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 作品数:47 被引量:161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膀胱肌瓣在长段输尿管缺损中应用的长期疗效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观察膀胱肌瓣在长段输尿管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长段输尿管缺损后的修补方法。方法:2001年2月至2003年10月,应用膀胱肌瓣卷管修复中下段输尿管缺损的患者10例,其中8例有患侧周围相关手术史,1例为腹膜后纤维化患者,1例为输尿管下段肿瘤患者。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形后的肌瓣管平均长度8.4 cm,平均住院时间9.8 d,术后6周均顺利拔除双J管。术后获随访4年,所有患者上尿路积水情况明显减轻,3例存在手术侧轻度输尿管膀胱返流,2例出现输尿管与肌瓣管连接处狭窄,再次留置8 Fr双J管8周后恢复。结论:膀胱肌瓣卷管输尿管重建是处理中下段输尿管长段缺损的有效方法。
- 阮远程帆郭佳余伟民张孝斌刘修恒周江桥
- 关键词:输尿管缺损
- 乳腺癌高表达基因1对前列腺癌细胞神经内分泌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乳腺癌高表达基因1(BCOX1)在前列腺癌细胞神经内分泌转化中的表达水平和生物功能。方法构建去雄激素诱导的神经内分泌样前列腺癌细胞模型。并检测BCOX1在LNCaP和AI-NEPC细胞中的表达差异。RNA干扰技术下调BCOX1在AI-NEPC细胞中表达后,检测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物NSE和CHGA的表达,并检测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在AI-NEPC中BCOX1蛋白表达水平与LNCaP细胞相比明显增加。BCOX1mRNA水平在AI-NEPC中与LNCaP细胞相比显著增高(P<0.05)。shRNA转染组中NSE和CHGA表达水平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shRNA转染组中STAT3和磷酸化STAT3的表达水平较空载体转染组明显下调(P<0.05)。结论 BCOX1在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细胞中高表达,下调BCOX1的表达可以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样表型,并抑制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
- 郭佳王潇刘修恒
- 关键词: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
- 米拉贝隆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轻中度前列腺增生伴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轻中度前列腺增生(BPH)伴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诊断为BPH合并OAB的患者通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后得到研究对象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坦索罗辛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5例。坦索罗辛组单用坦索罗辛(0.2 mg/d);联合用药组同时服用坦索罗辛(0.2 mg/d)和米拉贝隆(50 mg/d)。在基线和治疗12周后,对患者进行复诊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储尿期症状评分(USPSS)、排尿期症状评分(V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ABSS)]、尿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情况[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共获得65例(92.86%)BPH合并OAB患者的可靠随访数据,平均年龄62(50~80)岁。两组患者的IPSS、USPSS、VSS评分及Qmax在治疗结束(12周)时相比其对应基线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ABSS治疗前后比较,坦索罗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用药组OABSS降低程度(ΔOABSS)显著优于坦索罗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联合用药组在IPSS、USPSS、OABSS评分方面相比坦索罗辛组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VSS、Qmax、RUV方面,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较坦索罗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共10例(15.38%)患者出现≥1次不良事件。结论 坦索罗辛联合米拉贝隆治疗BPH轻中度梗阻症状合并OAB有明显疗效,其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刘泽林黄欣柯帅王清华翟官忠郭佳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过度活动症坦索罗辛
- 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1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检测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1(PTBP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PTBP1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运用UALCAN数据库分析PTBP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TBP1基因与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系,收集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及前列腺癌细胞中PTBP1 mRNA和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转染siRNA-PTBP1,将细胞分为转染组(si-PTBP1)和对照组(NC),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利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计数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EMT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所有结果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UALCAN数据库显示PTBP1基因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P<0.001),患者总生存期(OS)与PTBP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组织中PTB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mRNA:2.31±0.12比1.02±0.11,t=14.343,P<0.05;蛋白:101.00±9.54比42.33±8.50,t=7.951,P<0.05),PC3和DU145细胞中PTBP1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mRNA:7.13±0.09比1.02±0.13、4.31±0.11比1.02±0.13,t=66.578、33.310,P<0.05;蛋白:202.67±11.50比101.33±9.07、172.67±13.05比101.33±9.07,t=11.979、7.773,P<0.05);转染组细胞PTBP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mRNA:0.32±0.09比1.03±0.09,t=9.040,P<0.05;蛋白:43.33±11.50比104.33±11.06,t=6.621,P<0.0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低于对照组[(81.33±11.50)个比(181.00±12.00)个,t=10.385,P<0.05];CCK-8实验中,转染组细胞在48、72、96 h的增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48 h:0.40±0.09比0.62±0.11、72 h:0.63±0.11比1.01±0
- 刘咏博邵浩仁何沐郭佳
- 关键词:前列腺癌增殖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
- CUA指南在泌尿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泌尿外科已经成为我国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泌尿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是将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医疗实践的重要阶段,为以后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提高研究生临床教学质量,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hina Urological Association,CUA)发表的《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简称CUA指南)应用于泌尿外科查房、临床病例分析、管床等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初步探讨了CUA指南在增强理论知识掌握、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和诊治理念规范中的优势和效果。为CUA指南在泌尿外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 郭佳杜洋王潇卢洪章
- 关键词:泌尿外科研究生教育临床教学
