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铃
- 作品数:42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泉州南音(絃管)与唐代乐舞关系初探被引量:1
- 2021年
- 《唐代乐舞遗存与当代南音传承传播研究》是2019年经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立项的重大课题。作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本报告对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所开展的工作及思考,进行学术总结并加以分析;同时,希望课题组在课题申报前后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学术同仁了解此类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工作的开展。
- 郑长铃陈丹曦
- 关键词:大运河
- 陈旸及其《乐书》的当代意义探讨
- 礼乐文化作为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陈旸所著《乐书》,是一部重要的儒家音乐文献资料,该书继承儒家传统礼乐观念,对儒家传统艺术观、音乐思想作了系统的阐述。当今社会,挖掘借鉴礼乐文化中的...
- 郑长铃
- 论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优越性——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例
- 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中国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已经形成,这是中国智慧的...
- 郑长铃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认知调查报告
- 2020年
- 当今时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命运休戚与共。2013年3月,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学院第一次向世界公开提出“命运共同体”概念。2017年1月出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系统阐释这一面向未来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 郑长铃任慧
-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维护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兼及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 <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关于民族关系的重要理论,以此为基础,"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架构被表述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 郑长铃
- 两岸同名乡村民俗文化传承传播研究--以东石及数宫灯为例
- 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历史上多有往来.明清以来,闽粤先民多次大规模移民台湾,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以血缘、地缘等为纽带聚族而居.这些聚落多以原所在地府县、祖籍地名称、同宗族宗姓等冠名,故而形成了数量众多的两岸同名村落.随...
- 郑长铃陈丹曦陈宇峰
- 关键词:民间信仰文化传承
- '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承传播研究--以南音在马来西亚的传承传播为例
- 立足于福建省重要文化遗产之一的南音文化,结合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络,以南音在马来西亚的传承传播为例,考察福建南音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传播传承及其与当地文化的交融与变迁.当前,在国家倡导发展"一带一路&quo...
- 郑长铃黄欣
- 关键词:文化传承
- 文化与认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相关思考
- 2024年
- 非遗保护和传承实践尤与非遗自身存续、发展的规律密切相关。充分认识其被不断地再创造之规律特性,回到文化本身认识和阐释诸如花儿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必要。既要坚持以民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主体,又要以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新兴的社会人文生态中获得长足发展和健康延续:一方面,要修复或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和延续的文化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应在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人文环境变化的前提下,不断探索传承和保护的新方法、新思路,从而真正激发其内在生命力。
- 郑长铃郑长铃
- 关键词:花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属性
- 2018年度中国文化战略发展研究报告
-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是我国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经济、社会框架,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对内和对外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前瞻性意义的文化治理手段、方略以及文化发展策略、规划。2018年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 肖怀德郑长铃孙伊
- 关键词:文化治理
- 文献传递
- 文艺创作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家园
- 2015年
- 中国文艺应该从中华民族的文脉中找到支撑其前行的动力。脱离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我们的文艺创作便只是无根的浮萍,只能在市场的浪潮中随波起伏,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只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脉中汲取生长所需的养分,才能结出真正值得欣赏与品味的文艺果实。
- 郑长铃
- 关键词:文艺创作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