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旭

作品数:12 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施肥
  • 8篇长期施肥
  • 7篇栗褐土
  • 7篇褐土
  • 3篇有机碳
  • 3篇微生物
  • 2篇施肥条件
  • 2篇通径
  • 2篇通径分析
  • 2篇磷形态
  • 2篇长期定位试验
  • 1篇堆肥
  • 1篇研究方法
  • 1篇营养元素
  • 1篇营养元素含量
  • 1篇有机磷组分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有机碳组分
  • 1篇玉米

机构

  • 1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赵旭
  • 12篇王改兰
  • 9篇杨艳菊
  • 6篇陈春玉
  • 6篇张海鹏
  • 3篇熊静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土壤
  • 2篇湖南农业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施肥条件下栗褐土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与磷形态的关系被引量:14
2013年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碱性磷酸酶与土壤磷素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相比,长期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有机磷总量、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Ca2-P和Ca8-P含量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Al-P、Fe-P和O-P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各形态磷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直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Ca8-P(-5.706 9)>Fe-P(4.180 5)>Ca2-P(2.760 4)>Ca10-P(0.980 0)>中稳性有机磷(0.892 4)>Al-P(-0.567 5)>O-P(-0.294 4)>活性有机磷(0.268 1)>中活性有机磷(0.210 3)>高稳性有机磷(-0.165 2)。
杨艳菊王改兰张海鹏赵旭熊静黄学芳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磷形态碱性磷酸酶活性通径分析
施肥对物理分级的土壤有机碳组分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土壤有机碳能够反应土壤的质量和健康状况,其成分复杂,活性碳库对管理措施敏感,而惰性碳库则对土壤有机碳具有固存作用。为了寻找快速判断土壤质量变化的指标,前人对土壤有机碳及分级技术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物理分级以其破坏性小的优势而备受关注。概述了土壤有机碳的物理分级方法,探讨了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物理分级的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并对土壤有机碳各组分所受施肥的影响及有机碳分级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王朔林王改兰赵旭陈春玉
关键词:施肥
长期施肥对玉米籽粒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探明栗褐土上长期施肥对玉米籽粒中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的第25年,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玉米籽粒中N、P、K、Ca、Mg、Fe、Mn、Cu、Zn、B、Mo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期施用不同肥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玉米籽粒氮、铁、锰、硼的含量,其中,氮的提高幅度为20.5%-48.6%,以处理M1NP、NP、M2N效果更明显。铁的增幅为4.92%-40.5%,随施用肥料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锰的增幅为3.53%-10.2%,硼为0.41%-25.3%,以M1NP处理的效果更明显。磷肥和有机肥及有机无机配施可有效提高玉米籽粒磷和钾含量,磷以M1、M1N处理的效果更明显,较对照增加78.4%,82.4%,钾以M1处理的效果更明显,较对照增加62.1%。有机肥还可有效提高玉米籽粒镁含量,与化肥配施效果更佳,较对照提高幅度为5.52%-20.9%。长期施用氮肥、磷肥和有机肥对玉米籽粒Ca、Zn、Cu、Mo的含量无明显影响。
王朔林王改兰杨艳菊赵旭陈春玉黄学芳
关键词:长期施肥玉米籽粒营养元素
谷糠和堆肥作为微生物菌剂载体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堆肥和谷糠代替草炭作为功能性微生物载体的可行性。[方法]以湖南当地猪粪堆肥、谷糠和草炭等材料作为微生物菌体载体材料,通过制成不同配比的微生物肥料,比较载体中微生物数量以及p H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过自然风干的堆肥与草炭比较,吸附液体微生物菌剂后无论外观、手感还是微生物数量差异均不大。以75%堆肥添加25%谷糠,载体中微生物数量最高,且载体物理性状、p H、气味均达标。[结论]草炭是一种短期不可再生性的天然矿产资源,而自然风干的堆肥添加适量的谷糠可代替草炭,作为微生物菌剂载体的一种选择。
赵旭王改兰陈春玉王硕林
关键词:草炭堆肥微生物菌剂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被引量:28
2016年
【目的】土壤有机碳矿化是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与土壤养分的释放、土壤质量的保持以及温室气体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以2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对栗褐土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有机碳累积矿化量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为科学管理土壤肥力、增加栗褐土碳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开始于1988,共设置8个施肥处理: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合施(NP);单施低量有机肥(M_1);低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M_1N);低量有机肥与氮磷肥合施(M_1NP);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M_2N);高量有机肥与氮磷肥合施(M_2NP)。于2013年玉米播种前,采集耕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方法,对土壤碳矿化释放CO_2的数量和速率进行测定,并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出土壤有机碳库潜在矿化势和周转速率。【结果】各肥料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栗褐土总有机碳含量,以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作用最为显著。与CK相比,M_2N、M_2NP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21.1%、166.8%。不同处理土壤样品培养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在第一天达到峰值,随后急剧下降。5 d后,下降趋缓,不同处理CO_2产生速率趋于一致。培养期间,各处理矿化速率变化符合对数函数关系。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可以提高栗褐土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其大小顺序为: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对照。培养57 d后,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为555.0~980.3mg/kg,以M_2NP、M_1N的累积量较高,为对照的1.77倍、1.73倍。长期施肥栗褐土有机碳矿化率呈下降趋势,以处理M_2NP下降最明显,与对照相比,降低了6.3个百分点。施肥处理土壤的潜在矿化势均高于对照,M_1N、M_2NP最高,为923.7 mg/kg和926.4 mg/kg,较对照增加了74.0%和74.5%。不同施肥处理均可明显提升土壤有机碳的周转速率,减少周转时间,其中处理M_1NP、M_2NP效�
王朔林杨艳菊王改兰赵旭陈春玉黄学芳
