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云峰

作品数:54 被引量:28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7篇地震
  • 21篇震前
  • 18篇地震前
  • 16篇重力场
  • 9篇重力场变化
  • 9篇M
  • 6篇青藏高原
  • 5篇地震前后
  • 5篇地震预测
  • 5篇北缘
  • 4篇东北缘
  • 4篇前兆
  • 4篇青藏高原东北...
  • 4篇重力仪
  • 4篇汶川地震
  • 3篇地震活动
  • 3篇地震前兆
  • 3篇重力场动态变...
  • 3篇小波
  • 3篇IS型

机构

  • 50篇中国地震局
  • 10篇长安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陕西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陕西延长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精...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54篇赵云峰
  • 41篇祝意青
  • 29篇刘芳
  • 17篇梁伟锋
  • 17篇徐云马
  • 12篇郭树松
  • 8篇王卫东
  • 6篇刘练
  • 6篇张永志
  • 5篇郑怡
  • 3篇申重阳
  • 3篇陈兆辉
  • 2篇韦进
  • 2篇胡敏章
  • 2篇张新林
  • 2篇郝洪涛
  • 2篇李铁明
  • 2篇卞龙
  • 2篇郑兵
  • 2篇张松

传媒

  • 12篇大地测量与地...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5篇地震
  • 4篇地震地质
  • 3篇地震研究
  • 3篇中国地震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轴承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内陆地震
  • 1篇灾害学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之再思考被引量:51
2018年
主要分析2008年以来我国流动重力监测网络的发展、重力场时变在强震危险性判定中的作用以及重力监测仍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流动重力监测能力与预测研究的现状,探讨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预测三要素的特征指标,流动重力观测资料能较好地反映出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重力异常变化,尤其是6级以上的强震,并提出了我国流动重力监测预报发展战略之再思考。
祝意青申重阳张国庆赵云峰刘芳徐云马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预报
Feedback Scale因子对Burris型相对重力仪观测成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对3台Burris型重力仪系统中的feedback scale因子对相对重力测量成果的影响进行测试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feedback scale因子值与Burris型重力仪读数线性相关,且线性系数与FBK改正值有关。若feedback scale因子值产生等比例的变化,FBK改正值越大,仪器读数的变化越大。在feedback scale因子值增加时,FBK改正值的正负符号决定仪器读数变化的方向。在重力值差仅有17 mGal的测段上测量时,3台Burris型重力仪基本相同的feedback scale因子变化量,得到的不同重力值差最大可相差0.140 mGal。当同一台仪器在FBK改正值分别为-14.7 mGal和2.2 mGal的2个测点进行测量时,若feedback scale因子值变化2%,测量所得重力值差的变化超过0.300 mGal。
赵云峰隗寿春徐云马刘芳祝意青崔建中
关键词:FEEDBACK
2021年西藏比如6.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特征研究
2022年
利用青藏高原地区2015—2020年期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2021年3月19日比如6.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前约3年的重力图像中出现穿过震中区的SN向重力变化梯度带,其形态和持续时间与现有典型指标一致,表明重力变化较为清晰地反映了本次地震孕育过程中所引起的重力异常信号;(2)实测重力场变化与正断型断层位错引起的重力变化在形态上基本一致,结合本次比如6.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以正断为主,推测羌塘块体EW向拉伸运动为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
郝洪涛韦进韦进赵云峰陈兆辉赵云峰张新林
Burris型重力仪温度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对多台Burris型相对重力仪实施不同时长的断电、再通电后进行静置测量,研究该型仪器的温度特性。在温度约为14℃的地下室内,长时间断电冷却后,Burris型相对重力仪需要125min才能达到恒温点(仪器不再提示温度不足),通电65h后零漂率仍然大于0.005×10-5 m·s-2/h,110h后仪器的零漂才能达到地震观测仪器进网要求的小于0.003×10-5 m·s-2/h。在相同条件下,对3台Burris型重力仪分别实施15min、2h、24h较短时间冷却、再通电,静置测量数据表明,在升温过程中,重力仪读数过程为先大幅减小后小幅增大再变小至稳定,绝对变化率先减小后少量增大再变小;不同冷却时间既影响仪器到达恒温点需要的时间,也影响仪器读数稳定的时间。15min的断电需要大约1h的加热过程才能使读数稳定;仪器到达恒温点后读数仍在快速变化中,且仪器读数变化中的最小值出现在到达恒温点后;断电可能会影响再通电仪器读数稳定后在短时间内的观测精度。
赵云峰隗寿春梁伟锋刘芳祝意青
重力水平梯度及其在地震重力前兆中的研究初探被引量:4
2015年
首先根据水平无限长圆柱形地质体的理论重力异常,在频率域使用余弦变换法,通过位场变换计算了水平方向的重力梯度,并与理论重力梯度做比较,发现余弦变换法计算得到的水平重力梯度是可靠的。其次,使用频率域中的余弦变换法计算了2010年9月至2012年10月芦山地震前的累积重力水平梯度,并求得沿龙门山断裂带走向和垂向的重力水平梯度。结果表明:沿断裂带走向和垂向的重力梯度能够以明显的条带状更好地显现出重力在断裂两侧的相对变化,并且芦山震中位于重力梯度高值区的中间地带;重力水平总梯度变化显示,在理县—芦山一带、康定—石棉一带为重力梯度高值区,且高值区位置及走向与区域断裂构造基本重合,并在理县、康定以及石棉附近重力水平梯度值为极值区。
