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
-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长江白茆沙航道整治技术被引量:2
- 2016年
- 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整治工程中,为实现"遏制不利趋势、改善航道条件"的整治目标,通过河床演变分析、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等途径确定了整治方案。通过多方案比选,项目采用软体排作为护底结构、抛石斜坡堤和构件堤作为导流结构的工程措施,研发一种新型护滩结构——主动式钩连体,并在工程中得到应用。
- 方爱东王效远赵凯
- 关键词:模型试验结构选型
- 半圆体结构在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在长江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整治工程中,部分堤身采用了半圆体混合堤结构。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堤身结构选型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半圆体结构受力和构造进行分析研究。工程实践运用表明,该结构稳定性优,实现了整治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应用效果良好。
- 赵凯罗少桢王效远
- 关键词:半圆体受力分析整治工程
- 护面块体掩护下胸墙波浪力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在JTJ 213—1998《海港水文规范》及JTS 154-1—2011《防波堤设计与施工规范》中对斜坡式防波堤胸墙波浪力计算有所规定,但与物理模型试验实测结果相比有一定差异。结合工程实例,对现行规范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本工程防波堤胸墙的实际受力模式,供类似工程设计时参考。
- 于忠涛张文杰赵凯
- 关键词:围堰胸墙波浪力
- 急弯河段新建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条件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在急弯河段已建枢纽上新建船闸工程,船闸布置受限因素众多,通航条件复杂。为分析船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建立袁河石洲枢纽1:80正态物理模型,开展急弯河段船闸上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试验,对比隔流堤不同长度口门区的流速分布,同时结合自航船模试验分析船闸口门区通航条件。结果表明,延长隔流堤对减小口门区横向流速峰值、改善流态作用明显;隔流堤延长250 m时,石洲船闸上游引航道最高通航流量可达到规范要求的20 a一遇洪水。
- 张湛刘洋赵凯
- 关键词:上游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
- 复杂河道边界条件下新建船闸布置方案及运行方式被引量:2
- 2023年
- 袁河为赣江一级支流,中下段属丘陵与平原过渡段,河道蜿蜒曲折,平均比降0.2‰,洪水涨落较快。拟建龙尾洲枢纽为袁河航道提升工程最后1座梯级,坝址上下游为连续弯道,且有挑流凸嘴和多处边滩,复杂的河道边界给船闸方案的布置带来困难。本文建立龙尾洲枢纽整体物理模型,开展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指出在现有边界条件以及规范要求20 a一遇洪水条件下,船闸难以达到安全通航,因此研究改善措施,结合袁河洪水特点,给出了适合船舶航行的水闸调度方式和最大通航流量,为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了依据。在洪水历时较短的河流上建设高等级船闸时,在满足过闸货运量的基础上,建议采用最大通航流量管理运行,优化设计隔流墙、靠船墩和导航墙,保证通航安全,节约投资成本。
- 肖钦赵凯范红霞王建中王勇
- 关键词:物理模型通航水流条件
- 主动式钩连体防冲促淤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主动式钩连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能护滩结构,在长江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中进行了首次应用。通过动床、清水冲刷试验,对主动式钩连体的防冲促淤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工程实施前后的观测数据。试验和观测结果表明,该结构守护范围内泥沙淤积明显,并对其周边有一定的掩护作用。
- 王效远赵凯徐华
- 航电枢纽工程选址与布置被引量:2
- 2013年
- 航电枢纽以满足航运要求为首要目标,船闸布置是影响航电枢纽选址和布置的主要因素,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总结航电枢纽选址和布置的一般要求。相对顺直河段和弯曲河段都有条件布置枢纽,但依河段具体条件的不同,布置条件有优劣。枢纽布置分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型,集中布置重点解决水电站和泄水建筑物水流对通航建筑物的影响,分散布置重点是通航汉道与主河槽相连接的上下游口门区布置。
- 吴澎张珊罗少桢赵凯
- 关键词:航电枢纽
- 隔板竖缝式鱼道池室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
- 2025年
- 鱼道能够帮助洄游鱼类上下行通过大坝等障碍物,顺利到达繁殖地、索饵场等,完成鱼类生殖洄游过程。隔板竖缝式鱼道是国内常见的鱼道形式,依托了某航运枢纽工程隔板竖缝式鱼道进行了该类型鱼道池室水流条件模型试验研究。该鱼道最大设计运行水头6.8 m,主要过鱼对象为四大家鱼。鱼道设计流速为0.8~1.0 m/s。鱼道普通池长3.6m,净宽3.0 m,隔板竖缝宽度0.45 m,采用“L”型隔板型式。直段休息池长度增加为9.0 m,鱼道宽度及隔板型式不变。普通池室纵坡为1∶80,休息池纵坡为0。鱼道池室设计水深为2.0 m。通过建立1∶5的大比尺鱼道局部水工物理模型,采用旋桨流速仪对不同布置方案下的鱼道竖缝流速进行了测量,采用ADV(多普勒流速仪)和PIV(粒子图像测速仪)等多种流速测量技术手段,对不同布置方案下的鱼道池室内水流流速及流态进行了分析。物理模型中悬桨流速仪实测鱼道隔板竖缝最大流速为0.95 m/s,小于本鱼道最大设计流速,实测鱼道最大流量为0.69 m^(3)/s。ADV和PIV实测池室内最大流速值位于隔板竖缝主流中心,约为0.94 m/s。池室竖缝出流流向明确,竖缝出口附近最大流速约为0.6 m/s,水流主流在池室内成相对较缓的“S”形流线。上溯鱼类通过竖缝进入池室后,有明确的水流引导鱼类沿主流进入池室左侧进行休息调整。在已建立的1∶5的鱼道局部物理模型上进行放鱼试验,观察到鱼类在池室内顶着主流方向以冲刺的方式向上游动通过竖缝。当鱼类上溯疲劳时,停留在休息池隔板下游侧的低流速回流区进行休息,整体而言上溯过程顺利,说明在现布置条件下,鱼道池室和竖缝尺寸、普通池室和休息池底坡的设计合理。
- 郭超赵凯刘菁胡彧元
- 关键词:鱼道物理模型试验水流流态
- 航电枢纽工程选址与布置被引量:12
- 2011年
- 航电枢纽以满足航运要求为首要目标,船闸布置是影响航电枢纽选址和布置的主要因素,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总结航电枢纽选址和布置的一般要求。相对顺直河段和弯曲河段都有条件布置枢纽,但依河段具体条件的不同,布置条件有优劣。枢纽布置分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型,集中布置重点解决水电站和泄水建筑物水流对通航建筑物的影响,分散布置重点是通航汊道与主河槽相连接的上下游口门区布置。
- 吴澎张珊罗少桢赵凯
- 关键词:航电枢纽
- 主动式钩连体应用的生态环境效应
- 2021年
- 主动式钩连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能护滩结构,首次应用于长江深水航道一期工程中,该结构的防冲促淤效果显著。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的手段,对主动式钩连体周围的水生态和水环境多要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主动式钩连体可改善水生生物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表现出较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对于航道整治工程的生态恢复具有创新意义。
- 赵凯王效远阚得静
- 关键词:生态环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