关键词:长期施肥栗褐土有机碳矿化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栗褐土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在24年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选择性培养基为基础研究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及数量的影响,同时测定了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探讨了微生物与土壤速效养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栗褐土微生物以细菌为主体,约占微生物总数的92.72%~95.91%;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处理M1N细菌数量最多,显著高于对照;处理M1NP放线菌数量最多,处理M2NP真菌数量最多;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解磷细菌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无机磷细菌与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杨艳菊王改兰张海鹏赵旭熊静黄学芳
关键词:长期施肥栗褐土微生物
解磷微生物的研究现状及在农业上的应用被引量:12
2012年
磷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易被固定,加之世界磷矿资源的耗竭,使得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综述了解磷微生物的解磷机理、解磷能力、研究方法以及解磷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并对解磷微生物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杨艳菊王改兰张海鹏赵旭
关键词:解磷微生物研究方法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23
2015年
以2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栗褐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不同肥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栗褐土水溶性碳、轻组有机碳的含量,其中,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1NP、M2NP)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增加明显,较对照分别增加了93%和99%,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M2N、M2NP)对轻组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大,分别比对照高240%和360%。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变化,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则显著提高。单施有机肥土壤水溶性有机碳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他处理则有所下降。单施氮肥轻组有机碳的分配比例明显降低,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则明显提高。单施化肥易氧化有机碳所占比例显著下降。单施化肥栗褐土碳库管理指数有下降趋势,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利于提高碳库管理指数,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效果更佳,比对照分别高145%和180%。相关分析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栗褐土水溶性、轻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之间及其与总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王朔林杨艳菊王改兰赵旭陈春玉黄学芳
关键词:长期施肥栗褐土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长期施肥对黄土丘陵区土壤各形态磷之间关系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Bowman-Cole的土壤有机磷分级体系及蒋柏藩-顾益初的无机磷分级体系,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磷组分、无机磷组分与土壤速效磷相关关系。结果表明,Ca2-P(0.985 5)、Ca8-P(0.938 0)、Al-P(0.887 4)、Fe-P(0.850 7)、中活性有机磷(0.851 0)和中稳性有机磷(0.8905)与速效磷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O-P(0.790 4)、Ca10-P(0.752 7)与速效磷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无机磷各形态对速效磷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Al-P(-1.189 0)>Ca2-P(1.027 4)>O-P(0.763 4)>Ca8-P(0.663 8)>Fe-P(-0.423 0)>Ca10-P(0.323 2),有机磷各形态对速效磷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中活性有机磷(0.762 9)>中稳性有机磷(0.276 3)>高稳性有机磷(-0.238 4)>活性有机磷(0.195 2);逐步回归分析表明,Ca2-P、Ca8-P、O-P和中活性有机磷都是土壤速效磷的有效来源。
杨艳菊王改兰张海鹏赵旭
关键词:长期定位试验磷形态通径分析
长期施肥对栗褐土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被引量:52
2015年
【目的】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耕地生产力和作物产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5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依托,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栗褐土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为调控农田土壤肥力及栗褐土有机碳库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开始于1988年,设置8个施肥处理为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氮磷肥合施(NP);单施低量有机肥(M1);低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M1N);低量有机肥与氮磷肥合施(M1NP);高量有机肥与氮肥合施(M2N);高量有机肥与氮磷肥合施(M2NP)。于第25年玉米播种前,采集以上处理的耕层(0—20 cm)土壤样品。借助有机碳物理分组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测定了土壤总有机碳和有机碳各组分的含量。【结果】长期施用不同肥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栗褐土总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以及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含量,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尤其是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作用更加明显。与不施肥相比,高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2N、M2NP)总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21.1%、166.8%,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增加了239.2%、359.2%,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增加了288.4%、289.9%。单施氮肥(N)及有机肥与氮磷肥配施(M1NP、M2NP)可显著提高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27.8%、34.8%、33.3%。不施肥条件下,栗褐土有机碳中颗粒有机碳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所占的比例相当,长期施肥提高了颗粒有机碳特别是闭蓄态颗粒有机碳的比例,降低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所占的比例,闭蓄态颗粒有机碳成为栗褐土有机碳的主要贮存库。相关分析表明,长期施肥条件下栗褐土游离态、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含量之间及其与总有机碳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与总有机碳及其他组分的有机碳之间均无明显相关。【结论】化肥、有机肥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够提高栗�
王朔林王改兰赵旭陈春玉黄学芳
关键词:长期施肥栗褐土有机碳组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