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连红

作品数:36 被引量:171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5篇针刺
  • 11篇电针
  • 11篇穴位
  • 8篇基因
  • 7篇下丘
  • 7篇下丘脑
  • 6篇肾上腺
  • 6篇肾上腺皮质
  • 6篇皮质
  • 6篇细胞
  • 6篇不同穴位
  • 5篇电针刺
  • 5篇针灸
  • 5篇神经元
  • 5篇室旁核
  • 5篇丘脑
  • 4篇穴位特异性
  • 4篇肾上腺皮质轴
  • 4篇生殖
  • 4篇生殖内分泌

机构

  • 29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中国中医研究...
  • 6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省中医药...
  • 1篇山东省精神卫...

作者

  • 36篇谭连红
  • 18篇王少军
  • 13篇杨永升
  • 9篇乔丽娜
  • 7篇马春红
  • 7篇马春红
  • 6篇张栋
  • 6篇张娇娇
  • 6篇王淑友
  • 5篇朱兵
  • 5篇刘俊岭
  • 5篇赵湘杰
  • 4篇杨娇娇
  • 3篇付卫星
  • 3篇高巧玲
  • 2篇李顺月
  • 2篇张永臣
  • 2篇王俊英
  • 2篇赵蓉
  • 2篇马慧敏

