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凯

作品数:1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浆
  • 8篇皮素
  • 8篇内皮
  • 8篇内皮素
  • 5篇血浆内皮
  • 5篇血浆内皮素
  • 4篇心肌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钠素
  • 3篇血管
  • 3篇血压
  • 3篇衰竭
  • 3篇内皮素水平
  • 3篇患者血浆
  • 3篇高血压
  • 3篇充血性
  • 2篇地平
  • 2篇心肌梗塞
  • 2篇心肌缺血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机构

  • 17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国人民解放军...

作者

  • 17篇赵凯
  • 8篇佟铭
  • 5篇王凯庚
  • 4篇苗志林
  • 4篇林朝胜
  • 4篇韩雅玲
  • 3篇刘小梅
  • 3篇刘志凡
  • 2篇刘莹
  • 2篇姚婧
  • 2篇胡小玲
  • 2篇张铁铮
  • 2篇王祖禄
  • 2篇刘晓江
  • 2篇郑斯聚
  • 2篇王凤学
  • 1篇张兆中
  • 1篇赵黎明
  • 1篇杨文
  • 1篇蒲英英

传媒

  • 5篇沈阳部队医药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老年学杂志
  • 1篇中国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2篇1996
  • 7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首次通过法心功能测定的同步应用被引量:2
1995年
^(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首次通过法心功能测定的同步应用刘志凡,钟希德,刘振环,李杰芬,王凯庚,张兆中,赵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同步首次通过法心功能测定(FPRNA)可同时评价室壁运动、左室射血分数(LV?..
刘志凡钟希德刘振环李杰芬王凯庚张兆中赵凯
关键词:灌注放射性核素显像心功能
慢性肾衰病人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1997年
为探讨血浆内皮索(ET)在慢性肾衰(CRF)中的意义,将38例 CRF 病人根据血清肌酐水平(Scr)分为两组:甲组终末期肾衰组(Scr≥707.2μmol/L)18例;乙组中度肾衰组(Scr<707.2μmol/L)20例。对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ET、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甲组的 ET、MAP、IVST、PWT 及LVMI 水平均显著高于乙组;甲组 ET 升高,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LVH)的发生率亦高于乙组。另外,表现为高血压及 LVH 者的血浆 ET 水平明显高于无高血压(P<0.01)及无 LVH 者(P<0.01)。结论:①CRF 病人血浆 ET 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肾衰程度有一定关系;②CRF 病人高血压和LVH 发生率除与肾衰程度有关外,尚与血浆 ET 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
郑红光刘永海赵凯霍平
关键词:病人慢性肾衰LVHCRF
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有关血浆介质变化及意义的实验研究
1999年
林朝胜王凯庚赵凯孙文利刘小梅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浆内皮素Β-EP心肌超微结构冠脉再通ANP
急性冠脉缺血综合症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内啡肽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 (ACIS)几种血浆介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6 5例 ACIS患者被分为 AMI组(4 3例 ) ,不稳定型心绞痛组 (2 2例 ) ,于其发病后 12、 14、 48小时和 2 0天检查血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内皮素 (ET)、β内啡肽 (β- EP)水平。结果 :ET峰值 :AMI组、心绞痛组分别为发病 12小时的 2 88.4± 80 .6 pg/ml,2 45 .1± 6 3.4pg/ml;β- EP峰值 :AMI组为 2 4小时的 2 10 .9± 5 0 .2 pg/ml,心绞痛组为 12小时的 15 4.2± 47.6 pg/ml;CK-MB>15 0 U/L 组 :β- EP2 40 .5± 42 .6 pg/ml,ET30 2 .4± 5 8.1pg/ml,明显高于 CK- MB<10 0 U/L组的 (P<0 .0 5 )。心功能 级患者 :β- EP 2 48.6± 2 7.3pg/m l,ET 311.6± 45 .2 pg/ml,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组 (P<0 .0 5 )。结论 :(1) ACIS发病后 β- EP在 2 4小时达到峰值 ,升高程度与心肌缺血坏死程度有关 ,它是 AMI后心衰的病理性介质之一 ;(2 ) ACIS发病后 ET迅速升高 ,12小时达到峰值 ,是急性损伤时的一种内源性致病因子 ,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血小板聚集。
林朝胜王凯庚赵凯贺顺川
关键词:内皮素内啡肽
巯甲丙脯酸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1993年
使用常规量巯甲丙脯酸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6周后出现明显利尿、利钠及肾功能改善效果,加用小剂量速尿后疗效提高,未见肾脏不良反应。血浆激素监测提示,增高扩血管、利钠性前列腺素水平及心钠素生物活性可能是巯甲丙脯酸改善肾功能的重要机制。
韩雅玲佟铭刘洋刘剑立赵凯姜虹刘志凡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巯甲丙脯酸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心钠素和β内啡肽的变化及意义
1996年
应用特异性放免法测定2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心钠素(ANP)和β内啡肽(β-EP)的变化,结果显示:发病后两者迅速升高,ANP于72h达峰值1032.2±201.6pg/ml,β-EP于24h达峰值210.g±54.2ps/ml,两者升高程度与血CKMB呈正相关。按killip心功能分级,心衰愈重者血ANP和β-EP愈高。这表明:1.ANP和β-EP在AMI早期呈峰值曲线形升高与机体应激和早期代偿有关;2.ANP和β-EP与心肌坏死程度及心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它们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林朝胜佟铭王凯庚赵凯刘小梅刘莹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钠素Β内啡肽
慢性肾衰患者血浆内皮素测定及其意义被引量:3
1995年
刘龙赵黎明赵凯王凯庚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内皮素血浆
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改变及培哚普利对其影响被引量:2
1995年
对Ⅱ期高血压患者31例和正常对照组23例血浆内皮素(ET)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其与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的关系。同时对高血压组行培哚普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ET的变化。结果表明,(1)高血压组血浆ET(88.72±39.65ng/L)高于对照组(33.82±22.51ng/L,P<0.01);(2)随着舒张压水平升高,血浆ET水平逐步提高,在中度和重度高血压组,两者间均呈正相关(P分别<0.05和<0.01);(3)培哚普利治疗后,血浆ET降至40.53±18.59ng/L(P<O.001)。
佟铭王祖禄赵凯韩雅玲苗志林
关键词:高血压内皮素培哚普利
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4、IL-10及IFNγ的水平及意义
2001年
为了解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产生IL-4、IL-10及IFNγ的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23例荨麻疹患者PBMC产生这3种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表明,IL-4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而IL-10及IFNγ水平与正常人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L-4由Th1细胞分泌。为B细胞增殖活化及IgE产生必需,其异常分泌导致IgE过量产生,在Ⅰ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刘宝军王青刘超赵凯张士发王平
关键词:荨麻疹免疫功能紊乱TH细胞
开搏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1992年
随机、双盲法观察到开搏通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肾功能,与小剂量速尿并用后效果更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提高前列腺素E_2水平及心钠素的生物活性可能是开搏通的作用机制。
韩雅玲佟铭胡小玲苗志林赵凯李心欣
关键词:心力衰竭肾功能开搏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