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师庆
作品数:
30
被引量:93
H指数:5
供职机构:
淮南矿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化学工程
矿业工程
更多>>
合作作者
王飞宇
石油大学
吴观茂
淮南矿业学院
李贤庆
淮南矿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刘德汉
石油大学
何萍
石油大学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0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27篇
天文地球
4篇
化学工程
1篇
矿业工程
主题
14篇
镜质组
8篇
煤
6篇
太原组
6篇
煤系
6篇
腐殖煤
4篇
地层
4篇
荧光
4篇
煤质
4篇
矿床
3篇
岩石
3篇
岩石学
3篇
生烃
3篇
显微组分
3篇
煤矿床
3篇
煤相
3篇
煤岩
3篇
煤质特征
2篇
烟煤
2篇
岩石学特征
2篇
有机地球
机构
15篇
淮南矿业学院
8篇
安徽理工大学
5篇
江汉石油学院
5篇
中国科学院
3篇
石油大学
1篇
中国石油大学...
1篇
地质矿产部
1篇
学研究院
作者
30篇
赵师庆
10篇
王飞宇
9篇
吴观茂
8篇
李贤庆
6篇
刘德汉
5篇
何萍
4篇
傅家谟
2篇
史国顺
2篇
李平华
2篇
董名山
1篇
张惠之
1篇
盛国英
1篇
雍克岚
1篇
孙建中
1篇
申家贵
1篇
曾凡刚
1篇
熊波
传媒
6篇
淮南矿业学院...
5篇
煤田地质与勘...
5篇
中国煤田地质
4篇
石油实验地质
2篇
地球化学
2篇
沉积学报
2篇
矿业科学技术
1篇
石油与天然气...
1篇
煤炭学报
1篇
地球科学(中...
1篇
地质实验室
年份
4篇
1997
1篇
1996
11篇
1995
5篇
1994
3篇
1993
2篇
1992
2篇
1990
1篇
1989
1篇
1985
共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光变可作为评价镜质体富氢类型的方法
被引量:1
1995年
根据对中国煤和烃源岩中镜质组光变详细的光度学分析结果,建立优质体光变特征与煤阶(成热度)和镜质体类型的相关关系,提出光变型式和幅度可作为评价镜质体富氢类型的新方法。石油窗或沥青化作用阶段富氢镜质体以明显正光变为特征,表现为荧光强度明显增高,荧光光诺向短波长“黄移”。富氢镜质体明显正光变与其中流动相含量较高有关。利用镜质体光变特征区分镜质体类型在炼焦配煤、煤和陆源有机质烃源岩评价和镜质体反射率抑制校正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王飞宇
何萍
傅家谟
刘德汉
赵师庆
关键词:
光变
油气勘探
烃源岩
南华北地区太原组煤中稳定组显微组分的研究
1994年
对南华北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煤中稳定组分作了详细的镜下鉴定和定量测试,发现太原组煤中稳定组分齐全,特征明显,不但含有相当数量的藻类体、沥青质体和渗出沥青体,面且还鉴定出一种新的稳定组分(未定名)。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质体具双重来源;渗出沥青体和荧光质体属次生显微组分,是煤生烃排烃的煤岩学标志,并可能代表了初次运移出的重质和轻质烃类组分。富氢的稳定组显微组分虽然含量不多,但有迹象表明,它们对较强还原型腐殖煤的生烃排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李贤庆
赵师庆
李平华
熊波
关键词:
太原组
显微组分
排烃
晚石炭世
初次运移
煤岩学
论“沉煤环境—成煤类型—煤质特征”概略成因模型——煤的类型研究
被引量:5
1997年
本文是《实用煤相学》研究的另一篇论文,对组成不同煤相(Ⅰ1、Ⅰ2、Ⅱ和Ⅲ)的煤的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不同环境(煤相)决定了不同的成煤类型的观点。通过对不同煤型煤的显微组分(类脂组、镜质组和无机组分)组成和镜质组特征(荧光强度和反射率)的深入研究,划分出与四种煤相相对应的四种基本的类型:即强还原型腐泥煤或腐殖腐泥煤(Ⅰ1型)、强还原型腐泥腐殖煤或腐殖煤(Ⅰ2型)、较强还原型腐殖煤(Ⅱ型)和较弱还原型腐殖煤(Ⅲ型)。从而阐述了煤相与煤型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为进一步表述“沉煤环境(煤相)—成煤类型(煤型)—煤质特征(煤质)”这一概略成因模型奠定了基础。
吴观茂
赵师庆
关键词:
煤矿床
成煤
煤质特征
论富氢镜质组型腐殖煤──生油煤的一种新类型
被引量:3
1995年
根据大量样品综合配套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南华北盆地晚石炭世太原组(C_2)富镜质组腐殖煤是一种新的煤型油源岩或生油煤。其特点是主要油源组分不是类脂组而是镜质组;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有少量类脂组“参与”的、主要由富氢镜质体构成的富镜质组腐殖型的生油煤。这种新型生油煤的发现和确定是“煤成烃”和“镜质组生油”领域的重要突破,具有全球性的科学与战略意义。
赵师庆
吴观茂
关键词:
腐殖煤
镜质组
不同还原型腐植煤及其镜质组化学工艺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994年
