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红岩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3篇术前
  • 3篇颅内
  • 3篇颅内肿瘤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术前评估
  • 2篇钙化
  • 2篇MRI
  • 1篇心脏
  • 1篇诊断显像
  • 1篇症状
  • 1篇三维CT血管...
  • 1篇术前诊断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特异
  • 1篇特异度
  • 1篇体层摄影

机构

  • 7篇沧州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邢红岩
  • 3篇刘运超
  • 2篇李硕丰
  • 1篇孟高培
  • 1篇胡晰杨
  • 1篇杨琳
  • 1篇祝志
  • 1篇魏冬冬
  • 1篇刘彬
  • 1篇李新春
  • 1篇陈然
  • 1篇李亚斌
  • 1篇孙妤
  • 1篇张娜
  • 1篇姜丽娜

传媒

  • 1篇医疗装备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CT血管造影和MRI检查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和MRI检查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1周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MRI检查,然后进行图像多平面重建后处理观察,比较3种方法对颅内肿瘤的检出率及3种方法检查颅内肿瘤的形态特征。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CT血管造影对颅内肿瘤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颅内肿瘤的检出率低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方差分析,3种方法检查颅内肿瘤的瘤体直径、瘤颈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较好地反映患者颅内肿瘤形态特征,且具有快速、简便、实用、无创等优点。
刘运超邢红岩
关键词: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I颅内肿瘤术前评估
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肝细胞癌分级的相关性以及相关性与肿瘤大小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直径肿瘤的ADC值与HCC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020年180例病理证实为HCC的病例资料,按肿瘤直径大小分为<2 cm、≥2 cm且<3 cm、≥3 cm且<5 cm、≥5 cm 4组,标为Ⅰ、Ⅱ、Ⅲ、Ⅳ组。分析ADC值与HCC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并分析在不同直径肿瘤ADC值与HCC的相关性。结果高、中和低分化HCC的ADC值分别为(1.159±0.302)×10^(-3)、(0.951±0.213)×10^(-3)和(0.811±0.239)×10^(-3)mm^(2)/s,逐级降低(P<0.05)。ADC值与总体HCC的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474),与Ⅰ~Ⅲ组HCC的组织学分级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63、-0.527、-0.364),而与Ⅳ组HCC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ADC值可以作为非侵入性预测HCC组织学分级的指标,预测结果受肿瘤大小影响,更适用于小肝细胞癌。
刘明明顾世民孙妤邢红岩王春雨董红焕温家兴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肝细胞癌肿瘤大小特异度
无症状心脏纤维瘤伴明显钙化1例
2011年
患者男,62岁,既往体健,无任何不适及特殊病史,查体未见异常。体检X线检查见心影内团块状钙化影,约40 mm×35 mm(图1)。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右心房轻度增大,于右心房内见约41 mm×30 mm的强回声团块,约占右心房90%,与房间隔关系密切,团块回声不均匀,后方伴声影,
邢红岩姜丽娜
关键词:心脏纤维瘤诊断显像
CT平扫中海马钙化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头颅CT平扫中海马钙化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在1198例头颅CT平扫患者中筛选海马钙化者为钙化组,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选择与钙化组相匹配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间颅内血管壁钙化、基底节钙化的相关性并分类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1198例中98例(8.2%)存在海马钙化,其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但随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多,不同年龄组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8例中59例(60.2%)钙化发生于海马尾部,32例(32.7%)发生于海马尾部及体部,7例(7.1%)钙化自海马尾部至海马头部。钙化的长度范围3.3~42.1mm,平均(7.1±4.3)mm。钙化组和对照组生理性基底节钙化分别为44例(44.9%)和29例(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颅内血管壁钙化及各类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海马钙化在40岁以上患者中常见,其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提高认识有助于避免对其进行不必要的检查。
胡晰杨邢红岩张娜李新春祝志李硕丰
关键词:海马钙化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三维CT血管造影和MRI对颅内肿瘤术前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常以20~50岁居多,平均患病率约为10人/10万人,且近年来有逐年升高趋势,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患者患病初期不易被发现,常伴有血压升高、头痛、消化道出血、周围神经压迫等并发症[1-2]。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可能导致患者肿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治疗颅内肿瘤常用方式为手术治疗,对颅内肿瘤进行早期诊断,明确肿瘤形态、位置、大小,并及时了解肿瘤血管及肿瘤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被认为是诊断颅内肿瘤的金标准,但潜在风险较高,具有侵袭性,操作过程复杂、时间长、成本高,患者容易发生血管痉挛,故临床应用受到一定局限性[4]。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利用增强效应可与周围组织形成明显高对比,可对异常血管进行清洗显示,便于观察,对颅内肿瘤进行定性。三维CT血管造影是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和CT薄层扫描的一种非侵袭性立体血管造影方式,可通过薄层增强CT扫描,获得颅骨及脑血管的三维立体影像,并可进行动态旋转,具有无创、简便、经济适用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中[5-7]。本研究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和MRI对颅内肿瘤术前诊断的诊断效能。
刘运超邢红岩李亚斌孟高培
关键词:三维CT血管造影核磁共振成像颅内肿瘤术前诊断
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颅内肿瘤患者100例,研究时间为2014年2月—2015年1月,均行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掌握颅内肿瘤术前情况,包括血供、与周围血管关系等,有以此为基础设计手术入路。结果:100例患者,蝶骨嵴内1/3脑膜瘤18例,鞍结节脑膜瘤32例,鞍结节脑膜瘤21例,矢状窦旁脑膜瘤12例,胶质瘤7例。模拟入路与手术入路情况基本一致。结论:多排三维螺旋CT血管造影可用于颅内肿瘤的术前评估,可清晰显示多数肿瘤颅骨结构、影响特征等,有效评估手术入路,预防医源性神经损伤。
刘运超邢红岩
关键词:颅内肿瘤术前评估
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CT表现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淋巴管瘤病(disseminated lymphangiomatosis,DL)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DL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4例均累及脾脏,CT平扫表现为脾实质内多发类圆形、分叶状囊性低密度影,部分病灶内可见间隔,增强扫描囊壁轻度强化,间隔增强后静脉期轻~中度强化3例,延迟期轻度强化2例;1例累及肝脏,囊壁轻度强化;腹部脏器外单囊、多囊性病变各1例,多囊性病变间隔轻度强化;2例分别累及腹膜后和纵隔,病变沿组织间隙生长,呈塑形改变;1例累及胸骨、多发胸椎及肋骨,为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部分病灶边缘骨质轻度硬化,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结论 DL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可确定病变的范围及数目。
李硕丰杨琳陈然邢红岩刘彬魏冬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