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雯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胸腹
  • 4篇膈肌
  • 4篇后间隙
  • 4篇腹膜
  • 4篇腹膜后
  • 4篇腹膜后间隙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病理
  • 3篇血管
  • 3篇纵隔
  • 3篇MD
  • 3篇病理基础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血管成像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造影

机构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成都市公共卫...

作者

  • 11篇邓雯
  • 10篇杨志刚
  • 5篇陈静
  • 5篇叶奕兰
  • 4篇李媛
  • 4篇邵恒
  • 4篇唐思诗
  • 3篇郭应坤
  • 3篇彭礼清
  • 3篇李华
  • 1篇曾涵江
  • 1篇陈天武
  • 1篇刘曦娇
  • 1篇王戚玲
  • 1篇刘曦
  • 1篇褚志刚
  • 1篇黄子星
  • 1篇宋彬
  • 1篇许华燕
  • 1篇魏毅

传媒

  • 8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侧胸腹交界区病变的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2010年
目的明确左下胸部、膈肌和左上腹部疾病累及左侧胸腹交界区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解剖、病理基础。方法观察3例尸体横断面、3例矢状面标本胸腹交界区结构的位置、形态特征,结合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胸腹交界区疾病75例的MDCT表现,阐明其影像学与解剖、病理学的关系。结果断面解剖上,左肺韧带位于左肺门下方,内侧附着于食管或降主动脉,外侧与肺下叶内缘相连,下份游离于膈肌上方或附着于膈肌;左三角韧带位于肝左外叶上方,均有游离段;胃膈韧带位于胃底后方,连接胃底与左侧膈肌。MDCT图像上,同时胸腹腔积液50例,左肺韧带将胸水在内侧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左上腹腔积液多分布于脾周间隙;左下肺癌6例向下累及胸膜、膈肌和脾脏;胃底癌3例向上转移至膈下腹膜和左下肺;左肾上腺癌直接浸润左膈肌脚1例;炎性病变14例,均涉及到左下胸腔和左上腹部;左侧膈疝1例。结论左侧胸腹交界区域解剖、病理特点影响该区域疾病的局部、扩散和相互通连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叶奕兰杨志刚李华邓雯李媛郭应坤
关键词:膈肌
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病变的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学基础被引量:7
2012年
为明确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疾病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通过观察3例尸体横断面、3例矢状面标本胸腹交界中线区结构的位置、形态特点,并结合93例胸腹交界中线区域疾病的MDCT表现,阐明其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学的相关性,发现断面尸体上,中线区域膈上有心包膜、心脏,膈下有镰状韧带、肝左叶,前方有胸壁,后方有胸后壁和附着于脊柱的膈肌脚,膈肌内从前向后依次有腔静脉孔、食管裂孔和主动脉裂孔。MDCT图像上,同时累及胸腹交界中线区域膈上、膈下疾病93例,包括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开放23例、主动脉夹层18例、下腔静脉病变8例、淋巴瘤9例和脊柱多椎体病变12例;食道胸下段癌合并上腹部淋巴结转移7例;食道下段-贲门癌9例;食管裂孔疝4例;后纵隔或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3例。因此,胸腹交界中线区域解剖、病理特点影响该区域疾病的局部、扩散和相互通连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叶奕兰杨志刚李华邓雯李媛郭应坤
关键词:膈肌裂孔病理学
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的优势解剖分布及其转移类型的多层螺旋CT研究
2012年
为明确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特点及规律,本研究收集了72例未经骨转移治疗的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回顾分析骨性胸廓转移的优势解剖分布及转移类型。结果发现转移灶以胸椎最多见,左侧第4肋骨是肋骨转移最多受累部位,右乳癌患者更易出现双侧肋骨转移(65%)及双侧上肢带骨(54.5%)转移;28例患者表现为溶骨转移(38.9%),30例发生成骨转移(41.7%),转移类型中以成骨转移为主;乳腺癌骨性胸廓转移存在一定的规律及特点。
陈静邵恒杨志刚邓雯彭礼清唐思诗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多层螺旋CT
胸腹交界区病变的CT影像解剖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胸腹交界区以膈肌为中心,包括下胸部与上腹部的连接结构,在胸部包括双肺下叶、下肺韧带、下纵隔和下胸腔,而腹部包括上腹腔、腹膜后间隙和中线大血管周围上份以及肝、胃、肾上腺、肾和脾脏等器官。对该区域病变(包括炎症、外伤、出血、疝、肿瘤等疾病)局部或相互扩散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解剖基础的认识,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解剖、病理信息。
叶奕兰邓雯杨志刚
关键词:纵隔胸腔膈肌腹腔腹膜后间隙
