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雄斌
- 作品数:35 被引量:162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江苏省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卵白蛋白诱导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按不同时相随机分成10组,每组6只,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A组),OVA组[按测定气道反应性时点(实验第21、25、29、33 d)不同,分为B1、B2、B3、B4组],OVA/RSV组(按上述相同时点分为C1、C2、C3、C4组),以及地塞米松处理组(D组)。采用OVA腹腔注射致敏、结合OVA持续雾化吸入及RSV滴鼻激发的方法复制哮喘动物模型。动物体描箱法测定呼气相肺阻力(RL)和胸肺动态顺应性(CTL)在不同时点的动态变化。HE染色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变化。结果当乙酰胆碱(Ach)激发浓度大于5 g/L时,C1组RL显著高于B1组,而CTL明显低于B1组(P均<0.05),并且上述效应较B1组(OVA激发后2 d)明显延长,分别延长到OVA激发后6 d(C2组)、10 d(C3组)。D组RL显著低于,而CTL明显高于C1组(P均<0.05),气道炎症亦较C1组明显减轻。结论 OVA致敏条件下RSV感染可显著增加气道阻力,降低胸肺动态顺应性,且恢复时间较单纯OVA致敏小鼠明显延长(分别延长6 d,10 d)。提示OVA致敏条件下RSV感染导致气道病变加重,且小气道病变可能是气道高反应性增高、持续时间延长的关键因素。
- 蒋雄斌殷凯生黄茂解卫平朱毅
- 关键词:哮喘呼吸道合胞病毒肺阻力
- 呼吸道合胞病毒对致敏小鼠气道炎症和CD8^+ T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致敏小鼠气道炎症和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RSV组、OVA/RSV组;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哮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作细胞分类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BALF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L-5、干扰素(IFN)-γ含量;苏木精-依红(HE)染色观察肺病理变化;采用三色光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气管旁淋巴结(PBLN)中CD4+、CD8+T细胞及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IL-5表达与TH2/TH1、Tc2/Tc1比值变化。结果(1)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与OVA组比较,OVA/RSV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明显增加(分别P<0.01);与RSV组比较,OVA/RSV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分别P<0.01)。(2)BALF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与OVA组比较,OVA/RSV组IFN-γ、IL-4、IL-5含量均明显升高(分别P<0.01);与RSV组比较,OVA/RSV组IFN-γ无明显变化,而IL-4、IL-5显著上升(分别P<0.01)。(3)肺组织病理OVA/RSV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气道黏膜增厚,管腔狭窄、收缩,上皮破坏,管壁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加重。(4)PBLN中CD4+(IFN-γ+、IL-4+、IL-5+)、CD8+(IFN-γ+、IL-4+、IL-5+)T细胞各占CD3+T细胞百分比及TH2/TH1、Tc2/Tc1比值变化与OVA组比较,OVA/RSV组CD8+(IFN-γ+、IL-4+、IL-5+)T细胞百分比、Tc2/Tc1比值增加(分别P<0.01),TH2/TH1比值无明显变化。与RSV组比较,OVA/RSV组CD4+(IL-4+、IL-5+)T细胞、TH2/TH1比值、CD8+(IL-4+、IL-5+)T细胞、Tc2/Tc1比值均明显上升(分别P<0.01)。结论(1)OVA致敏小鼠RSV感染后可明显加重气道炎症,TH2、TH1型炎症均加强,且以TH2型炎症加重为主。(2)OVA致敏小鼠RSV感染后可引起CD8+T细胞数量及功能改变,即由产生IFN-γ+为特征的Tc1细胞向产生IL-4+、IL-5+为特征Tc2细胞转化,并可能与气道内IL-4、IL-5升高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大量募集有关�
- 蒋雄斌朱毅殷凯生姚堃周锋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CD8^+T细胞BALB/C小鼠流式细胞分析
- 雷公藤多甙、参附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探讨被引量:5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 (DEX)、雷公藤多甙 (TWP)、参附注射液 (SF)对急性肺损伤 (ALI)的防治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 :动物随机分成ALI组、TWP组、DEX组、S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脾细胞培养液中干扰素(IFN) γ、白细胞介素 (IL) 4含量。伊文思蓝荧光法测定肺血管蛋白渗出量。肺湿重 /干重比反映肺水量。HE染色观察肺病理变化 ,对肺组织多形核粒细胞 (PMN)进行半定量计数。结果 :( 1)与对照组比较 ,ALI组脾细胞中IFN γ显著下降 (P <0 .0 1)、IL 4明显升高 (P <0 .0 1)。与ALI组比较 ,TWP组脾细胞中IFN γ、IL 4均明显降低 ,但以IL 4降低更为显著 (P <0 .0 1) ,IFN γ下降 ( 0 .0 1
- 蒋雄斌郑杰邱海波
-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参附注射液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急性肺损伤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非典型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非典型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有喘息、咳嗽、胸闷等疑似支气管哮喘患者95例。使用一氧化氮(NO)测定仪检测FeNO水平,检测过程严格按照美国胸科协会制定的指南进行。以临床表现和支气管舒张试验为支气管哮喘诊断的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合ROC曲线明确FeNO的诊断临界点,以评价FeNO检测对非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95例患者中,临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44例,非支气管哮喘5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水平为(55.2±14.0)nmol/L),明显高于非支气管哮喘患者的(18.9±5.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元直线相关性(r=-0.162,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最佳临界点为36nmol/L,以该点为阈值,诊断支气管哮喘的敏感度为80.2%,特异度为79.5%,阳性预测值为85.4%,阴性预测值为83.3%,准确度为85.9%。结论FeNO检测对非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如结合肺功能检查可提高诊断效率,防止漏诊及误诊。
