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芳昊

作品数:51 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伤科
  • 13篇伤科黄水
  • 13篇黄水
  • 8篇麻黄
  • 7篇小檗
  • 7篇小檗碱
  • 6篇药物
  • 5篇栀子
  • 5篇栀子苷
  • 5篇桂枝
  • 4篇野菊花
  • 4篇制剂
  • 4篇软膏
  • 4篇软膏剂
  • 4篇软组织损伤
  • 4篇配伍
  • 4篇种苗
  • 4篇麻黄碱
  • 4篇菊花
  • 4篇膏剂

机构

  • 37篇佛山市中医院
  • 12篇广州中医药大...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季华实验室

作者

  • 51篇郑芳昊
  • 26篇刘东文
  • 23篇李怀国
  • 19篇李子鸿
  • 16篇刘效仿
  • 10篇潘超美
  • 8篇雷凯君
  • 8篇罗佳波
  • 8篇陈韵姿
  • 8篇夏静
  • 8篇梁钻姬
  • 8篇余俊文
  • 8篇蔡立雄
  • 8篇李雪
  • 7篇刘欣
  • 6篇赖珍珍
  • 6篇刘礼初
  • 4篇潘见欢
  • 3篇何明丰
  • 2篇庄学潮

传媒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国现代应用...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国医院用药...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现代中药
  • 2篇广东省植物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中国药事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广东林业科技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小檗碱透过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聚电解质水凝胶的规律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伤科黄水中黄连和黄柏的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H)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体系中的传递与扩散规律。方法CMCS和SA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加入D-葡萄糖酸内酯(D-gluconolactone,GDL)后形成聚电解质水凝胶。采用流变仪研究CMCS-SA的水凝胶的流变学性能,包括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设计针对CMCS-SA水凝胶的BBH扩散模型并通过UV观察BBH透过CMCS-SA聚电解质水凝胶的相关规律。结果测定CMCS与SA配比为3∶1,2∶1,1∶1,1∶2,1∶3时的水凝胶弹性模量G',当CMCS∶SA=1∶1时,G'最高,此时水凝胶交联强度最高。通过BBH传递模型测定其累积传递量,经Peppas方程拟合BBH在CMCS-SA水凝胶中的扩散为骨架溶蚀作用,表明随着CMCS的氨基减少或SA的羧基增加,BBH解离,传递效率增加。CMCS-SA水凝胶的弹性模量G'随着GDL含量增加而增加,是因为pH的降低导致CMCS和SA分子间的结合力逐渐增加,水凝胶交联度增强。固定CMCS与SA比例1∶1,GDL含量0.15 g·mL^(−1),CMCS-SA水凝胶成型性良好。此外BBH在不同浓度GDL的水凝胶中传递时,随着GDL含量增加,传递效率上升。BBH在不同厚度水凝胶中传递时,随着厚度减小,CMCS-SA水凝胶的传递效率增加。结论CMCS-SA水凝胶体系作为潜在的BBH等中药提取物的药物载体有望作为经皮给药的凝胶载体。
吴宇键郑芳昊刘东文李怀国雷凯君王识宇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聚电解质水凝胶
鸦胆子茎节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鸦胆子茎节组培快繁体系。方法:选用鸦胆子嫩枝为外植体,探讨基本培养基和外源激素对其离体再生的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的影响,并进行移栽试验。结果:鸦胆子的不定芽增殖、壮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分别为MS+6-BA 1.0 mg·L^(-1)+IBA 0.1 mg·L^(-1)/2MS+香蕉汁20 g·L^(-1);1/2MS+IBA 0.1 mg·L^(-1)+NAA 0.1 mg·L^(-1)。炼苗基质为细沙时,成活率最高。
夏静潘超美郑芳昊梁钻姬刘欣肖斌柳跃
关键词:鸦胆子丛芽诱导炼苗
不同软管包材对清香止痛霜质量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考察不同软管包材对清香止痛霜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清香止痛霜中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分别采用金属铝管、塑料软管和复合软管3种不同材质的软管包材对清香止痛霜进行灌装,参照《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观察制剂基本性状和包材管壁性质的变化,并测定水杨酸甲酯的含量变化。结果:本试验成功建立了GC法测定水杨酸甲酯的含量。从外观上观察,金属铝管易导致清香止痛霜的膏体变质和管壁变形,主要表现为膏体颜色变为灰白色,管壁逐渐变黑;采用塑料软管和复合软管包装的制剂,外观无明显变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金属铝管包装的制剂中水杨酸甲酯含量下降速度最快,塑料软管次之,复合软管包装的制剂中水杨酸甲酯含量较稳定,下降速度最慢。结论:复合软管相比金属铝管和塑料软管具有更高的耐蚀性和低透气性,比较适合作为清香止痛霜的包装材料。
