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 作品数:30 被引量:283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一种用于在滩涂湿地采集表层底栖动物的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滩涂湿地采集表层底栖动物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取样框(1)、取样板(2)、筛网(3)以及运输装置,所述取样框(1)为不包括底板和顶板的环形结构,用于滩涂层泥土取样,其环壁上开设用于所述取样板(2)...
- 贾亦飞杨洪燕郭佳陆修远任思成
- 北京市区公园鸟类群落及其栖息地研究
- 本研究以北京市区公园为研究场所,主要以鸟类及其栖息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鸟类种类、数量及其分布,以及栖息地植物种类、数量、分布及植被现状,分析了市区公园鸟类群落及其与栖息地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响公园内鸟类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的...
- 郭佳
- 关键词:公园绿地鸟类群落栖息地园林绿化
- 文献传递
- 植物光合速率测定中的样本容量确定被引量:1
- 2011年
- 为检验植物光合速率测定中的样本容量值的合理性,在假设总体参数已知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归纳出了不同抽样方式下样本容量的基本计算公式,并进一步讨论了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中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同时,根据相关试验结果对其抽样测定中的样本容量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确定,所涉及的计算方法对其它项目样本容量的确定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谢军飞郭佳刘宇
- 关键词:光合速率抽样调查
- 北京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野生花卉资源开发与利用被引量:20
- 2005年
-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北京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的野生花卉资源,对该区内的山地草甸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野生草本植物28科75属107种。其中大部分植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按观赏季节的不同主要分为春季观花、夏季观花和夏秋观花3类。该区野生花卉按其不同的利用价值可分为切花、插花和干花类,花境、花坛类以及地被花卉类。文章对该区野生花卉资源保护及利用进行了探讨。
- 李炜民孟雪松郭佳
- 关键词:野生花卉园林植物园林应用引种
- 北京城市公共绿地景观格局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为了解2005年北京市公共绿地景观格局的构成和特征,以北京城8区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选取了平均斑块面积、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指数等,通过Frag-stats软件对公共绿地进行了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公共绿地总面积较大,达到了6 431.26 hm2;整体景观的平均斑块分维指数为1.09,反映了城市公共绿地受人为干扰强烈的特性;整体景观的平均斑块最近邻体距离为131.56 m,反映出公共绿地斑块之间联系较为紧密。
- 谢军飞李延明郭佳
- 关键词:公共绿地FRAGSTATS
- 北京城市公共绿地景观格局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以2000年和2008年两期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提取北京规划市区公共绿地信息。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北京规划市区公共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北京公共绿地数量与面积都不同程度地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由2000年5542.68hm2增加到2008年的8321.98hm2。公共绿地北部较多,南部少。②公共绿地中超大型斑块所占面积比例高达80%,③公共绿地景观破碎度较高,特别是小型斑块;公共绿地分维数偏低,斑块边界较规则,形状较简单。
- 郭佳谢军飞李薇
- 关键词:公共绿地斑块
- 西洞庭湖季节性淹水和植被类型对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植被类型及淹水带来的干湿交替过程是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原状土柱模拟实验,模拟西洞庭湖水文节律变化对不同土壤—植被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不同植被—土壤类型(芦苇湿地、灰化苔草湿地和刚砍伐的杨树林湿地)在季节性淹水条件下的CO_2、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变化,并探讨了在水位变化的情况下,不同植被—土壤类型对全球增温潜势的贡献.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文条件下,芦苇湿地的CO_2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苔草和杨树林湿地;淹水过程导致3种植被类型覆盖湿地CO_2排放通量显著降低,甲烷排放通量升高,其中芦苇湿地CH_4排放通量升高显著,苔草和杨树林湿地CH_4排放通量升高不明显;水文变化及植被类型对N_2O排放通量的影响不显著;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对全球增温潜势的贡献为:芦苇>杨树林>苔草,分别为16191.3、3405.6和1883.1 kg/hm^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洞庭湖湿地恢复过程中,不再人为增大芦苇湿地面积,将杨树林湿地恢复为苔草湿地,更有利于降低湿地恢复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
- 郭佳晁碧霄张颖雷光春王玉玉
- 关键词:温室气体干湿交替植被类型洞庭湖
- 应用单窗算法进行北京规划市区热岛效应研究
- 2011年
- 以北京市规划市区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5的TM图像第6波段的DN值,定量分析城市热辐射状况,并进一步使用单窗算法反演北京市区真实地表温度,并用实地测量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验证表明单窗反演算法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并能较好地反映出地表温度的强度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城市下垫面热岛效应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大规模绿地植被作为强影响因子对减缓热岛效益的贡献。
- 谢军飞刘婷婷郭佳
- 关键词:热岛效应单窗算法TM图像
- 北京典型乔-草型绿地灌溉用水量模拟——以银杏-草地早熟禾配置绿地为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城市园林绿地灌溉用水估算对于城市水资源计划分配以及绿地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1961-2010年50年气象数据为背景,利用SWAP作物模型模拟计算银杏-早熟禾绿地乔木蒸腾耗水与灌溉需水量,利用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验,该模型可以有效模拟城市园林绿地的土壤水分动态与植物蒸腾耗水。模拟结果得出:①多年平均绿地蒸腾耗水量346±65mm,所需要灌水量为165±76mm,灌溉需水量的主要时间5、6、10月,分别占总灌溉量23%、27%、13%;②由于不同年份降水不同,根据频率分析,要使得90%年份植物供水充分,灌溉水量应为230mm。
- 李新宇许蕊孙林郭佳冯久莹
- 关键词:银杏绿地SWAP模型降水利用率
- 启东市潮间带软体动物和腕足动物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大型底栖动物是重要的滨海渔业资源和迁徙水鸟的食物来源,研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分布及其影响因子,是保护和修复滨海湿地的迫切需求。2019年4月16日至18日,对江苏省启东市长江入海口北侧的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研究了软体动物和腕足动物群落的组成、分布和它们生存的潮间带的环境差异;采用冗余分析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软体动物和腕足动物群落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启东市潮间带共分布着16种软体动物和1种腕足动物,优势物种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托氏昌螺(Umbonium thomasi)和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其中,四角蛤蜊的密度最大,为95.90 ind./m^(2);在空间分布上,距离海堤500 m的断面的软体动物的物种数量最多,其显著多于距离海堤1000 m和1250 m的断面的物种数量;距离海堤750 m的断面的物种密度最大,其显著大于距离海堤1250 m的断面的物种密度;距离海堤500 m的断面的软体动物群落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最大,距离海堤750 m的断面的软体动物群落的Simpon多样性指数最大;研究区潮间带沉积物主要由粒径125-250 mm的细砂[占总砂砾量的(38±16)%]和粒径250-500 mm的中砂组成[占总砂砾量的(36±23)%],除了距离海堤1000 m的断面的黏土含量显著高于距离海堤500 m的断面外,其余各断面间沙砾的组成都无显著差异;粒径50-125 mm的特细砂含量和与海堤的距离是显著影响启东市潮间带软体动物和腕足动物群落密度的主要因素;优势物种四角蛤蜊的密度与其距海堤的距离显著正相关,托氏昌螺的密度与其距海堤的距离显著负相关。
- 任思成彭鹤博贾亦飞杨洪燕郭佳吕偲孙莉莉雷光春
- 关键词:软体动物腕足动物潮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