- 蒋雄斌黄茂殷凯生朱毅
- 关键词:哮喘一氧化氮支气管舒张试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重症急进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重症急进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2003年10月至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肺活检证实的9例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重症急进型CO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5例,女4例;年龄42~71岁,平均(52.1±11.4)岁.病程7~20d,平均(11.2±3.7)d.主要症状:咳嗽9例,呼吸困难9例,发热7例,乏力6例,体重下降3例,盗汗2例,咯血1例.主要体征:发绀9例,肺部爆裂音6例,湿哕音3例.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包括:外周血白细胞增高6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8例,红细胞沉降率增快8例,C-反应蛋白升高8例,血清铁蛋白增高6例,所有患者动脉血气分析PaO2<60 mmHg(1mmHg=0.133kPa).胸部高分辨率CT示:均为双侧分布,多发病变;呈大片肺实变影5例,呈弥漫性毛玻璃影4例.合并支气管充气症5例,伴双侧胸腔积液2例,牵拉性支气管扩张2例,自发性气胸1例.经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缓解,3例效果不明显改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缓解,2例复发者再次治疗后治愈.结论 重症急进型COP患者全身炎症反应重,早期进展为呼吸衰竭.肺部病变广泛,可合并胸腔积液和自发性气胸等少见表现.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部分患者需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
- 蒋雄斌赵欣姚欣崔学范黄茂
- 关键词:肺炎疾病特征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对卵白蛋白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动态变化的影响
-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动态变化的影响。
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按不同时相随机分组,每组6只,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A组)、OVA组[按测...
- 蒋雄斌殷凯生朱毅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病毒感染卵白蛋白哮喘气道高反应气道炎症
- 文献传递
- 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2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2例中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6±9.0)岁。咳嗽为最常见症状,其他常见症状有发热、气喘、胸闷等,半数患者肺部听诊可闻及湿罗音。胸部CT表现为出现肺内多发斑片状密度增高影或实变影(29例),单发或多发结节影(5例),10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8例存在胸膜增厚;11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所有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于COP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确诊还需病理学诊断结果。
- 宋玮崔学范解卫平李梅梅蒋雄斌周林福王继旺黄茂
- 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活组织检查间质性肺炎
- 雷公藤氯内酯醇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辅助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体外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ALI)患者T辅助淋巴细胞(Th)亚群平衡变化及雷公藤氯内酯醇(T4)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分健康对照组、ALI组、雷公藤T4组、地塞米松(DX)组。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测定AL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I组、雷公藤T4组、DX组Th2/Th1比值明显升高(P<0.01);与ALI组比较,雷公藤T4组、DX组Th2/Th1比值下降(分别P<0.01,P<0.05)。Th1亚群与TNF-α含量呈正相关(γ=0.78,P<0.01)。Th2亚群与IL-10含量呈显著正相关(γ=0.66,P<0.01)。结论ALI时Th亚群比例失调,提示促炎/抗炎反应失衡。雷公藤T4能够调控Th亚群失衡状态,防止ALI炎症瀑布反应的放大。
- 蒋雄斌夏圣殷凯生
-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T辅助淋巴细胞细胞因子雷公藤氯内酯醇
- 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 (ARF)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9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住院治疗的 4 95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 95例食管癌术后 2 9例发生ARF。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高龄、长期吸烟、营养不良、术前呼吸功能减退、手术时间长及术后胸部并发症是发生术后ARF的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癌术后发生ARF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避免食管癌术后ARF的危险因素是预防术后ARF的关键。
- 蒋雄斌张烨青施圣兵
- 关键词:食管癌胸部手术急性呼吸衰竭ARF肿瘤
- CD8~+T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的哮喘中的作用研究
- 第一部分HeLa细胞、Hep-2细胞、Vero细胞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敏感性比较
目的:比较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绿猴肾细胞/(Vero/)对呼吸道...
- 蒋雄斌
-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症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