赵云峰祝意青刘芳
关键词:重力梯度方向导数
渭河盆地及邻区场地响应和非弹性衰减研究
2020年
使用2002—2012年渭河盆地及邻区20个地震的98条地震资料,采用遗传算法反演了渭河盆地及邻区的场地响应和非弹性衰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渭河盆地及邻区的非弹性衰减Q值随频率f的变化关系为Q(f)=(623.0±127) f^(0.479±0.116),1 Hz处的Q_0值明显大于山西、甘肃东南部等地质构造活跃区,与鄂尔多斯地块比较接近,表明其构造活动程度与鄂尔多斯地块接近,明显低于山西地区和甘肃东南部。6个台站的场地响应值均在1附近变化,最大值不超过4,未显示明显的放大效应,蓝田台场地响应与其它台站相比有所差别,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王卫东张钰诚赵云峰郑怡
关键词:渭河盆地地震动衰减Q值SH波
2020年伽师M_(S)6.4地震前后重力变化
2024年
基于2016年以来南疆相对重力和绝对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南疆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及其与2020-01-19伽师M_(S)6.4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重力场变化与区域构造关系密切,沿柯坪断裂形成多个局部重力异常区及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反映出2016~2020年该断裂活动引起显著的地表重力场变化;2)与伽师地震孕育有关的重力场经历了“重力正异常区-四象限特征及沿柯坪断裂的重力高梯度带-反向变化发震”的演化过程;3)重力场累积变化和差分变化图像均反映出伽师地震前出现显著的重力异常变化,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梯度带、四象限中心和零等值线拐弯附近;4)重力场动态演化较好地反映出伽师M_(S)6.4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出现的中期前兆现象,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伽师M_(S)6.4地震前进行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强震地点判定。
杨雄祝意青赵云峰隗寿春操聪吕宏斌曾亚光
关键词:伽师地震
六盘山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周边的重力变化
2015年
为研究断裂活动与重力变化的关系,对甘宁陕交界地区2005—2013年的相对重力资料进行了相同基准的拟稳平差处理,剔除干扰因素,提取可靠的重力异常信息,给出了六盘山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周边地区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较长时间尺度的的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图1);对研究区域内断裂两侧稳固的点群进行重力点值时序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断裂两侧的重力差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六盘山断裂周边的重力变化总体强于西秦岭北缘断裂周边的重力变化。
梁伟锋祝意青徐云马郭树松刘芳赵云峰
关键词:北缘断裂西秦岭平差处理
东北地区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与前郭5.8级震群关系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2010~2016年东北地区的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该地区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和2013年前郭5.8级震群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差分和累积重力变化整体呈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与北东和北北东向构造格局不一致,重力变化受构造控制作用较弱;近期整体重力变化较平缓,基本没有超过60μGal的梯级带,反映出地下构造活动和物质运移水平相对平稳;前郭5.8级震群和通辽5.3级地震震前存在明显的能量积累,有利于破裂的产生,震后震荡恢复调整的时间需2~3a甚至更长。
王同庆赵云峰常金龙张品陈兆辉朱传东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
2017年四川九寨沟M_s7.0地震前区域重力场变化被引量:56
2017年
利用南北地震带2014-2017年期间的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区域重力场异常变化与北西西向塔藏断裂和南北向岷江断裂带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反映了沿控震断裂在2013-2017年期间发生了引起地表重力变化效应的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②九寨沟地震前,测区内出现了大空间范围的区域性重力异常,而震源区附近产生了局部重力异常,沿塔藏断裂带形成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其中,甘肃玛曲、迭部、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四川若尔盖、九寨沟一带重力差异变化达100×10^(-8)m·s^(-2)以上;这些可能反映九寨沟地震前,区域及震源区附近均产生与该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构造运动或应力增强作用.③九寨沟地震震中位于重力差异运动剧烈的鞍部等值线附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零值线上,这一观测事实进一步佐证了重力场动态变化图像对强震地点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祝意青梁伟锋赵云峰刘芳隗寿春徐云马
关键词:南北地震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