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璐瑜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迁移学习的乳腺肿瘤超声图像智能分类诊断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迁移学习方法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超声图像分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7例乳腺肿瘤的超声声像图,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图像进行分析提取;在Matlab 7.0软件中编程实现迁移学习,将量化的图像特征作为输入数据,利用迁移学习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进行智能分类。结果乳腺恶性肿瘤的边缘粗糙度、坚固度、邻域灰度差矩阵粗糙度、肿瘤后方与周围区域回声差异及水平方向高频分量和垂直方向低频分量的直方图能量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均<0.05)。超声和迁移学习方法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6.21%(127/132)和96.04%(97/101),特异度为66.35%(209/315)和98.49%(196/199),准确率为75.17%(336/447)和97.67%(293/300)。结论超声图像特征定量化可为识别良恶性乳腺肿瘤提供客观的量化参数;迁移学习可有效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声像图进行分类。
- 吴英罗良平许波黄君赵璐瑜
-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检查特征提取
- 血清总PSA升高的前列腺疾病经直肠超声造影成像的研究
-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血清总PSA(prostate-specific antigen,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疾病经直肠超声造影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经直肠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中未发现明确结节的34例不同等级血...
- 赵璐瑜
-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活检
- 文献传递
- 第四脑室肠源性囊肿一例
- 2012年
- 患者 女,53岁复视伴头晕半年,加重并恶心、呕吐1个月于2011年5月入我院诊治,体检未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MR平扫及增强提示:第四脑室内见类网形囊状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楚,延髓受压,
- 赵璐瑜罗良平吕荣钊
- 关键词:第四脑室内肠源性囊肿阳性体征异常信号MR平扫
- 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了解目前广州市在校大学生对于自杀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暨南大学在校的1037名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大学生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对自杀的态度。结果经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专业、母亲的学历、佛教信仰、生源、年级被分别引入不同的自杀态度分量表。女生比男生更加明确、理性、客观地看待自杀行为。非医学专业对自杀行为的歧视成分更多,而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更认同自杀是可以预防(Beta=0.237)并且可以自我控制的行为(Beta=0.124),认为自杀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且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eta=-0.123)。母亲文化程度越高、大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态度越消极。具有佛教信仰的大学生对自杀持相对宽容、同情的态度。结论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相对明确。
- 荆春霞王声湧杨光赵璐瑜李达邝绮霞王雀良
-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态度影响因素
- 恩度联合紫杉醇对三阴型乳腺癌移植瘤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通过观察人三阴型乳腺癌在裸鼠模型中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探讨其疗效是否优于紫杉醇.方法:将人三阴型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种植于BALB/c-nu雌裸鼠右下腹部皮下,随机将符合入组标准的28只移植瘤荷鼠分成4组,每组7只,A组,每天每次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质量分数10 mg/kg),连续17 d;B组,每天每次腹腔注射恩度(质量分数10 mg/kg),连续17 d;C组,第6、12天腹腔注射紫杉醇(质量分数10 mg/kg),余同A组;D组,第6、12天腹腔注射紫杉醇(质量分数10 mg/kg),余同B组.测量移植瘤的长径和短径,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D组移植瘤体积小于A组、B组(P<0.05),C组移植瘤体积小于A组及B组(P<0.05),D组和C组移植瘤体积无差别(P=0.436).B组、C组、D组的抑瘤率分别是14.61%、39.08%、54.79%.解剖各组荷鼠未见远处转移病灶.病理检查微血管密度,D组
- 吕荣钊赵璐瑜李伟翁泽平黄信王宁霞潘运龙
- 关键词:恩度紫杉醇
- 三阴性乳腺癌模型裸鼠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通过观察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模型裸鼠血管正常化后对紫杉醇的反应,探讨重组人内皮抑素与紫杉醇在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内联用是否优于紫杉醇单用并分析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早期评估化疗的作用。方法:将人TNBC细胞株MDA-MB-231种植于36只BALB/c-nu雌性裸小鼠的右下腹部皮下,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重组人内皮抑素治疗组、紫杉醇治疗组及人内皮抑素联用紫杉醇治疗组),每组有7只完成实验。重组人内皮抑素于实验开始时给药,连续使用17 d,紫杉醇于实验第6天和第12天分别给药,所有用药均为腹腔注射,用量均为10 mg·kg^(-1)·d^(-1)。治疗前1 d及注射实验试剂后5、11、17 d进行MRI扫描,所有荷瘤鼠均在最后一次MRI扫描后颈椎脱位处死,切下瘤体,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Ki67表达。结果:第17天,联用组移植瘤体积小于模型组及重组人内皮抑素治疗组(P<0.05),但与紫杉醇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第11天,紫杉醇治疗组的慢弥散系数大于模型组,联用组慢弥散系数大于重组人内皮抑素治疗组(P<0.05)。解剖各组荷瘤鼠未见远处转移病灶。HE染色显示4组肿瘤外周均有明显坏死,且药物治疗组坏死程度均高于模型组。药物治疗组的MVD均小于模型组,且药物联用组均小于药物单用组(P<0.05)。药物联用组Ki67表达较重组人内皮抑素组明显降低,但与紫杉醇治疗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血管正常化时间窗内,重组人内皮抑素联合紫杉醇化疗对TNBC移植瘤虽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但疗效未优于紫杉醇;慢弥散系数可以早期预测治疗效果。
- 吕荣钊赵璐瑜史长征李伟翁泽平黄信王宁霞潘运龙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内皮抑素紫杉醇化疗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