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建松

作品数:100 被引量:508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1篇心肌
  • 44篇肥厚
  • 43篇心肌病
  • 43篇肌病
  • 38篇肥厚型
  • 36篇动脉
  • 35篇型心
  • 30篇冠状
  • 30篇冠状动脉
  • 27篇厚型
  • 27篇肥厚型心肌病
  • 22篇预后
  • 21篇介入
  • 20篇病变
  • 19篇介入治疗
  • 17篇消融
  • 17篇梗阻
  • 16篇动脉介入治疗
  • 15篇心肌梗死
  • 15篇经皮冠状动脉...

机构

  • 6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自贡市第二人...
  • 1篇自贡市第一人...
  • 1篇云南省阜外心...

作者

  • 100篇袁建松
  • 86篇乔树宾
  • 45篇杨伟宪
  • 38篇胡奉环
  • 22篇崔锦钢
  • 21篇郭超
  • 19篇罗晓亮
  • 17篇杨跃进
  • 16篇王娟
  • 15篇高润霖
  • 11篇吴元
  • 11篇段福建
  • 11篇陈纪林
  • 11篇尤士杰
  • 10篇宋雷
  • 9篇刘蓉
  • 9篇张峻
  • 9篇徐波
  • 8篇段欣
  • 8篇李佳

传媒

  • 4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6篇中国分子心脏...
  • 15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心力衰竭...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第15届中国...

