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彩云

作品数:23 被引量:166H指数:8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农业攻关计划项目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花生
  • 5篇斑病
  • 5篇病害
  • 4篇侵染
  • 4篇花生疮痂病
  • 4篇病原
  • 4篇疮痂
  • 4篇疮痂病
  • 3篇实验教学
  • 3篇网斑病
  • 3篇纹枯病
  • 3篇枯病
  • 3篇教学
  • 3篇病原鉴定
  • 2篇玉米
  • 2篇植物保护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潜育期
  • 2篇侵染过程

机构

  • 23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3篇薛彩云
  • 17篇周如军
  • 16篇傅俊范
  • 5篇徐喆
  • 5篇崔建潮
  • 4篇李元杰
  • 3篇严雪瑞
  • 3篇杨凤艳
  • 3篇王大洲
  • 2篇董辉
  • 2篇林天行
  • 2篇赵杰锋
  • 2篇刘璐
  • 1篇牟连晓
  • 1篇陈文新
  • 1篇朴静子
  • 1篇陈捷
  • 1篇李海春
  • 1篇王洪平
  • 1篇高萍

传媒

  • 5篇中国油料作物...
  • 3篇植物保护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花生学报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07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叶锦鸡儿根瘤菌的分离及其16S rDNA PCR-RFLP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对辽宁地区与小叶锦鸡儿共生的根瘤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采自5个不同地区样品的根瘤,通过分离、纯化、回接验证等试验共获得65株供试根瘤菌菌株。进一步选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供试根瘤菌进行了16S rDNA PCR-RFLP研究,结果表明其系统发育地位位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spp.),并在96%相似性水平上分为5个不同的类群,分别由相应的rDNA图谱组合代表。丰富度及频度分析表明,组合15是辽宁省的优势群,组合18丰富度居第二位,但频度最高,也是辽宁省的主要类群。
严雪瑞陈文峰陈文新傅俊范薛彩云隋新华
关键词:小叶锦鸡儿根瘤菌RDNARFLP
外源化学物质诱导花生抗褐斑病和网斑病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为明确不同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抗褐斑病和网斑病的诱导作用,本文测定了水杨酸、氯化钙和硅酸钠等6种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网斑病和褐斑病的田间抗性诱导效果,以及对植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6种外源化学物质对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均有一定的诱抗效果,其中氯化钙对花生网斑病的诱抗效果最好(53.01%),硅酸钠对花生褐斑病的诱抗效果最好(42.28%);两者均能延缓花生叶斑病的发生,病程进展曲线下面积(AUDPC)显著低于其他处理,氯化钙处理较对照处理网斑病的AUDPC值低28.87%,硅酸钠处理褐斑病的AUDPC值较对照低31.77%。此外,氯化钙处理能显著提高花生荚果产量,较对照增产17.81%。
孟丹娜周如军赵杰锋李元杰薛彩云傅俊范
关键词:花生网斑病外源化学物质诱导抗性
绿色木霉菌T23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及其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5
2005年
本文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初步研究了绿色木霉菌T23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及黄瓜幼苗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幼苗经木霉菌处理后,病情指数由33. 69分别降至13. 12和10. 28,经木霉菌处理的黄瓜体内与抗性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明显增加,其峰值分别为对照的2. 75、2. 49、2. 42及15. 84倍,说明生物防治过程中可能有木质素、植保素等抗性物质的参与。与分生孢子处理相比,木霉菌厚垣孢子处理的酶活高峰出现得晚,但酶活峰值高。
庄敬华高增贵杨长城陈捷薛彩云牟连晓
关键词:木霉菌分生孢子厚垣孢子防御酶
花生纹枯病病原学及其致病机制研究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我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有分布。辽宁是我国花生主产区之一,随着农业种植产业结构调整,花生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由于大面积种植和集约化生产给花生病虫害的发生提供...
薛彩云
关键词:侵染过程细胞壁降解酶
文献传递
辽宁花生纹枯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对辽宁花生纹枯病病原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致病性测定,明确辽宁花生纹枯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该菌最适pH值为7.0;该菌能利用供试的6种碳源和5种氮源进行营养生长,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不生长并且不产生菌核,其余碳氮源培养基均产生菌核;该菌在玉米粉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光照对菌丝的生长及菌核的产生影响不大。
傅俊范洪恺周如军崔建潮薛彩云
关键词:立枯丝核菌生物学特性
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管理——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2023年
