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铸强
- 作品数:34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高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小剂量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小儿快通道腹腔镜术后疼痛及情绪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小儿腹腔镜术后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行快通道腹腔镜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切皮前3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50.5μ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 h、12 h、24 h,用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评价主观镇痛效果,用儿童疼痛观察评分量表(POCIS)评价客观镇痛效果;用Ramsay法评价镇静效果。结果两者患儿术后镇痛效果FPS-R、POCIS评分及镇静Ramsay评分均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P〈0.01),且观察组FPS-R、POC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镇静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在小儿快通道腹腔镜术的应用可减轻患儿术后疼痛,稳定患儿情绪,安全性高。
- 邓铸强林红钟海清卢少红程俭杨广生陈日胜
- 关键词:舒芬太尼超前镇痛情绪小儿
- 轻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下肢手术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轻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骨科及普外科下肢手术患者113例,年龄14-77岁。用0.75%布比卡因液1.6ml和注射用水8.4ml配制成0.12%布比卡因10ml,经测试在21℃时比重为1.0008。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体位,经L3-4间隙用7号穿刺针穿刺,斜口朝天。脑脊液流出后按0.1-0.2mg/kg计算注入的局麻药量,注速按0.2-0.4ml/s推注。拔针后调节体位为头低脚高位,控制阻滞平面达到手术要求后即改为平卧或头稍高位。结果用药量达8-10ml者有97例,占86%。阻滞作用出现时间1-2min,阻滞平面固定时间15-20min。阻滞平面在T8以下者有110例,占97%。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分级为2级。阻滞维持时间2.5-3.0h。麻醉成功率100%。术后轻度头痛2例。结论本法药源充足,配制容易,体位安置简便,作用出现迅速,阻滞效果理想,并发症少而轻。
- 邓铸强
- 关键词:布比卡因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手术下肢
- 预充回流试验预防硬膜外麻醉药物毒性反应及提高阻滞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研究预充回流试验法对提高硬膜外阻滞成功率的效果及预防硬膜外麻醉药物毒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的患者1 5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1 200例为预充回流试验组,再根据术中预充回流液回流情况分为A1、A2组,A1组为出现回流情况组,A2组49例为未出现回流情况组;B组300例,为对照组。观察麻醉全程回流液性状及记录麻醉效果以及麻醉药毒性反应。结果A1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与心率均低于A2组和B组(P均<0.05);而A2组和B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麻醉效果优于A2和B组(P均<0.05),但是A2组和B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低于A2组和B组(P<0.05),A2组与B组毒性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回流试验能够提高硬膜外阻滞成功率,同时可降低硬膜外麻醉药物毒性反应。
- 钟海清林红邓铸强黄东霞杨广生杜志斌李宁清黄进强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毒性反应
- 开胸手术后选择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比较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后选择静脉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比较。方法选取择期胸部手术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Ⅰ组为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Ⅱ组为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全麻实施前对PCEA组病人先施行胸6~7或胸7~8硬膜外腔穿刺置管,给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以确定阻滞平面满意,术中不在硬膜外腔使用任何药物。两组病人均采用静脉复合全麻,关胸后开始术后镇痛用药,用药后由专人分别于术后4h、8h、12h、20h、24h、30h、36h和48h各时间点进行随访评估。并用VAS评分法对镇痛病人进行评分;记录病人自行按键次数;舒适度BCS(brungmanncomfortscale)模拟评级;镇静评级和不良反应。计量数据采用ˉ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PCIA组患者舒适满意度(BCS评分)低于PCEA组(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镇静评级和病人自行按键次数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以PCA组高于PCEA组;在PCIA组有2例发生呼吸抑制。结论开胸手术后应用经硬膜外或经静脉PCA,均可产生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病人接受良好,PCEA病人的舒适满意度优于PCIA组;PCIA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PCEA组。
- 邓铸强
- 关键词:开胸手术静脉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 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剖腹肝胆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在剖腹肝胆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接受剖腹肝胆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和常规组(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各48例,记录术后静态和咳嗽时VAS评分及切皮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以及静脉自控止痛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静态时术后0~12 h各时间点及动态(咳嗽)时术后0~48 h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切皮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至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至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呕吐、躁动、头晕、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术后自控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腹直肌鞘阻滞用于剖腹肝胆手术作用时间持久,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安全性较好。
- 丁耀茂李胜张培冰邓铸强梁万益
- 关键词:镇痛效果
- 右美托咪啶预防小儿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预防小儿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啶进行镇静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躁动苏醒指标和镇静评分程度。结果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1h的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后2、3、4h的Ramsay镇静程度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预防小儿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镇静效果显著,正确使用有利于患儿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钟锦秀何楚雁张丽程俭邓铸强
-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
- 预充回流试验法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预充回流试验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为预充回流试验法组,B组为空白对照组。A组行硬膜外麻醉时向硬膜外腔预充注入生理盐水3 ml,观察1 min玻璃注射器内有无回流液及回流液性状。B组行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 A组麻醉起效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0 min、1 h、2 h、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和头痛的发生率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回流试验法应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能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钟海清邓铸强杨广生黄进强
-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硬膜外麻醉术后疼痛
- 新型旁流EtCO_(2)鼻咽通气道在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新型旁流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_(2))鼻咽通气道在保留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的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2—7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宫腔镜手术的16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鼻咽通气道,观察组接受新型旁流EtCO_(2)鼻咽通气道,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诱导与维持,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比较两组麻醉前(T0)、宫腔镜手术开始时(T1)、宫腔镜手术结束时(T2)、宫腔镜手术结束后10 min(T3)各时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并记录术中呼吸抑制、低氧血症和体动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各时间点MAP和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_(2)在T0、T1、T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观察组的SpO_(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动、呼吸抑制(术中、术后)、恶心呕吐、鼻咽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旁流EtCO_(2)鼻咽通气道能实时监测EtCO_(2),提供即时通气状态信息,辅助临床呼吸干预,改善术中氧合,减少低氧血症风险,提升宫腔镜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 丁耀茂陈冠文梁万益邓铸强
- 关键词: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性
- 三种麻醉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喉罩、气管内插管及面罩吸氧三种全麻方法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比较,探讨喉罩在小儿眼科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眼科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喉罩通气组(A组)、气管插管组(B组)和面罩通气组(C组),分别给予喉罩全麻,气管内插管全麻和面罩吸氧下静脉全麻。记录麻醉诱导前,插入气管导管(喉罩)时,拔出气管导管(喉罩)时的血压、心率、术中脉搏氧饱和度,及术后咽喉部疼痛和声音嘶哑情况。结果A组置入和拔出喉罩时血压心率与基础值比较无明显变化。B组置入和拔出气管导管时血压、心率比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随访2例有声音嘶哑。C组SpO2<90%的情况明显多于A组和B组。结论喉罩通气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能保证充分供氧,对喉头、气管无损伤,是小儿眼科手术的最佳选择。
- 钟锦秀邓铸强林红
- 关键词:喉罩小儿麻醉眼科手术
- 瑞芬太尼在高龄冠脉搭桥手术快通道麻醉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高龄冠脉搭桥手术中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择期进行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芬太尼复合异氟醚和瑞芬太尼复合异氟醚进行麻醉,于诱导前(T0)、插管后(T1)、关胸即刻(T2)以及术后1 h(T3)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等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清醒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相近,与T0比较,对照组患者在T1和T2时点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P<0.05),在对症治疗后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次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患者的冠脉搭桥手术中瑞芬太尼在有效缩短术后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的同时,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更适用于快通道麻醉。
- 钟海清邓铸强梁明启李宁清陈秋成
-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冠脉搭桥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