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合并心血管畸形的双源CT血管成像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明确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合并心血管畸形的双源CT(DSCT)血管成像特点。经过对99例法洛四联症DSCT血管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除典型法洛四联症之外,还有房间隔缺损27例(27.27%),动脉导管未闭14例(14.14%),肺动脉瓣二叶畸形11例(11.11%),冠状动脉起源及走行异常18例(18.18%),右位主动脉弓22例(22.22%),永存左上腔静脉12例(12.12%),主动脉弓下无名静脉8例(8.08%),肺静脉异常9例(9.09%)。DSCT能清楚显示法洛四联症及其合并心血管畸形的病理解剖细节。
龙启华杨志刚邓雯刘曦陈静许华燕张歌
关键词:心脏病先天性法洛四联症X线计算机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及血管特征的双源CT血管成像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双源CT评价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及血管变化的特点。对39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患者的双源CT血管成像图像进行分析。发现39例患者术后均无支架断裂及移位,术后内漏15例(Ⅰ型12例、Ⅱ型2例、不明原因1例),17例假腔大量血栓形成,1例支架段假腔完全吸收。术前15例肾灌注异常病例,术后肾灌注改善9例,并且越靠近原发破口封堵部位,其血管重塑情况越明显。因此,双源CT血管成像可准确评价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情况及血管的解剖病理特点。
邵恒杨志刚唐思诗陈静邓雯彭礼清
关键词: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主动脉夹层
尘肺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被引量:7
2011年
我们回顾性细致分析49例确诊尘肺患者多层螺旋CT(MDCT)扫描图像,探讨其细微影像表现及解剖优势分布特征。本组尘肺MDCT表现以圆形小阴影p及不规则小阴影s为主,大阴影和进行性块状纤维化(PMF)病灶较少见。圆形小阴影及不规则小阴影在双肺的分布有明显差别(P<0.01),最常见的p影多分布于左肺上叶、下叶及右肺上叶;s影多分布于左肺上叶和双肺下叶。尘肺大阴影以两肺上叶分布为主,PMF则多表现为同时累及双肺的上、下叶。结果表明:MDCT能够反映尘肺的细微表现特征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准确分期。
冯元春杨志刚李媛陈天武王戚玲邓雯
关键词:尘肺多层螺旋CT病理学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通畅性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运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通畅性的特征。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73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排除植入支架信息不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以及屏气不佳严重影响图象质量者;最后6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纳入研究,其中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66岁;共植入支架109枚,支架植入时间6个月~3年。评估60例患者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图象质量,观察支架的解剖分布,并对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的图象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0例患者图象质量全部满足诊断要求,植入的109枚支架均可评价,支架的优势解剖分布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本组有101枚(92.66%)支架无再狭窄,8枚(7.34%)支架再狭窄(狭窄程度≥50%),其中3枚(2.75%)表现为支架内沿支架贴壁走行的低密度充盈缺损,另5枚(4.59%)支架表现为边缘型再狭窄。支架断面图象显示支架再狭窄最佳。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通畅性进行直观评价。
邵恒杨志刚邓雯陈静唐思诗叶奕兰褚志刚董志辉
关键词:X线计算机冠状血管造影术
右侧胸腹交界区病变的MDCT表现及其解剖、病理基础
2011年
为明确右下胸部、膈肌和右上腹部疾病累及右侧胸腹交界区的多层螺旋CT(MDCT)表现及解剖、病理基础,通过观察3例尸体横断面、3例矢状面标本胸腹交界区结构的位置、形态特征,并结合右侧胸腹交界区疾病69例的MDCT表现,阐明其影像学表现与解剖、病理的相关性,发现断面解剖上:右肺韧带位于下肺静脉下方,内侧附着于食管,外缘止于右肺下叶内侧表面;冠状韧带内侧与镰状韧带相延续,外侧上下层融合成右三角韧带,上下层之间为肝裸区。螺旋CT图像上,同时胸腹积液50例,右肺韧带将胸水在内侧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右上腹腔积液多分布于肝周间隙;5例右下肺癌向下累及膈胸膜、膈肌和上腹部结构;5例肝右叶癌向上累及膈下腹膜、膈肌脚及右下肺;1例右肾上腺癌伴膈肌转移;8例炎性病变均涉及到右下胸腔和右上腹部。该区域疾病的扩散途径主要包括直接浸润、血行和淋巴道的播散,并且右侧胸腹交界区解剖特点影响该区域疾病的局部、扩散和相互通连的影像表现。
叶奕兰杨志刚李华邓雯李媛郭应坤
关键词:膈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表现被引量:11
2020年
2019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为代表的影像学技术在COVID-19早期诊断、疾病分期分级、治疗指导、疗效评价及动态观察中具有重要价值,是国家诊疗方案中的重要指标。本文回顾总结了收治的COVID-19患者主要的胸部CT影像表现,并探讨了相关病理基础以及不同时期的演变特点,以期对临床的诊疗工作和患者随访带来帮助。
汪翊刘曦娇宋彬叶铮张韵张娜胡少平魏毅赵爽曾涵江陈志霞邓雯黄子星
关键词:CT诊断影像表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