣修复方式。39例中,痛觉定位良好39例,触觉定位良好36例,两点分辨觉平均(8.2±0.5)mm,实体感觉良好者33例,运动功能恢复良好37例。结论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修复拇指掌侧组织缺损具有皮瓣易于成活、拇指指腹外形饱满、皮瓣色泽质地优良、感觉恢复良好等优点,特别是在第一掌背动脉损伤而无法利用时,使用第二掌背动脉Kite皮瓣也可取得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推广。
李彦闯张旭董杰朱宏伟邵新中蒋朝华
关键词:第二掌背动脉组织缺损
单切口微创重睑术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单切口微创重睑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2年10月以来共49例(98眼)17~30岁单睑女性患者,于重睑线中段行单点微创小切口,经此切口去除肥厚的眼轮匝肌和多余的眶隔脂肪,将切口边缘皮肤缝合于睑板前筋膜上,最后在重睑两侧分别行压线法缝合一针,6~7d拆线。结果:49例(98眼)术后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均在1~2月内消肿,重睑线形成持久、自然,且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单切口微创重睑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可靠、持久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整形美容外科医师的认可,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朱薛锋邓景成蒋朝华丁架月
关键词:重睑手术微创单切口
一种靶向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靶向造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靶向造影剂包括脂质体和钆剂,所述脂质体包覆所述钆剂,所述脂质体包含负电荷磷脂和脂质体稳定剂。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负电荷磷脂、脂质体稳定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得到有机相;...
蒋朝华孙彬彬王守宝于子优
大容量脂肪移植隆乳术回顾与总结-九院经验
自1893年Neuber首次进行脂肪移植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1987年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因为脂肪移植后钙化结节等可能影响对乳腺癌的筛查为由禁止将脂肪移植到乳房。直到2008年在大量新的证据佐证下逐渐放开了乳房脂肪...
曹卫刚蒋朝华李圣利李青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