新农科建设对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不断探索与创新,在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为例,阐述了在新农科背景下,中心在管理机制、责任体系、制度建设、实验室建设、人员队伍建设、运行体系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以及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对同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薛彩云梁亚萍董辉夏子豪周如军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管理
花生褐斑病菌和网斑病菌混合侵染对侵染概率和潜育期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是花生生产上主要病害,两种病害田间混发现象普遍,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论文旨在研究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和网斑病菌(Phoma arachidicola)混合侵染过程中,不同因子对侵染概率和潜育期的影响,探讨病害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多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生育期、接种浓度和叶面保湿时间处理下,对白沙1016混合接种褐斑病菌和网斑病菌,分析不同因子对花生褐斑病菌和网斑病菌侵染概率的影响,探索病菌混合侵染与其侵染概率和潜育期的关系。[结果]单独接种2种病菌,其侵染概率均随花生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即始花期<盛花期<开花末期。在同一生育期接种,随着保湿时间延长,接菌量增加,侵染概率逐渐增大。2种病菌混合接种其侵染概率有显著差异,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侵染概率均相应降低,并随着接种量的增加、生育期和保湿时间的延长,混合侵染概率较单一接种下降明显。不同生育期单一病菌接种,2种病菌的潜育期存在差异,在始花期和开花末期,褐斑病潜育期均为20 d,而在盛花期为16 d;网斑病在始花期潜育期较长为10 d,而在盛花期和开花末期均为7 d。潜育期的长短可能受叶片龄期和衰老程度的影响,病害潜育期在生育前期较长,后期相对较短,而受冠层温湿度的影响不大。混合侵染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病菌的潜育期。在始花期,混合接种褐斑病菌和网斑病菌的潜育期分别较单独接种长2 d和5 d;而在盛花期和开花末期,混合接种褐斑病菌潜育期比单独接种分别延长了4 d和2 d,网斑病潜育期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均为7 d。[结论]单独接种花生褐斑病菌和网斑病菌,侵染概率均随着生育期和保湿时间的延长和接种菌量的增加而增大,混合接种与单一接种相比,混合病菌侵染其侵染概率均较单独侵染有所
周如军崔建潮傅俊范徐喆薛彩云
关键词:潜育期混合侵染
花生疮痂病病原菌分离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花生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产孢困难,难以进行分离纯化。为了建立一套高效、实用的花生疮痂病菌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纯化技术,研究了取样时期、取样部位、表面消毒时间、采后存放时间对组织分离法分离频率的影响,及不同培养基和取样时期对单孢分离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组织分离法,叶片分离频率显著高于茎秆,叶片表面适宜消毒时间1~3min,采后冷藏48h内分离频率差异不显著,不同采集时期对叶片病菌分离频率无显著影响;采用改进的稀释平板法成功分离纯化到大量单孢子菌落,PLDA(花生煎汁培养基)上的单孢子菌落多于PDA,对杂菌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PDA,发病早期和中期的病秆可获得大量单菌落,但发病后期只能获得极少单菌落。
薛彩云傅俊范周如军崔建潮徐喆赵杰锋李元杰
关键词:花生疮痂病单孢分离
花生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由疮痂病菌(Elsino? arachidis)引起的花生疮痂病,近年来在辽宁省大面积发生,严重制约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对花生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在PSA上菌落褶皱、隆起,生长缓慢,在最适培养基PSA上培养30d菌落直径仅为28.1mm,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半乳糖和酵母浸粉,最适温度25℃,pH4~6时菌丝长势良好,黑暗有利于该菌的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4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5,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1%葡萄糖,最适氮源为1%丙氨酸和1%甘氨酸,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差异不显著,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47℃。
肖迪薛彩云周如军傅俊范李元杰刘璐
关键词:花生疮痂病生物学特性分生孢子萌发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在药用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2023年
为提高药用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水平、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实验教学信息化,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实验教学中心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引入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药用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本文介绍了药用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现状与不足,探讨了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优势及其应用于该课程的模式构建,并分享了取得的教学效果,以期为数码显微互动与农林院校实验教学融合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薛彩云周如军李自博郝宁朴静子李天亚
关键词:实验教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