传媒

  • 16篇针刺研究
  • 3篇中国针灸
  • 3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2010国际...
  • 1篇海峡两岸中医...
  • 1篇中国针灸学会...
  • 1篇第四届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灸升温效应和经穴温度特性客观显示及机制与应用研究
张栋朱元根赵湘杰马慧敏王淑友李顺月孙志波马春红谭连红宋晓晶
该项目在多项国家课题的支持下,历时19年,取得成果如下:1.不同针法疗效的客观验证:该部分研究观察到热补凉泻不同手法能引起客观的升降温反应,应用热补手法治疗甲状腺瘤提高疗效;电针升温效应强于手捻针,并可对寒凉型面瘫提高疗...
关键词:
关键词:甲状腺瘤针灸治疗电针疗法
电针不同穴位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段背根节内卫星胶质细胞活动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背根神经节(DRG)内卫星胶质细胞(SGCs)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术后痛或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沿大鼠颈正中线做一纵行切口并反复分离刺激,制作甲状腺区切口痛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1次/d,连续3d。检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免疫荧光、Real-time PCR、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脊髓颈(C)2-C 6DRGs内SGCs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onnexin 43(Cx 43)免疫荧光强度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Cx 43蛋白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颈部的热痛阈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扶突组和合谷-内关组大鼠热痛阈均较模型组和足三里-阳陵泉组显著延长(P<0.05)。DRGs内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IL-6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Cx 43免疫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在模型组均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后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IL-6mRNA表达水平和Cx 43免疫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扶突组IL-1β、TNF-α与合谷-内关组IL-6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除IL-1β、TNF-αmRNA外,多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扶突""合谷-内关"穴可缓解大鼠颈部切口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 2-C 6DRGs内SGCs活性,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弱SGCs间信息交流密切相关。
乔丽娜谭连红杨娇娇高巧玲朱江荣培晶朱兵杨永升刘俊岭
关键词:切口痛针刺镇痛促炎细胞因子
电针对雌激素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针刺对药物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效应。方法:以去卵巢SD大鼠为模型,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正常组、模型组、针刺关元组、雌激素组(0.5 mg/kg)、针刺关元+小剂量雌激素组(0.25 mg/kg)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蛋白耦联受体54(GPR54)、肿瘤转移抑制因子(Kiss)-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的表达及外周血雌激素、皮质醇水平。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下丘脑GnRH、GPR54、Kiss-1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下丘脑CRH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血清皮质醇及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关元+小剂量雌激素组、雌激素组与模型组相比,GnRH、GPR54、Kiss-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CRH 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血清皮质醇及雌激素水平增高(P<0.05)。关元组与模型组相比,GnRH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GPR54、Kiss-1 mRNA的表达有降低的趋势(P>0.05),CRH mRNA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P>0.05),血清皮质醇及雌激素水平有增高的趋势(P>0.05)。结论:电针能促进小剂量雌激素对生殖内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王少军谭连红杨永升乔丽娜
关键词:去卵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雌激素
耳穴经皮电刺激对颞叶癫痫大鼠癫痫发作频率与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对颞叶癫痫大鼠自发癫痫发作频率、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及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耳穴刺激对颞叶癫痫的缓解效应及其可能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多次小剂量重复注射制备慢性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对治疗组耳甲腔内耳穴"心""肺""皮质下"进行经皮电刺激干预,每日1次,每次20min,治疗6周。用长时程视频系统监测大鼠的癫痫发作情况,治疗后用免疫荧光与Real-time PCR方法观察癫痫大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 1、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癫痫自发频率随时间延长显著增加,治疗组大鼠的自发癫痫频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ba 1、GFAP、IL-6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海马CA 1、CA 3区Iba 1、GFAP、IL-6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IL-6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IL-10阳性细胞数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耳迷走神经支配的耳穴经皮电刺激干预能显著降低慢性颞叶癫痫大鼠的癫痫发作频率,此效应可能与下调海马区胶质细胞活性,下调海马内促炎细胞因子IL-6,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乔丽娜杨海龙谭连红杨娇娇高巧玲周胜红张永臣杨永升
关键词:颞叶癫痫胶质细胞炎性因子
针刺对创伤性休克大鼠不同脑区脑啡肽含量的影响
1995年
本实验采用结扎大鼠双后肢致创伤休克为模型,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休克前后海马、纹状体、下丘脑、间脑和脑干脑啡肽变化。实验结果如下:(1)创伤性休克时,五个脑区甲硫脑啡肽含量无明显变化,针刺后甲硫脑啡肽含量亦无明显变化。(2)休克动物各脑区亮脑啡肽含量有升高趋势,电针后下丘脑亮脑啡肽含量显著降低。提示在本实验系统内,创伤性大鼠休克的发生可能与中枢亮脑啡肽系统的功能活动有关。而针刺抗休克作用可能是通过中枢LEK水平降低导致微循环功能的改善,使血压回升来实现的。
马春红谭连红王传英赵相杰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甲硫脑啡肽亮脑啡肽
磁极针与不锈钢毫针对大白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观察
1994年
磁极针与不锈钢毫针对大白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观察赵蓉,马春红,谭连红指导赵湘杰庄鼎(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针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针刺最主要的治疗作用之一。本文目的是对比观察磁极针和不锈钢毫针对大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
赵蓉马春红谭连红
关键词:免疫功能腹腔巨噬细胞
不同穴位及其组合对去势雌鼠下丘脑GnRH、GPR54、Kiss-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替代药物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可能性。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及放射免疫学方法研究针刺美元、关元+子宫、关元+内关、内关对去势七天雌鼠下丘脑GnRH、GPR54、Kiss-1mRNA的表达及外周血...
王少军谭连红马春红
关键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针刺穴位
文献传递
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7
1994年
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制成免疫抑制模型,其腹腔巨噬细胞(PM)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及血清溶菌酶(LSZ)均明显降低;针刺“足三里”6天,可使PM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显著升高,血清LSZ无明显改变。提示,针刺可使免疫抑制的大鼠巨噬细胞(M)吞噬功能增强,而血清LSZ水平并不一定与M吞噬功能同步增长。
赵蓉马春红谭连红赵湘杰庄鼎
关键词:针灸疗法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巨噬细胞针刺效应
温灸家兔穴位后循经皮肤温度及组织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研究循经温度形成的现象与Ca2+、Mg2+-ATP酶活性变化的关系,探讨循经高温线形成的能量代谢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7只,用红外热像仪观察温灸左后肢外侧"后三里"、右后肢内侧"阴陵泉"穴诱发胃经和脾经出现的温度变化。选取温灸后循经出现温度较高部位(高温区)的组织,用酶学方法测定Ca2+、Mg2+-ATP酶活性,并与非高温区(对照区)组织比较。结果:温灸家兔"后三里""阴陵泉"穴循经组织温度明显升高。右后肢内侧(足太阴脾经)高温区组织Mg2+-AT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区组织(P<0.05);左后肢外侧(足阳明胃经)高温区组织Mg2+-ATP酶活性亦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温灸后,双后肢循经高温区组织Ca2+-ATP酶活性较对照区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家兔足太阴脾经循经出现温度较高组织的Mg2+-ATP酶活性较非高温区增强,可能导致外周ATP释放能量的功能活动加强,从而促使组织能量代谢旺盛。2)家兔循经温度较高组织的Ca2+-ATP酶活性未见明显改变,提示Ca2+-ATP酶活性在循经高温区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谭连红马春红张栋王淑友马惠敏
关键词:温灸CA^2+-ATP酶
电针刺激不同穴位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镇痛效应及对颈髓BDNF、GDNF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不同穴位对颈部切口痛的镇痛效应及颈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以探讨针刺缓解颈部切口痛的机理。方法:50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
王少军谭连红刘俊岭
关键词:电针刺切口痛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