- 国产组合式输尿管纤维软镜在诊治上尿路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185例报告)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国产组合式输尿管纤维软镜用于诊治上尿路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6月使用国产组合式输尿管纤维软镜完成的185例上尿路疾病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上尿路结石171例,血尿待查9例,肾内占位性病变2例,多囊肾2例,肾盂旁囊肿1例;上尿路结石中最大直径0.8~4.5cm,平均1.83cm。手术方法先以输尿管硬镜行输尿管镜检,然后置入国产组合式输尿管纤维软镜,行软镜下镜检术或碎石术,如行多囊肾或肾盂旁囊肿手术,则采用软镜下钬激光囊肿内切开术。结果:185例病例中有178例行一期输尿管软镜手术,其中包括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165例、输尿管软镜镜检术10例和输尿管软镜下囊肿内切开术3例。该组病例无输尿管穿孔撕脱、大出血、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见输尿管结石清除率为96.3%,肾脏多发性和下盏结石的清除率80.4%,肾盂和肾脏上、中盏结石清除率为93%;多囊肾和肾盂旁囊肿病例未见内切开的囊肿复发。结论:我们认为应用国产组合式输尿管纤维软镜能有效、安全地处理大部分上尿路疾病,是对现有国内进口软镜产品的补充,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 罗洪波刘修恒吕胜启郭佳陈晖翁小东
-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上尿路结石多囊肾肾盂旁囊肿
- 前列腺癌的微创治疗被引量:2
- 2013年
- 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亚洲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 刘修恒郭佳
- 关键词: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微创治疗
- REIC/Dkk-3基因对肾癌细胞786-0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REIC/Dkk-3基因是否具有杀伤肾癌细胞786—0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REIC/Dkk-3基因过表达载体(pEZ-M29-REIC/Dkk-3)转染786—0细胞,分别于转染24、48、72、96h后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其对78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膜联蛋白V(AnnexinV)/碘化丙锭(PI)双染法检测其对786-0细胞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染法检测周期阻滞效应,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和周期阻滞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Western.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结果显示转染REIC/Dkk-3基因后其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5倍多。CCK-8结果显示,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786-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处理24、48、72、96h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92.0%、90.0%、84.0%、80.5%,REIC/Dkk-3过表达组分别为89.50%、73.75%、63.00%、58.50%,与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AnnexinV/PI双染法显示REIC/Dkk-3可诱导肾癌细胞凋亡,过表达组、空载体组、空白对照组凋亡率分别为28.5%、7.2%、0.6%,Westernblot结果显示REIC/Dkk-3可上调活化酪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leaved—Caspase-3)和下调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细胞周期结果显示REIC/Dkk-3可诱导肾癌细胞发生G。期阻滞,过表达组、空载体组、空白对照组G,期比例分别为(69.90±3.40)%、(59.57±1.20)%和(52.57±1.20)%;Westernblot结果显示REIC/Dkk-3过表达可上调p21和下调细胞周期素D1(CyelinD1)。结论REIC/Dkk-3可抑制肾癌细胞786-0的增殖,可能是通过诱导发生细胞凋亡和G1期阻滞实现的。
- 陈志远刘修恒邱涛翁小东陈晖郭佳王磊
- 关键词:肾细胞癌增殖
- LSD1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 2018年
- 目的研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抑制剂优降宁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等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优降宁(0、1、3 mmol/L)处理肿瘤细胞0~72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用0、3 mmol/L优降宁处理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比较细胞的凋亡以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比较细胞的运动能力,用Western-blot实验比较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的蛋白表达差异,最终用RT-q PCR进一步验证m RNA水平的变化,以阐明LSD1抑制剂优降宁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结果 1、3 mmol/L的优降宁均能够显著降低DU145细胞的存活率以及集落形成数,以3 mmol/L剂量处理细胞48 h最为显著。3 mmol/L优降宁处理48 h后能显著增加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率,使得停留在G2期的细胞明显增加。处理组划痕愈合速率明显减慢,相同时间穿过小室的细胞数明显减少。蛋白水平和m RNA水平结果一致表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受到显著抑制。结论 LSD1抑制剂能够通过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显著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减弱肿瘤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并且显著抑制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LSD1可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张璐刘修恒王敏汪志顺王磊陈晖郭佳翁小东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优降宁细胞学
- 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2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转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多形性腺瘤基因样蛋白2(PLAGL2)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和前列腺癌细胞中PLAGL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在前列腺癌PC-3细胞中转染si-PLAGL2, 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转染组, 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转染效率。分别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N-钙黏蛋白(N-cadher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DU-145和PC-3细胞中PLAGL2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t=7.296和15.918、9.180和3.561, P<0.05);另外转染组细胞PLAGL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11.667、13.321, P<0.05);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转染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低于对照组(t=6.786, P<0.05);CCK-8实验中, 转染组细胞在24、48、72 h的增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t=40.113、3.842、14.698, P<0.05), 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中, 转染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均低于对照组(t=15.707、14.721, P<0.05);划痕试验结果表明转染组细胞24 h相对迁移率低于对照组(t=6.795, P<0.05);另外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转染组细胞p-Akt、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明显降低(t=10.250、22.380、5.863, P<0.05), 而E-cadherin显著增高(t=8.900, P<0.05), 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LAGL2在前列腺癌细胞中异常高表达, 且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
- 王清华刘泽林翟官忠柯帅邵浩仁郭佳
- 关键词:前列腺癌增殖上皮-间充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