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旭

作品数:16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7篇卒中
  • 4篇急性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预后
  • 3篇同型半胱氨酸
  • 3篇脑卒中
  • 3篇氨酸
  • 3篇半胱氨酸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清
  • 2篇皮层
  • 2篇皮层下
  • 2篇轻型
  • 2篇缺血
  • 2篇疗效
  • 2篇颅内

机构

  • 16篇佛山市第二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赵旭
  • 11篇王鹏
  • 10篇李永鸿
  • 8篇区腾飞
  • 6篇李荣
  • 6篇巫碧佳
  • 4篇张俊
  • 4篇王金良
  • 2篇李艳秋
  • 2篇范玉华
  • 1篇周庆昆
  • 1篇杨洁

传媒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内科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影响腔隙性脑梗死不同影像学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跟踪随访,观察时间2年。采用两种不同的编组方式编组:(1)将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A组;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病例合并编为B组(含大卒中病例)。(2)病灶增加病例独立编为C组(含大卒中病例),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消失病例、转变为缺血病灶病例与病灶不变病例合并编为D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A组比较,B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嗜烟、高血压病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D组比较,C组年龄、卒中发作次数及冠心病、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脑白质病变、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汇总)、颅内动脉狭窄(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影像学转归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龄、冠心病、嗜烟等因素影响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与转变为缺血灶,为独立危险因素;颅内动脉狭窄(尤其是责任血管)、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因素是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区腾飞杨洁李艳秋赵旭巫碧佳李永鸿李荣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糖尿病影像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轻型卒中复发的关系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轻型卒中复发的关系。方法依据是否合并OSAHS及其严重程度,将130例TIA和轻型卒中患者分为正常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28例、轻度组(5次/小时≤AHI≤15次/小时)49例、中度组(157欠/小时〈AHI≤30次/小时)36例、重度组(AHI〉30次/小时)17例。比较4组患者的AHI、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缺血性卒中的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4组患者AHI、夜间最低Sp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率分别为3.57%、6.12%、11.11%和29.41%。重度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χ^2=4.408,P=0.035)和轻度组(χ^2=4.426,P=0.043),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BMI、高血压病史、大颈围、吸烟史、饮酒史、高AHI、低夜间最低SpO2与TIA和轻型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BMI、高血压病史、高AHI、低夜间最低SpO2与TIA及轻型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独立相关(P〈0.05)。结论合并重度OSAHS的TIA和轻型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率较高,OSAHS、肥胖、高血压病史是其复发的危险因素。
巫碧佳赵旭区腾飞李艳秋李永鸿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轻型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复发
林芝地区卒中二级预防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年
目的调查和分析林芝地区卒中的二级预防现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林芝市人民医院住院及心血管疾病筛查患者中200例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登记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并实施二级预防措施。随访1年,采用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相结合方式,分析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根据TOAST分型标准,200例脑卒中患者中,LAA型31例(15.50%), CE型14例(7.00%), SAA型65例(32.50%), SOE型7例(3.50%), SUE型83例(41.50%)。随访1年后,4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1.50%。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行单因素分析,在血压、血糖、血脂代谢、饮食、抗血小板药物执行、心房纤颤、嗜烟酗酒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压不达标、饮食不规律、抗血小板药物用药不依从、嗜烟酗酒等均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林芝地区卒中的二级预防工作不容乐观,疾病1年复发率较高,加强对脑卒中复发因素的分析,是进一步提高二级预防水平乃至诊治水平的关键。
赵旭王鹏王金良区腾飞张瑞樊凤梅
关键词:卒中
心源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卒中与血浆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收集8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按照TOAST分型,分为非心源性脑卒中,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心源性、腔隙性、其他原因及原因不明脑卒中。入院24h内采集血样标本,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脑钠肽水平。比较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脑钠肽水平。结果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为(147.5±7.8)ng/L,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为(51.2±5.8)ng/L,腔隙性卒中患者为(39.5±10.0)ng/L。心源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心源性脑卒中患者(t=67.8,23.6,17.6,均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可用于鉴别心源性与非心源性脑卒中,其在脑卒中的病因学诊断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李永鸿王鹏赵旭
关键词:脑钠肽
进展性卒中血同型半胱氨酸变化的相关研究
2012年
目的:了解各型SIP患者Hcy浓度改变特点的同时,更深一层地探讨各型进展性卒中病情变化与血Hcy水平的关系。方法:抽取SIP组、SIS组脑卒中患者各50名,发病第1,2,3天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全自动快速分析仪及其配套Hcy试剂盒,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总Hcy水平。结果:不论是进展性脑卒中还是稳定性脑卒中,与正常相比,Hcy的水平要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同时进展性脑卒中与稳定性脑卒中相比较而言,进展性脑卒中的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脑卒中,P<0.05。结论:SIP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脑卒中,Hcy增高可能是SIP发展的一个标志。
李永鸿赵旭巫碧佳王鹏李荣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进展性卒中TOAST分型
青年脑梗死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青年脑梗死患者(青年组)临床资料,与同期6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老年组)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按病因统计分为:青年组动脉粥样硬化28例(41.2%),老年组49例(72.0%);青年组心源性栓塞20例(29.4%),老年组10例(14.7%);青年组脑动脉炎10例(14.7%),老年组4例(5.9%);青年组其他原因10例(14.7%),老年组5例(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偏瘫伴或不伴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单纯偏身感觉障碍;头晕、乏力、视物障碍等.病变主要在脑叶、基底节.预后:青年组的治愈好转率为91.2%(62/68),老年组为73.5%(50/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呈多样性和复杂性.青年脑梗死临床表现与老年脑梗死存在差异.青年脑梗死的治愈好转率明显高于老年脑梗死.
李永鸿王鹏赵旭
关键词:脑梗塞预后青年病因
CT 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6~9 h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C 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6~9 h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5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DSA )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分析2组患者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SS)评分及治疗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结果。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和7 d时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90 d后,治疗组患者mRS分级和BI的预后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灌注指导下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6~9 h急性脑梗死更为有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闭塞血管的再通情况。
王鹏赵旭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尿激酶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脑梗死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梗死的脑梗死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g,每日3次。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对照组40例,只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mg,每晚1次。两组患者均以口服肠溶阿司匹灵片作为基础治疗。进行双盲对照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的有效率(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对脑梗死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李荣赵旭巫碧佳李永鸿
关键词: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脑梗死头痛疗效
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有梗死的无症状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阿托伐他汀10 mg qn,对照组不用阿托伐他汀,采用其他治疗,如生活方式调整、控制血糖、血压等。进行双盲对照治疗3 a,观察两组病人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症状性脑梗死3 a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14.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确切。
李荣巫碧佳赵旭李永鸿周庆昆
关键词:无症状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疗效
同型半胱氨酸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病人HCY水平,根据HCY水平是否>15μmol/L分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HHCY组)和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NHCY组);比较两组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FMD)、一氧化氮(NO)水平、内皮型NO合成酶(e NOS)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HHCY组病人IMT、FMD、NO水平、e NOS与NHCY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Y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NHCY组,BI评分显著低于N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作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可反映急性脑梗死的病情程度及预后。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促进内皮细胞功能恢复及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
赵旭王鹏区腾飞李永鸿王金良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内皮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