刘东文潘见欢李子鸿李怀国庄学潮郑芳昊
关键词:药品包装材料塑料软管复合软管水杨酸甲酯气相色谱分析
微透析采样考察玉龙散中乌头碱在大鼠皮肤局部的透皮吸收过程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考察玉龙散中乌头碱的透皮吸收过程。方法:采用HPLC-MS/MS技术建立SD大鼠皮肤微透析液中乌头碱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考察微透析技术中对乌头碱体内回收率的影响因素,确定采样条件。经皮给药后,考察乌头碱的局部透皮吸收过程。结果:本实验成功建立了HPLC-MS/MS测定微透析样品中乌头碱含量的方法。微透析采样流速选择1.5μL·min^(-1),采样间隔为30 min。乌头碱的AUC为18 973.27 h·ng·mL^(-1),MRT为14.97 h,C_(max)为2 976.38 ng·mL^(-1),T_(max)为11.76 h。结论:微透析采样技术可用于玉龙散中乌头碱的透皮吸收过程研究。
李怀国李子鸿刘东文郑芳昊
关键词:乌头碱微透析
麻黄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考察麻黄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方法根据中医临床用药习惯,将麻黄水煎液分为高、中、低剂量组(质量浓度分别为3.000,1.500,0.750g·ml-1)。采用行为药理学实验方法,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旷场实验观察不同剂量麻黄对大鼠一般行为、自主活动及探索活动的影响;通过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观察不同剂量麻黄对大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相比生理盐水对照组,不同剂量麻黄水煎液灌胃给药后,大鼠外观行为表现为自主活动增加,修饰及嗅探次数减少。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大鼠进入高架十字桥开臂和旷场中心区域的次数和时间显著减少(P<0.05)。以上3个剂量组的麻黄水煎液可明显抑制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催眠作用。结论麻黄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郑芳昊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中枢神经
活血通络搽剂对新西兰家兔皮肤给药皮肤不良反应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新西兰兔完整皮肤或破损皮肤给予活血通络搽剂外搽所产生的刺激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并为进一步申请医院制剂提供毒理研究的依据。方法选用检疫合格的新西兰兔40只,分为4组,分别为完整皮肤阴性组、完整皮肤给药组、破损皮肤阴性组、破损皮肤给药组,10只/组,雌雄各半。各组动物完整皮肤或破损皮肤的背部两侧同时给药,96cm^2/侧(8cm×12cm/侧), 8mL/侧/只/次,给药浓度均为2.25g生药量/mL,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等范围的纯水作对照,一天给药3次。观察并记录给药部位红斑及水肿并评分,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大体剖检后肉眼观察各器官和组织的变化。结果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阴性对照组动物的给药部位皮肤均未见明显刺激性反应;一般观察未见明显异常,体重呈上升趋势,血生化和血液学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大体剖检亦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给药组均可产生一过性、可恢复的刺激性反应;动物的行为活动、腺体分泌、呼吸及粪便性状、体重、血液学、血生化、大体解剖等均未见明显异常,且体重呈上升趋势。结论完整皮肤给予活血通络搽剂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及毒性靶器官;破损皮肤有中度皮肤刺激,但未见明显毒性靶器官。
王晓娟李娟郑芳昊
关键词:急性毒性新西兰兔皮肤给药皮肤不良反应
野菊花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对不同前处理、外源激素和不同温度的研究,找出野菊花种子合适的发芽条件,从而为野菊花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测定了供试野菊花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量及种子活力等。利用不同前处理(酸处理、碱处理、温水浸泡、沸水浸泡)、不同激素(IBA、NAA、6-BA)、不同温度(10、20、25、30℃)等处理对野菊花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结果:供试野菊花种子净度99.4%,千粒重0.2941 g,含水量4.39%,种子活力85.3%;前处理试验并没有提高野菊花种子的萌发率;不同激素对野菊花萌发影响较小;温度对野菊花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的变化影响明显。结论:温水浸种后,在25℃光照条件下进行纸上培养是野菊花种子萌发比较合适的条件。
