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晓霞

作品数:8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2篇艺术

主题

  • 4篇建筑
  • 3篇建筑师
  • 2篇异化
  • 2篇日本建筑
  • 2篇日本建筑师
  • 2篇商业街
  • 2篇商业街道
  • 2篇消费社会
  • 2篇FLAT
  • 2篇城市
  • 1篇日本现代建筑
  • 1篇四合院
  • 1篇素描
  • 1篇透明性
  • 1篇泡沫经济
  • 1篇下沉花园
  • 1篇现代建筑
  • 1篇现代主义
  • 1篇后现代
  • 1篇后现代主义

机构

  • 8篇清华大学
  • 2篇华通设计顾问...

作者

  • 8篇邹晓霞
  • 3篇许懋彦
  • 2篇徐锋
  • 1篇祁斌

传媒

  • 2篇世界建筑
  • 2篇建筑师
  • 1篇建筑学报
  • 1篇华中建筑
  • 1篇城市建筑

年份

  • 2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下沉花园2号院 古木花厅——一个积极的城市外部空间被引量:2
2008年
奥林匹克中心区下沉花园2#院取名"瓦院"。通过诠释一组北京四合院建筑空间片断,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瓦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结合树木、室外水景等手段,展现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有地域文化背景的室外休憩场所。建筑设计在现实与传统之间建立联系纽带的归属感,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受大众文化包容认可的社会审美价值,也是设计中寻求与传统结合的法则。
祁斌邹晓霞
关键词:四合院
世纪末孕育的“Super Flat”一代——年轻的1960年代日本建筑师之现状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关注的是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文中均简称为60代)日本年轻建筑师,他们在当今日本的建筑舞台乃至国际建筑界初露端倪。泡沫经济崩溃后独立的60代建筑师,面临着严峻的成长生存环境,构成了这一代年轻建筑师们独特的活动轨迹。他们放弃了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建筑师形象,开始更加关注自身所生存的环境,显示出的一种面对建筑的“朴实”策略。本文将其策略概括为Unit现象.SuperFlat现象和对建筑表层和透明性的关注。注重事件性,从建筑实践、建筑评论的角度进行考察,试图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
徐锋邹晓霞许懋彦
商业街道表层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在消费主义影响下,城市具有表层化趋势。本文以一种新的概念“表层”定义沿街空间,从而使复杂问题显现化。表层承载着审美、实用与表意功能,具有时间性、稳定性、多样性与统一性特征,这些特征跟城市的深层构造存在着一定的契合。表层呈现不同风貌是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技术、行为模式等深层因素以及不同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最后对街道“表层异化”现象展开批判,并提出原则性建议。
邹晓霞
关键词:商业街道异化
由三个问题浅议20世纪90年代日本建筑现象被引量:4
2005年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建筑是世界建筑舞台上不容忽视的角色,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关注"Program"问题,探讨空间利用的多样性、自由度和集约性;关注建筑的透明性和表层,对建筑的内外空间进行重新定义;"Super Flat"现象与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日本建筑师相伴而生。以上的研究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今世界建筑的思潮与表象。
许懋彦邹晓霞
关键词:PROGRAM透明性FLAT
商业街道表层研究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传统城市逐渐被抛弃,街道面貌杂然无序、问题突出。本研究是基于消费社会背景,重新认识城市空间的形态构成和寻求街道问题的解决之道,是对传统城市设计理论的深化和拓展。表层论是观点而不是体系,可以指导分析却未必...
邹晓霞
关键词:商业街道消费社会异化
文献传递
1980年代崛起的“泡沫一代”——“50代”日本建筑师素描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描述了日本50代建筑师的群体状况。他们在泡沫经济和后现代主义的浪潮中观望成长,并行走亮相于1990年代。在1980年代,既有追随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批人,也有在竞赛中出道并成长的新秀。其中一部分人在短暂的演出之后迅速淹没在众人中,一部分人继续保持着敏锐的捕捉力,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建筑策略。1990年代是泡沫破裂后的反思、转型与成熟期。一部分人领引风气之先,一部分人则坚持着潮流之外的个性化道路。50代建筑师是承蒙泡沫经济恩惠的"衣食无忧的一代"。目前,这批人已经成为日本建筑界的中坚力量,并影响着日本建筑的发展方向。
邹晓霞许懋彦徐锋
关键词:日本现代建筑泡沫经济后现代主义
“边界原型”与“地板原型”之比较被引量:1
2006年
该文就朱文一“边界原型”与芦原义信“地板原型”展开背景与目的、研究内容、理论依据、方法体系等方面比较研究,分析在探讨城市形态过程中,二人的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导致不同研究成果。作者提出探讨二者理论的现实意义,重申构建本土建筑文化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并认为不同理论为我们提供认识城市的不同之“眼”。
邹晓霞
关键词:城市形态
建筑师与消费社会被引量:3
2006年
消费文化对建筑界的渗透导致建筑师以不同以往的身份立场介入商业店铺设计。文章通过表参道4个品牌店铺的个案研究,分析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建筑师的可能策略,并对建筑师能否从改造社会的角色转变成时尚的代言人进行质疑,确立商业建筑新地位的同时建筑师应以批判的态度冷静思考来自消费文化的冲击。
邹晓霞
关键词:消费社会建筑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