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阳 作品数:29 被引量:126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盛京自由研究者”基金 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泌尿系统结核的影像诊断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泌尿系统结核主要包括肾结核、输尿管结核及膀胱结核,且大多数继发于肺结核、肠结核或骨关节结核等其他部位结核,其中继发于肺结核最常见。泌尿系统结核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技术包括:肾、输尿管、膀胱X线摄影(即X线腹部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P)、逆行肾盂造影、CT扫描、MRI等,可以从形态、结构及功能反映泌尿系统结核的特征。上述成像技术有各自的优点,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提高泌尿系统结核正确诊断率。 郑阳 王晓明关键词:诊断显像 疾病特征 PBL结合“金课”多模式线上教学在放射诊断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8 2020年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利用放射诊断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线上课程资源,采用多种网络平台工具开展线上PBL教学。教学实践表明,PBL结合“金课”多模式线上教学对提高影像专业学生发现问题能力、总结及归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郑阳 王晓明关键词:放射诊断学 PBL教学 线上教学 新生猪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基底节区Tau蛋白与谷氨酸变化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 :通过1H-MRS成像在体检测新生猪缺氧缺血(Hypoxic ischemia,HI)脑损伤模型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内Tau蛋白及谷氨酸(Glu)含量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明确Tau蛋白及Glu在HI后脑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新生约克夏猪45只,3~5 d日龄,体质量1~1.5 kg,性别雄性(为尽量减少性别带来的个体差异)。对照组9头,HI模型组36头。通过1H-MRS成像在体检测HI后不同时间点基底节区Tau蛋白及Glu含量的变化,统计Tau蛋白及Glu在各时间点间的统计学差异,以及HI后Tau蛋白与Glu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小数保留2位。结果 :1H-MRS结果显示,HI后Tau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随后稍降低的趋势,在24~48 h达到峰值,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lu含量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继而又上升,即"双峰"样改变,在6~12 h、24~48 h达到峰值。Tau蛋白及Glu变化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6(P<0.05)。结论:HI后,Tau蛋白及Glu变化呈正相关,二者在HI后共同调节脑内神经网络、神经元及胶质细胞。 郑阳 王晓明关键词:脑损伤 TAU蛋白质类 应用7.0T小动物MRI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进展 被引量:1 2019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可模拟早期AD病理学变化。MRI是诊断早期AD的重要方法。7.0T小动物MRI促进了AD动物模型研究,多模态成像技术可为诊断早期AD提供帮助。本文对应用7.0T小动物MRI新技术研究AD的进展进行综述。 张志男 郑阳 王晓明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检查 双回波快速场回波序列对硬脑膜成像的实现 2023年 目的:探索双回波快速场回波序列(Dual-echo fast field echo,dFFE)进行硬脑膜成像的可行性及参数优化。方法:44名健康志愿者接受不同成像参数(采集次数、第二回波时间、翻转角和减影权重因子)的轴向dFFE序列成像,通过主观评分、硬脑膜及邻近颅骨的信号强度比值(Signal intensity ratio,SI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 ratio,CNR)的定量测量评估不同成像参数的图像质量。基于优化参数值,结合径向K空间填充技术进行临床验证。结果:减影权重因子为1.55时获得的SIR、CNR值最高(P<0.01),在该权重下,不同扫描参数间的CNR值无明显差异(P>0.05);SIR值随着回波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翻转角为10°时显著高于30°;不同翻转角的主观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三次采集、第二回波时间10 ms及以上以及翻转角为10°~20°的参数组合获得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参数优化后的dFFE序列可以连续显示硬脑膜走行,且图像对比度较好。 窦晗 郑阳 王晓明关键词:脑膜 磁共振成像 儿童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方法以54例脑梗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病因、临床表现、梗死灶部位分布、梗死灶类型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的脑梗死患儿病因明确,其中46%的患儿多种因素共存,前三位病因为感染(54%)、血管病变(40%)、外伤(26%)。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瘫痪(85%)、发热(20%)、意识障碍(19%)、抽搐(17%)等。病灶部位以大脑皮质(80%)最多见,其次为基底节区(52%);病灶类型以小面积(74%)、多灶性(56%)梗死为主。感染所致的脑梗死以病毒性脑炎最多,其病灶部位以大脑皮质最常见(91%),病变类型以多灶性梗死较多(57%)。非特异性脑动脉内膜炎引起的脑梗死中83%的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仅1例为多发梗死灶。