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斌鑫

作品数:21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输运
  • 3篇泥沙
  • 3篇物理海洋学
  • 3篇海洋学
  • 3篇沉积物
  • 2篇悬沙
  • 2篇盐度
  • 2篇时域
  • 2篇时域分析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水动力
  • 2篇水动力分析
  • 2篇泥沙输运
  • 2篇谱分析
  • 2篇粒度特征
  • 2篇环流
  • 2篇海湾
  • 2篇海域
  • 2篇方箱
  • 2篇防波堤

机构

  • 21篇国家海洋局第...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广西科学院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1篇郑斌鑫
  • 11篇何佳
  • 8篇曾志
  • 5篇束芳芳
  • 5篇陈智杰
  • 4篇李九发
  • 3篇陈楚汉
  • 3篇廖康明
  • 3篇于东生
  • 3篇侍茂崇
  • 3篇王莹辉
  • 3篇丁扬
  • 3篇吴伦宇
  • 3篇王爱军
  • 2篇叶翔
  • 2篇王翠
  • 2篇王金坑
  • 2篇陈波
  • 1篇姚弘毅
  • 1篇李海东

传媒

  • 4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台湾海峡
  • 2篇水动力学研究...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广西科学
  • 1篇泥沙研究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第五届青年海...
  • 1篇第八届全国泥...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安海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现代沉积过程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通过对福建安海湾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和对比,应用系统聚类分析、粒径趋势模型和切应力计算公式,探讨了研究区粒度的分布特征、沉积环境分区、表层沉积物输运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包括6种表层沉积物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粉砂为主,沉积物大体呈现自海湾两侧潮滩向潮汐通道变粗的分布趋势。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特征与水动力条件和物质来源密切相关,湾口附近及湾内深槽内,细颗粒的沉积物被再悬浮带走,粗颗粒的含量增大;在湾内潮滩上,悬浮物质因水动力作用逐渐减弱发生分选沉降,形成向岸变细的横向分异。海湾外泥沙随潮流不断地向海湾东侧岸滩运移,海湾周边陆源来沙由湾顶部往湾口方向下泄,两者是导致表层沉积物出现明显的顺时针方向汇聚趋势的原因之一;表层沉积物的输运趋势、悬浮泥沙的输运、潮滩植被与湾口沙嘴的遮蔽效应共同影响了研究区内浅滩地形的形成和变化。研究区可分为四类沉积环境区,以潮滩和潮汐通道环境为主,不同沉积区内的粒度参数、粒级频率和敏感粒级均有差异,动力条件差异和不同物源的影响程度是现代沉积环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李东义徐勇航王爱军郑斌鑫李国刚
关键词:沉积环境沉积动力粒径趋势分析
北仑河口潮流和余流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北仑河口水动力状况复杂,受入海径流、潮汐、波浪、沿岸流、风应力等多种因子的共同影响.对北仑河口S1、S2站长序列的海流剖面资料进行数学统计、潮流调和分析和数字滤波,探讨其潮流特征和余流形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北仑河口潮流性质主要为不规则全日潮流;观测期间S1站实测涨、落潮最大流速分别为39、83 cm/s,S2站分别为52、44 cm/s.研究海域余流流速从表层往底层逐渐减小,其中S1站余流流速主要介于5~10 cm/s之间,流向集中在S-SW向,S2站主要介于0~5 cm/s之间,表、中层以NNE-ENE向为主,底层以偏W向为主.风应力是调查区表层与近表层余流形成的主导因素;西向沿岸流对调查区的余流也有较明显的作用;径流对调查区的S1站有一定的影响,但对S2站影响很小;潮致余流对调查区的余流贡献较小.
郑斌鑫李九发曾志何佳兰彬斌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
粤东甲子附近海域潮流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2012-04—07甲子以东海域3个站的潮位和海流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潮汐和潮流调和分析、海流旋转功率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的潮汐和各层潮流的分布特征,探讨了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1)甲子港及其以东40km海域典型日潮的形成是由于M2分潮的无潮点的存在和潮能在甲子外海的辐散两种原因引起的;2)日潮海域的潮流则是正规半日潮流的性质;3)研究海域的潮波较为复杂,驻波性质不明显,前进波性质较为突出;4)通过类比黄河口M2分潮的无潮点,认为该海区存在一个退化到岸上的M2无潮点是可能的。
吴伦宇郑斌鑫曾志何佳陈志杰
水下地形及水流速度和温盐度综合自动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下地形及水流速度和温盐度综合自动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岸边的GNSS RTK基站、GNSS RTK流动站和计算机以及行驶在水上的无人测量船,在所述无人测量船上搭载有水深测量仪、温盐度测量仪...
