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蓝祧彪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城市
  • 1篇地域性
  • 1篇地域性表达
  • 1篇宜居
  • 1篇游客
  • 1篇游客感知
  • 1篇再利用
  • 1篇再塑造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城
  • 1篇生态城市
  • 1篇生态建设
  • 1篇市域
  • 1篇市域城镇
  • 1篇人本
  • 1篇人本观
  • 1篇住区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生态
  • 1篇文化生态视野

机构

  • 7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蓝祧彪
  • 2篇黄佳
  • 2篇侯婷婷
  • 2篇吕晶
  • 1篇龚克

传媒

  • 3篇浙江建筑
  • 1篇中外建筑
  • 1篇广西城镇建设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国内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被引量:34
2012年
在城市化浪潮中,村落保护与更新成为关注的热点,村落空间形态的形成反映自然条件、社会形态、人文思想等因素。本文对村落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村落空间形成因素及形成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最后提及研究不足并展望发展趋势,以期对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有所启示。
吕晶蓝祧彪黄佳
关键词:传统村落
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以柳州市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选取广西工业重镇柳州市为例,通过对现存部分工业遗产的调查,阐述了柳州工业遗产的构成、价值、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试图将文化生态学与工业遗产研究相结合,对柳州工业遗产文化生态系统的政策机制、开发模式、系统共生、动态发展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相应的保护与再利用对策建议。
龚克侯婷婷蓝祧彪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工业遗产再利用
城中村问题探析
2013年
城中村是城镇化快速发展下的产物,它位于城市与乡村的相交部分,缺少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管理,其环境脏乱差,居住人员混杂,因此研究城中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中村不单是城市规划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的问题,今通过对城中村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的探析,可以深度了解城中村存在的意义;并且借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探究城中村问题,设想城中村的发展方式。
吕晶蓝祧彪
关键词:城中村
国内生态城市建设误区探析
2012年
分析了国内生态城市的发展态势,剖析了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概念理解偏差、建设目标不明确等误区及其成因,从而明确生态城市是一个整体性系统,即要求多层次发展、多学科合作,达到经济高速、自然生态、社会和谐。认为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建设中不应以偏概全,生态建设发展理念需系统化,生态建设应循序渐进,并指出生态城市建设应与低碳发展接轨,其建设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黄佳蓝祧彪吕晶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建设
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桂林城市特色再塑造探析
目前以山水风光著称的桂林在城市特色塑造问题上面临挑战。本文在游客感知视角下,梳理城市特色和游客感知的特点,并通过原始感知意象、诱发感知意象、复合感知意象三个层次对桂林城市进行分析解读,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体空间意象以及三个层...
蓝祧彪周银波邓春凤
关键词:城市特色游客感知
文献传递
城市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方式研究——以桂林市域城镇为例
在日新月异的城镇建设热潮中,全球化与城镇化等带来城镇特色趋同、地域性特征不明显等问题越来越显著,影响着中小城镇的发展与特色文化的展现,人们开始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环境提出宜居、地域文化与人际情感等需求,随着对城市设计研究的深...
蓝祧彪
关键词:城市设计
文献传递
人本观指导下的居住区宜居环境构建
2013年
探讨了居住区建设中关键组成成分"人"的价值,从"人"的需求角度解析居住区宜居环境的构建。在对人本观念的认知基础上,揭露了居住区建设过程中建设主体不明、居住区生态系统不和谐、人本化、地域性缺失等实践难题,通过明确居住区建设强调了理念先行和注重细节建设等人本观"落地"途径,构建具有宜居环境的居住区。
蓝祧彪周银波侯婷婷
关键词:人本观居住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