烟雾病所致的脑梗死病灶部位以大脑皮质最常见(80%),病灶类型以大面积梗死(80%)和多灶性梗死(80%)多见。外伤患儿梗死灶以基底节区最常见(92%),病变类型以小面积梗死(92%)和单发梗死(85%)多见。肢体瘫痪的患儿病灶部位多位于基底节区(74%),意识障碍的患儿中50%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癫痫的(100%)患儿均可见皮层下梗死。梗死灶位于大脑皮质的75%预后良好;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的87%预后良好;2例梗死灶位于脑干的患儿中1例遗留偏瘫、1例遗留认知障碍。感染所致的患儿88%预后良好;外伤所致的患儿82%预后良好;非特异性脑动脉内膜炎所致的患儿83%预后良好;脑血管畸形所致的患儿100%复发;5例烟雾病引起的脑梗死患儿中1例死亡,存活的4例患儿均遗留局限性脑萎缩、其中1例遗留癫痫。结论儿童脑梗死多由感染、血管病变、外伤所致,肢体瘫痪最为常见,梗死灶部位以大脑皮质区常见,病变类型以小面积、多灶性梗死常见,预后较好。 赵其煜 郑阳 王晓明关键词:脑梗死 病因 MRI 转归 儿童 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作为一种新型的磁共振分子成像技术,基于胺基质子与自由水质子之间的化学饱和交换,能够定量分析谷氨酸含量的分布及变化。本文主要阐述谷氨酸化学交换饱和转移成像的原理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现状。 赵思嘉 郑阳关键词:谷氨酸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的临床应用及挑战 被引量:3 2017年 近年来,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作为一种新的MR成像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PT成像技术能够通过水信号变化探测体内游离蛋白质、多肽的酰胺质子与水质子的化学交换特征,可从分子水平上反映脑发育、脑肿瘤、中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等组织内蛋白质及(或)p H的变化。目前APT成像除神经系统外,在多个系统中也得到应用。APT成像作为一种在体、无创、无需外源性对比剂的细胞分子水平MR成像技术,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会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王晓明 郑阳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基于蛋白质浓度敏感的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患者共19例,经病理证实低级别Ⅰ级4例、Ⅱ级7例,高级别Ⅲ级5例、Ⅳ级3例。术前,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序列(T_1WI、T_2WI、DWI、FLAIR和Gd-T_1WI)及APT序列扫描,其中APT成像在增强扫描之前进行。比较APT成像信号在肿瘤实质区(用APTmax表示)、瘤旁区(水肿区或实质区0.5 cm以内为瘤旁区,用APTmin表示)的信号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低级别肿瘤(Ⅰ、Ⅱ级)及高级别肿瘤(Ⅲ、Ⅳ级)肿瘤APTmin与APTmax值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方差分析检验各级胶质瘤APTmax与APTmin统计学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统计胶质瘤分级与APTmax、APTmin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APTmax的诊断效能。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低级别肿瘤APTmax与APTmin值均低于高级别肿瘤。Ⅰ~Ⅳ级肿瘤APTmax与APTmin值均有统计学差异。各级肿瘤APTmax较APTmin值均高。胶质瘤级别与肿瘤APTmax与APTmin呈正相关。结论:作为非侵入性的MR成像技术,APT成像对于脑肿瘤的诊断、分级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郑阳 王晓明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APP/PS1转基因AD小鼠脑内淀粉样斑块与铁沉积的磁敏感成像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应用三维增强磁敏感成像(3D-enhanced susceptibility 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技术检测APPswe/PSEN1de9基因突变型小鼠(购自美国Jackson Laboratory,简称为APP/PS1转基因小鼠)脑不同部位的平均相位值(mean phase value,MPV),并探讨其与铁蛋白及淀粉样斑块分布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APP/PS1转基因小鼠及野生型对照组小鼠行T1WI、T2WI和ESWAN序列扫描,测量小鼠脑皮质区、海马区及丘脑区MPV。对鼠脑组织进行铁蛋白和Aβ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并分别计数感兴趣区内染色斑块数量和面积所占百分比。对感兴趣区MPV与斑块数量、斑块面积百分比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PP/PS1转基因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皮质区(t=-2.201,P=0.045)和海马区(t=-2.524,P=0.024)的MPV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PP/PS1转基因小鼠与对照组小鼠丘脑区的MPV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2.094,P=0.055)。APP/PS1转基因小鼠每组中的MPV与铁蛋白斑块数量与范围分别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淀粉样斑块与铁蛋白的数量与范围分别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MPV与脑内铁沉积具有显著相关性。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皮质区、海马区及丘脑区的铁沉积持续进行,并且与淀粉样斑块的形成具有相关性。 刘浩蒂 郑阳 王晓明关键词:淀粉样斑块 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