黄发明张三阳林杰郑斌鑫李海东
文献传递
北部湾北部白龙尾附近海域潮流谱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用锚定、座底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对白龙尾开阔水域进行为期1a的分层海流观测,通过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得出结论:1)日分潮O1,K1和半日分潮M2,S2是白龙尾主要分潮流,半日潮流能量大于日潮流能量;2)在半日潮和全日潮分量中,逆时针运动(f>0)是主要的,并从潮波旋转形态方面给予解释;3)周期为6h左右的浅水分潮,在底层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近底摩擦是浅水分潮生成的主要机制;4)在f>0情况下,周期超过3d的长周期运动(余流)有3个,其中8.3d的长周期运动,在表、中和底层都通过显著性检验,5.2d在中层和底层通过显著性检验,认为主要是潮余流引起的。
郑斌鑫侍茂崇廖康明王璐何佳
关键词:谱分析
东山湾潮流动力特征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东山湾是福建重要的天然良港.根据2008年8月的3个潮次11个测站实测潮流资料结合历史调查资料分析东山湾的潮流性质、运动形式、涨落潮流特性、余流等特征.结果表明,东山湾主要属于往复式的规则半日潮流,潮流作用较强,其口门处和湾内水道上的实测最大流速一般大于100cm/s.持续时间较长的风对东山湾的余流较大的影响,大潮期间湾内存在明显的反时针的水平余环流系统.
郑斌鑫廖康明曾志何佳陈楚汉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
波浪作用下方箱-水平板浮式防波堤时域水动力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在线性化势流理论范围内求解方箱-水平板浮式防波堤的波浪绕射和辐射问题,从时域角度分析了浮式防波堤的水动力特性.采用格林函数法将速度势定解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变换成边界上的积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浮式防波堤的运动方程采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求解.对不同层数水平板的浮式防波堤的波浪透射系数、运动响应和锚链受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方箱相对宽度对方箱-水平板浮式防波堤的波浪透射作用有重要的影响,透射系数随着方箱相对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于方箱加二层水平板的浮式防波堤,在本研究的计算条件下,当方箱相对宽度从0.110增加至0.295时,透射系数从0.88减小至0.30.水平板有利于增加浮式防波堤对波浪的衰减作用,但随着水平板层数从0增加至2,这种波浪衰减作用增加的程度趋弱.方箱-水平板的浮式防波堤的运动量小于单一方箱防波堤的运动量.与此对应,方箱-水平板防波堤的锚链受力小于单一方箱防波堤的锚链受力.
陈智杰董华洋曾志郑斌鑫何佳束芳芳王莹辉
关键词:浮式防波堤时域分析
快速城市化对半封闭海湾现代地貌演化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代表了社会经济的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文化不断渗透农村的过程。
王爱军叶翔王亮郑斌鑫方建勇于东生徐晓晖杨金艳
关键词:快速城市化海岸地貌沉积物类型泥沙输运
珠江磨刀门河口洪季悬沙与沉积物颗粒度分布及交换过程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洪季磨刀门河口实测水沙观测资料和河床表层沉积物数据,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时刻悬沙浓度和粒度、沉积物粒径组成分析,运用因子分析和粒度谱等统计计算方法,重点研究近期洪季磨刀门河口及滨海水域悬沙与河床沙交换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磨刀门河口拦门沙内河道及汊道口区域的动力以径流为主的涨落潮流流系,悬沙与河床沙交换过程较弱;拦门沙浅滩区域泥沙运动表现为"波浪掀沙,潮流输沙"特性,再悬浮泥沙平均量占实测悬沙浓度的32%;拦门沙外滨海水域悬沙组成受径流与潮汐相对强度影响显著,构成上大潮时以再悬浮泥沙为主,小潮时则以径流下泄悬沙沉积为主,而悬沙输运方向受到东南向波浪和沿岸流控制。
郑斌鑫何佳姚弘毅李九发
广西近岸西部海域的海流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广西近岸西部白龙半岛海域2011—2012年连续一年的观测资料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该海域潮流和余流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白龙半岛海域潮汐为正规全日潮,但是潮流为不规则半日潮流;旋转谱分析显示,潮流逆时针旋转分量强于顺时针旋转分量,全日潮流的总能量小于半日潮流的能量;潮流振幅在夏季明显高于冬季,这是因为夏季北部湾北部的显著层结导致的较浅海域的内潮同样比较显著,并且表现为由表层向底层加强;另外,本文首次发现,经过北部湾的台风会增强主要的全日、半日分潮的能量,引起潮流的流速增加。通过数模试验,第一次发现在白龙半岛附近海域存在一个小尺度的反气旋涡,范围大约位于108°E^108.7°E、20.8°N^21.5°N,涡旋在秋季产生,可以一直持续到冬季结束。
曹雪峰石洪源郑斌鑫侍茂崇郭佩芳吴伦宇丁扬
关键词:潮汐反气旋涡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