年份

  • 6篇2022
  • 16篇2021
  • 10篇2020
  • 8篇2019
  • 11篇2018
  • 7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心肌梗塞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已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期的研究结果显示ARBs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和降低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脏及血管重构方面可能有益。
袁建松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药物疗法
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远期疗效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LVEF≤50%)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安全性及远期(5年)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功行CTO-PCI的患者资料,选取术前LVEF≤50%患者303例(LVEF≤50%组),经倾向性评分匹配(1:1)LVEF>50%患者303例(LVEF>50%组)。随访5年,以复合终点(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作为主要研究终点;以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再住院作为次要研究终点。结果:LVEF≤50%组SYNTAX评分明显高于LVEF>50%组[(19.27±9.03)分vs(.17.09±9.22)分,P=0.00]。两组间支架成功置入率(71.9%vs.74.3%,P=0.52)和并发症发生率(35.0%vs.34.3%,P=0.86)相近。548例(90.4%)患者完成5年随访,LVEF≤50%组5年主要研究终点事件率明显高于LVEF>50%组(18.5%vs.12.5%,P<0.05),差异主要由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事件(12.9%vs.7.9%,P<0.05)驱动。LVEF≤50%组5年次要研究终点事件,除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LVEF>50%组外,其余次要研究终点心原性死亡、靶血管相关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住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可降低主要研究终点事件发生风险(HR=0.52,95%CI:0.31~0.88,P=0.02)。结论:LVEF≤50%的CTO患者PCI后即刻手术安全性、有效性良好,但远期主要研究终点事件风险高于LVEF>50%组,特别是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风险突出,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可降低相关风险。
管浩崔锦钢袁建松王天杰田涛管常东胡奉环乔树宾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
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脂联素水平与炎症因子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02例患者分为2组,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57例(代谢综合征组);冠心病不合并代谢综合征45例(非代谢综合征组)。检测血清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并以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评价其病变程度。结果: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年龄、性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0.01),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和病变总积分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脂联素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较为普遍,且脂联素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
张峻乔树宾杨国胜陈珏刘海波袁建松杨伟宪陈纪林
关键词:脂联素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炎症因子冠状动脉病变
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2016年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并完全开通梗死血管是挽救濒死心肌的关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开通闭塞血管的最佳方法,然而部分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不理想,可能与梗死血管远端血栓负荷高导致微循环栓塞发生有关。血栓抽吸在祛除栓塞物质后理论上可改善心肌灌注,但多项临床试验显示血栓抽吸后患者能否获益尚存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刘冬袁建松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脏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与肥厚型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血清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RAb)的浓度及其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33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取外周静脉血血清通过ELISA技术测定β1ARAb浓度。收集HCM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血清β1ARAb浓度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HCM患者血清β1ARAb浓度[48.25(38.41-56.09)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4.51±6.89 ng/ml,P<0.01),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隐匿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LHOCM)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CM)三种类型患者两两比较血清β1ARAb浓度无显著性差异。有晕厥病史患者的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无晕厥史者(P<0.05)。合并二尖瓣中/重度反流的患者其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不合并者(P<0.01)。最大心室壁厚度(r=0.215,P=0.030)、室间隔厚度(r=0.222,P=0.025)与logβ1 ARAb呈显著正相关。HOCM患者logβ1 ARAb与静息状态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呈显著正相关(r=0.273,P=0.020)。结论 HCM患者血清β1 ARAb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且其浓度与晕厥史、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最大心室壁厚度、室间隔厚度以及HOCM患者静息LVOTG相关。
段欣罗晓亮刘蓉胡奉环郭超王娟胡小莹高晓津袁建松春语诗杨承志杨伟宪乔树宾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特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脉造影的特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195例,其中冠脉造影正常组143例(占74.33%),冠脉造影异常组(即确诊合并有冠心病)52例(占26.67%)。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血红蛋白、总胆红素、体重指数。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冠心病组发病年龄较冠脉造影正常组大,合并冠心病组吸烟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比例、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尿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是特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合并冠心病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OR=29.628,95%可信区间8.234-106.604,P=0.001),其它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史、高尿酸血症。结论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是特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有冠心病高危因素(如高龄、有高血压病史、高尿酸、吸烟史、高脂血症)的特发性二尖瓣腱索断裂患者术前应完善冠脉造影检查,明确有无合并冠脉造影异常,以便制定合理手术方案。
罗晓亮张竞涛袁建松高晓津邱洪杨伟宪杨跃进乔树宾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室间隔心肌微血管密度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微血管密度对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对48例HCM患者(12例合并房颤,36例未合并房颤)室间隔切除病理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Masson染色,分析微血管密度对HCM合并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结果:与HCM未合并房颤患者相比,合并房颤患者室间隔心肌纤维化百分比(10.8%±5.9%vs 19.1%±8.4%,P=0.007)增高,微血管密度减低[(526±213)个/mm^2 vs (352±63)个/mm^2,P=0.008]。纤维化百分比与微血管密度在所有HCM患者中(r=-0.52,P<0.001)、未合并房颤患者(r=-0.46,P=0.005)、合并房颤患者(r=-0.66,P=0.02)中均呈负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左心房内径后,微血管密度下降仍然是HCM合并房颤患者纤维化比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β=-1.03,P=0.01)。结论:与单纯HCM患者相比,HCM合并房颤患者室间隔心肌纤维化比例明显升高,微血管密度下降。微血管密度下降是HCM合并房颤患者纤维化比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田宏伟乔树宾宋云虎王红月袁建松崔锦钢刘圣文胡奉环杨伟宪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房颤动微血管密度纤维化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后的心肌灌注与代谢同时显像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了解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前后心肌灌注和代谢的变化.方法 对31例HOCM患者在PTSMA前进行了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灌注显像和18F-脱氧葡萄糖(FDG)代谢显像,其中15例进行术后急性期(3~7d)99Tcm-MIBI灌注显像和18F-FDG代谢显像复查,以半定量记分法评价各室壁节段灌注和代谢变化情况.结果 99Tcm-MIBI灌注显像:90.3%(28/31)的HOCM患者PTSMA术前室间隔放射性浓聚,PTSMA术后80.0%(12/15)的HOCM患者室间隔灌注有不同程度的减低 18F-FDG代谢显像在PTSMA术前54.8%(17/31)的患者表现为代谢异常,术后33.3%(5/15)的患者代谢异常降低,以间隔后段最为明显.结论 99Tcm-MIBI SPECT灌注显像可作为评价PTSMA术后效果的重要手段.18F-FDG代谢显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袁建松乔树宾田月琴韩萍萍张万春杨伟宪高润霖陈纪林杨跃进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MIBI脱氧葡萄糖
残余SYNTAX评分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残余SYNTAX评分(rSS)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PCI治疗的2306例CTO病变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操作资料,并计算基线SYNTAX评分(bSS)和rSS,根据rSS数值分为rSS=0组(n=302)、08组(n=1258)。所有患者接受5年随访。结果:较高的rSS与较高的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发生率相关,随着rSS增高,任意血运重建比例(8.6%vs.15.6%vs.26.6%,P=0.0000)、靶血管相关血运重建比例(3.7%vs.8.8%vs.17.6%,P=0.0000)、以及复合终点(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任意血运重建)发生率(17.5%vs.22.9%vs.35.5%,P=0.0000)明显增加;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bSS(RR=0.966,95%CI:0.953~0.980,P<0.0001)是5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rSS(RR=1.054,95%CI:1.042~1.067,P<0.0001)和既往CABG(RR=1.866,95%CI:1.349~2.581,P=0.0002)为5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S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2(χ2=79.3526,P<0.0001),敏感度可达75.26%,截断点在8分,对5年复合终点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在接受CTO介入治疗的患者人群,rSS增高与较高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任意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相关,是5年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其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郭超袁建松管常东王心宇许浩博滕浩波胡奉环杨伟宪徐波乔树宾
关键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脂蛋白a抗血管生成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被引量:2
2022年
脂蛋白a[Lp(a)]是一种在肝脏合成并含有多种脂质成分的脂蛋白,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LDL)样颗粒和载脂蛋白a[Apo(a)]组成。目前Lp(a)升高已被认为是多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具备促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炎症反应、促进血栓形成等作用外,由于Lp(a)的内含结构与血管抑素具有同源性,Lp(a)潜在的抗血管生成能力也日渐吸引了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Lp(a)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对Lp(a)的抗血管生成机制进行综述,分析Lp(a)内部组分参与抗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梁翰阳袁建松
关键词:脂蛋白A抗血管生成心血管疾病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