鲁南和苏北煤田,在相同煤阶下,强还原型镜质组显微组分及由其组成的太原组煤比弱还原型镜质组显微组分及由其组成的山西组煤具有的较高的氢含量、挥发分产率和焦油产率、较强的粘结性和结焦性及液化性能,从而论证了它们各自的煤质特征及合理利用途径。
吴观茂
赵师庆
关键词:
腐植煤
镜质组
华北太原组腐殖煤形成过程中菌藻类的贡献
被引量:2
1995年
从煤岩学、煤核古植物学、超微组分和分子有机地球化学4个方面证实华北东部和南部太原组腐殖煤形成过程中有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源贡献,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飞宇
何萍
傅家谟
刘德汉
赵师庆
关键词:
腐殖煤
太原组
聚煤
煤系
地层
华北东部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和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
被引量:1
1995年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采自华北东部鲁南和苏北18个矿区的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镜质组的超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确认太原组镜质组中含有较丰富的超微类脂体,且超微类脂体主要来自菌藻类。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在数量上存在明显差异,证实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数量与其化学工艺性质紧密相关。从超微组分层次的角度解释了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性质差异性的原因,并分析讨论了镜质体类型、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的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飞宇
傅家谟
刘德汉
何萍
赵师庆
史国顺
关键词:
超微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不同煤相煤和镜质组产烃性质的研究
1992年
采用有机岩石学一热解分析(ROCK-EVAL)热模拟分析方法对三种典型煤相和镜质组的产烃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产烃性质和有机岩石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同煤阶下煤和镜质组的产烃潜量S1+S2值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率以及湿气含量,得出煤相Ⅰ>煤相Ⅱ>煤相Ⅲ的特点:气态烃和液态烃组成上也有较明显差异.镜质组和煤的产烃潜量.S1+S2值与镜质组的相对荧光强度(I650nm rel%)和光变幅度(Ig/Io)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根据有机岩石学特征和产烃性质.镜质组可分为富氢镜质组和贫氢镜质组两类.在评价煤产烃性质时,必须考虑煤中不同煤相镜质组的还原类型。
赵师庆
王飞宇
刘德汉
张惠之
董名山
关键词:
煤相
镜质组
有机岩石学
光变
气态烃
正相关关系
华北太原组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及其煤性质异常原因
被引量:4
1995年
利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分析技术,对华北太原组和山西组煤中镜质组的超微结构和组分进行了分析,确认太原组镜质组中含有较丰富的超微类脂体,且超微类脂体主要来自菌藻类,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中超微类脂体数量存在明显差异。证实镜质体中超微类脂体数量和其化学性质紧密相关。从超微组分层次解释了山西组和太原组镜质组性质差异的原因,并分析讨论了太原组煤性质异常性的原因和煤还原程度问题,提出成煤过程中明显菌藻类低等生物贡献是太原组煤性质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飞宇
何萍
傅家谟
刘德汉
赵师庆
史国顺
关键词:
煤系
地层
太原组
镜质组
南华北区两类不同还原型镜质组化学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95年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探讨了南华北区两类不同还原型镜质组化学结构的差异和随煤阶的变化。较强还原型镜质组明显比同煤阶较弱还原型镜质组合有较多的脂类结构,较少的芳环结构。随煤阶的增高,镜质组结构向芳环晶化程度增强的方向演变,芳香度、面网间距、晶核高度和宽度及芳环层数等结构参数均呈规律性变化。
赵师庆
李贤庆
关键词:
化学结构
镜质组
红外光谱
煤矿床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3页
<
1
2
3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