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维成
- 作品数:16 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陆相层序地层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被引量:5
- 2008年
- 从层序地层学的本质出发,结合渤海海域油田研究实际,对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本质、三级层序内部划分问题以及不同体系域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搞清研究区沉积环境变化规律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根本,三级层序内部划分必须重视直接反映沉积环境变化的古生物资料;正确认识层序地层、古地貌、物源之间的关系是搞清三角洲砂体沉积特征的关键;只有搞清砂体沉积特征分布规律,才会对不同体系域、不同类型的隐蔽圈闭具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为隐蔽油气藏勘探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 赖维成周心怀滕玉波茆利王军加东辉宋章强
- 关键词:陆相层序地层体系域隐蔽圈闭渤海海域
- 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在渤海海域的应用被引量:26
- 2009年
- 利用地震进行储层预测是石油勘探的必要和必须技术,对高风险、高投入、钻井少的海上油气勘探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的核心是地震和地质的紧密结合。与勘探进程上由构造油气藏向隐蔽油气藏勘探转变相适应,地震-地质结合也必须由宏观、描述、类比层次向精细、成因、动态层次延伸,注重由分析不同沉积相带砂泥岩波阻抗关系出发,通过建立正演模型来确定不同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注重将不同体系域地震反射特征的变化与A/S比值、现代三角洲类型联系起来,从而通过地震剖面及其平面特征刻画不同体系域砂体特征,为寻找不同类型隐蔽圈闭指明方向。储层预测从层序地层学应用到地震沉积学充分体现了地震与地质结合的两个层次。地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为渤海海域近年来探明的储量快速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沉积储层研究的发展。
- 赖维成宋章强周心怀李建平滕玉波沈章洪
-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地震沉积学渤海海域
- 渤海海域古近系层序界面特征及不同构造带的层序构成被引量:7
- 2012年
- 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依据层序界面特征,将渤海海域古近系划分为1个一级层序、4个二级层序和14个三级层序。根据断裂形态、地层接触关系及剖面样式,建立了断裂陡坡带、缓坡断裂带、简单缓坡带、凹中隆起带和洼陷-轴向带等5种构造带的层序地层构成模式。
- 赖维成徐长贵加东辉吴小红
- 关键词:层序地层构造坡折带古近系渤海海域
- 裂谷盆地演化中的动力层序地层学初探--以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为例被引量:3
- 2013年
- 从地质学及地层学的发展趋势上看,动力层序地层学是层序地层学发展的方向。动力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发育的主驱动力是有规律地变化演进的。以裂谷型的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为例,以断陷期的沙河街组、断拗期的东营组、拗陷期的明下段为典型代表,阐述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层序发育主驱动力从构造活动到湖平面变化再到气候变化的规律性演进及其对各时期层序结构独特的控制作用。从动力层序地层研究的角度回答了包括层序内部划分、强制湖退、层序识别标志等几个陆相层序地层的关键问题。动力层序地层学研究对渤海油气勘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并指出了下一步规模型隐蔽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 赖维成郭涛郑敬贵徐春强
- 关键词:层序地层湖平面变化古近纪渤海海域
- 428构造围斜坡区成藏规律研究及探潜力分析
- 本文从28构造围斜坡区整体成藏特征分析入手,对区域成藏条件进行了归纳分析,认为石臼坨凸起东倾末端南北两侧由于受构造应力不同而引起的源-汇耦合条件的差异,在古地貌的控制下使南北两侧东营组和沙河街组时期形成储层的差异分布是造...
- 石文龙赖维成郭涛姜本厚
- 关键词:油气资源成藏规律
- 文献传递
- 多期三角洲叠加层序的体系域划分——以渤海海域BZ19-4区东二层序为例被引量:10
- 2009年
- 针对具有歧义的多期三角洲叠加层序的体系域划分问题,从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是沉积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出发,以直接反映环境变化的孢粉、藻类为基础,结合岩性、电性特征、地震反射特征,解决了类似渤海海域渤中凹陷BZ19-4区多期三角洲叠加东二层序的体系域划分问题,指明了正确划分的方法与依据,同时也阐明了体系域划分对油气勘探的重要意义。
- 赖维成周心怀腾玉波茆利加东辉王军宋章强
- 关键词:层序体系域东营组渐新统古近系
- “动态物源”控砂模式被引量:40
- 2010年
- 油气勘探的进程对物源的供给和分配研究提出了更精细的要求。动态物源是指物源的供给与分配是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层序位置、湖平面变化不同阶段,物源区的大小均是变化的,影响沉积作用的发生;不同古地貌位置,物源供给与分配是有差异的,影响沉积砂体的非均质分布。物源区的变化是个动态的过程,后期被覆盖的低凸起区在沉积的早期都有可能是物源区,这样就重新认识了凹陷中许多远离大物源区的继承性凹中隆,认为它们在沉积早期都可能成为物源区并在周边形成一定规模的沉积砂体,而不是传统观点的"找砂禁区"。忽视物源的动态变化性,导致埕北低凸起中部的储集层预测失利;重视动态物源的分析,使JZ25-1井区储集层预测取得成功,突破了传统的勘探"禁区"。
- 赖维成宋章强周心怀徐长贵李建平王晓刚
- 关键词:层序地层储集层预测油气勘探
- 辽中凹陷东营组重力流发育机制及沉积构成被引量:18
- 2009年
- 辽中凹陷锦州区块东营组发育三角洲滑塌浊积扇、远岸水下扇和近岸水下扇等重力流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通过区域沉积体系分析,探讨了各类水下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条件,建立了相应的发育模式,分析认为:物源系统、坡折类型和湖平面变化的耦合关系决定着沉积体的基本特征,包括类型、层序位置、发育部位和规模大小等。进一步研究表明,各类重力流沉积内部构成差异明显,坡折类型及组合样式对其控制作用明显,表现为:坡折组合的规模和复杂状况决定了砂体平面展布的分异状况;坡折带的类型和坡度决定着沟道体系的发育情况;坡折下方微地貌构建的次级坡折带控制着砂体的分配,尤其是优质砂体的富集位置。沟道化是断陷湖盆重力流沉积的一大特色,探讨了其有别于经典海相重力流相模式的原因。对岩性圈闭的勘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吴小红吕修祥加东辉滕玉波赖维成
- 关键词:辽中凹陷重力流发育机制坡折带
- 试论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间的统一性和继承性被引量:19
- 2004年
- 不少文章尝试用层序地层学理论来改善传统地层界线 ,其中鲜有论及传统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关系的。从地层成因和地质学史的角度出发 ,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的统一性在于它们都是沉积环境及其变化的反映 ,在一定尺度的空间范围内 ,沉积环境的变化是有序的和同步的 ,传统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是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时间地层和等时地层对比。地质学的研究经历了从静态描述到动态成因再到动力学机制三个阶段。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间的继承性在于它们是地层学发展中的前两个必然阶段。传统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间统一性与继承性及地层记录不均一性和不完整性使综合地层研究成为必然与必需。在渤海海域地层研究中以传统地层为框架 ,层序地层为细分原则的研究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渤南地区新近系底界的划分问题。
- 赖维成姜培海徐长贵刘福平
- 关键词:层序地层学继承性新近系
- 渤海海域古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
- 本文对渤海海域古近系坡折带成因类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坡折带,不仅在构造活动盆地的构造地层分析理论和方法上,而且在油气预测勘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详细论述...
- 徐长贵于水赖维成程建春
- 关键词:油气勘探层序地层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