郑芳昊潘超美赖珍珍夏静梁钻姬刘欣
关键词:野菊花种子萌发率
新型活血贴膏与原散剂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2024年
目的比较新型活血贴膏与原散剂在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方面的疗效差异,为医院制剂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给药不同,分别设立空白组、基质组、阳性对照组(扶他林组)、原散剂生品组、原散剂制品组、新型贴膏剂组,通过小鼠扭体试验、甲醛致痛试验、电刺激试验和热板试验测定扭体抑制率、舔足时间、镇痛率及痛阈值比较镇痛作用的药效差异;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和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测定肿胀度、肿胀抑制率和渗出抑制率比较抗炎作用的药效差异;建立大鼠慢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通过大鼠小腿周长变化、软组织损伤外观评分、血液流变学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和炎性因子含量变化比较处方及剂型改革前后的药效差异。结果新型活血贴膏对醋酸和甲醛导致的小鼠炎性疼痛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与原散剂相比无明显差异;对电刺激引起的小鼠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其中给药后60 min的镇痛效果优于给药后90 min和120 min的效果,与原散剂相比无明显差异;新型活血贴膏与原散剂对热板痛阈值均无明显作用。新型活血贴膏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程度,减少醋酸致毛细血管的炎性渗出,且与原散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型活血贴膏能显著减少慢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肿胀小腿的周长和损伤症候指数,改善血液循环,改善组织形态学,显著减少损伤软组织中PGE2、TNF-α、IL-1β的含量,且与原散剂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活血贴膏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药物疗效与原散剂基本一致。
郑芳昊赵婷婷范华娜陈艳芬
关键词:活血散慢性软组织损伤
微透析采样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对大鼠额叶皮层部位神经递质Glu和GAB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后对大鼠额叶皮层部位Glu和GABA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液质联用分析技术(UPLC-ESI-MS/MS),建立测定大鼠脑透析液样品中Glu和GABA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方法。分别灌胃(ig)给予大鼠生理盐水、麻黄碱、麻黄、和麻黄-桂枝药对3∶2配伍供试药。采用微透析采样技术,收集额叶皮层部位的脑透析液,比较不同给药组间Glu和GABA浓度的变化差异。结果成功建立了UPLC-ESI-MS/MS测定大鼠脑透析液中Glu和GABA含量的方法。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麻黄碱组、麻黄组和配伍组的Glu、GAB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后,麻黄碱诱导的Glu水平升高得到显著抑制。结论麻黄-桂枝药对配伍后可以抑制麻黄碱诱导的中枢兴奋性变化。
郑芳昊罗佳波
关键词:麻黄桂枝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龙香膏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同时测定龙香膏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50 m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8:9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进样体积5μL。结果:儿茶素和表儿茶素色谱峰分离良好,无明显干扰峰;儿茶素浓度在1.5~75.0μg·mL^(-1)(r=0.9998),表儿茶素浓度在1.0~50.0μg·mL^(-1)(r=0.9999)范围内峰面积积分与样品浓度线性关系良好;儿茶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52%,RSD为3.21%,表儿茶素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RSD为2.49%;受试样品在24 h内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无明显变化。3批受试样品的儿茶素平均含量为5.34 mg·g^(-1),表儿茶素平均含量为4.27 mg·g^(-1)。结论:本实验建立的HPLC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龙香膏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含量的同时测定。
蓝义琨刘东文潘见欢郑芳昊
关键词:儿茶素表儿茶素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