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毒酶对帕金森氏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研究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观察蛇毒酶治疗帕金森氏病 ( PD)、帕金森综合征 ( PS)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82例 PD和 PS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A组应用精制蝮蛇抗栓酶 ,B组应用东菱克栓酶 ,C组应用力源精纯溶栓酶 ;对每例病人进行治疗前后 Webster记分和记录多巴制剂的递减 /递增量 ,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和血凝学 5项指标 ,并给予统计比较 结果 A组病例不论是临床症状的改善 ,还是多巴制剂的用量递减、血液流变学和血凝学指标变化均优于 B、
- 许继平李玉莲郭沂莲尚伟
-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帕金森综合征蛇毒酶疗效试验
-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EEG与临床关系
- 1999年
- 为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是否伴有EE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格林-巴利患者做了EEG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进行了比较。结果:本组异常者6例(23.1%),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2例。EEG异常主要见于有颅神经损害和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脑脊液单疱病毒酶联免疫反应阳性患者。结论:EEG异常可能与致病因子和脑脊液内免疫产物有关。
- 李玉莲许继平王萍
- 关键词:脑电图脑脊液
- 帕金森病的药物疗法被引量:14
- 2000年
- 随着对帕金森病(PD)的深入研究 ,治疗PD的方法和途径也日益增多 ,但药物治疗仍然是主要疗法。由于抗PD药物的品种、数量的不断增加 ,与抗PD药物相关的利弊关系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有关治疗PD药物的如何选择、使用的时间、剂量的掌握已成为当今人们研究的热点。
- 许继平
- 关键词: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多巴制剂
- 诱发电位对痴呆和非痴呆型帕金森病与宾斯旺格病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与宾斯旺格病 (BD)患者的中枢神经通路和认知功能状态。方法 :对无痴呆的PD 2 8例 (PD组 ) ,伴痴呆的PD 2 2例 (DPD组 )及BD组 18例进行①体感诱发电位 (SEP)、②视觉诱发电位 (VEP)、③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和④事件相关电位 (ERP)检查。结果 :①SEP :PD组中 5例 (18% )异常 ,DPD组中 8例 (36 % )异常 ,BD组中 11例 (6 1% )异常 ;②VEP :PD组仅 1例 (4% )异常 ,DPD组中 4例 (18% )异常 ,BD组 3例 (17% )异常 ,经统计学处理 ,潜伏期与左右眼差值均无显著差异 ;③BAEP :PD组中 4例 (14% )异常 ,DPD组中 5例异常 (2 3% )异常 ,BD组 4例 (2 2 % )异常 ;④ERP :PD组中 5例异常 (18% ) ,DPD组 9例异常 (41% ) ,BD组 11例异常 (6 1% )。结论 :SEP和ERP阳性率最高 ,其阳性率的顺序为BD >DPD >PD ,提示三组病例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损害有明显区别。
- 李玉莲许继平王萍
- 关键词:脑诱发电位痴呆帕金森病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观察 6例来自 4个家庭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对左旋多巴治疗的反应。结果 1例儿童期、2例少年期起病者 ,首发症状均为下肢肌张力异常、足跟着地困难 ;3例青年起病者表现为震颤、肢体僵硬 ;3例出现病理征阳性 ;6例症状均呈晨轻暮重。服用多巴制剂 1~ 6天内均有明显疗效 ,用药最长者 (2例 )达 7年 ,未增加剂量。结论 该病临床特点较明显 ,多巴制剂对其有快速、显著、持续的疗效。
- 孙琳许继平毕建忠尚伟郭沂涟王晓云石俊峰来超
- 关键词:肌张力障碍多巴制剂
- 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脑电图的改变与临床意义
- 2000年
-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EEG改变与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进行了EEG检查,对其结果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4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急性期EEG异常16例(34.8%),EEG异常主要见于伴有面、舌部感觉异常的中、重型面瘫病例,异常程度主要是轻、中度异常,异常特点是以面瘫对侧为主的低、中波幅θ活动。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中、重型急性期可伴有脑电活动异常。
- 李玉莲许继平
-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炎脑电图急性期EEG
- 3种促脑细胞代谢剂对帕金森病康复疗效比较
- 2000年
- 赵德安许继平
-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康复
- 老年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许继平郭沂涟尚伟孙琳毕建忠
-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糖尿病性脑梗塞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帕金森病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检查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对原发性帕金森病 (IPD)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PS)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 81例IPD和 32例VPS患者的TCD和颅脑CT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IPD组 81例中总异常血管支数为 2 2 3支 (30 59% ) ;VPS组 32例中总异常血管支数为 16 3支(56 6 0 % ) ;异常形式两组均以左侧大脑中、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为主要特点。结论 :IPD和VPS患者均伴有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 ,VPS组的异常率高于IPD组 。
- 李玉莲许继平牛瑞韩梅
- 关键词:帕金森病IPDVPS经颅多普勒超声
- 蛇毒酶对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被引量:7
- 2000年
- 帕金森病(PD)或帕金森综合征(PS)均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近几年对该病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发现PD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基底神经节区局部脑血流灌注障碍。为此,我们在常规应用抗PD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蛇毒酶药物治疗后发现这些药物确实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多巴制剂的用量,现将我们治疗观察的结果给予报道。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共收集资料完整的住院和门诊病人82例,男55例,女27例,年龄60—81岁,平均67.8±8岁。病程:≤3年者47例,>3年者35例。临床诊断参照1985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按此标准,原发性帕金森病(IPD)27例(32.9%),帕金森综合征55例(67.1%)。
- 许继平李玉莲郭沂莲尚伟孙琳毕建忠来超
- 关键词:帕金森综合征震颤性麻痹蛇毒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