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学峰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试用T213模式输出产品制作空气质量预报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大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目前的空气质量预报方法主要分为数值预报和统计预报两大类。数值预报方法有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发的城市空...
- 魏璐朱玉周郭学峰
- 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
- 7月28~31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结合天气图、雷达、乡镇雨量等资料,对2007年7月28-31日发生在河南西部、北部一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以及暴雨产生并维持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并对产生暴...
- 李周谷秀杰郭学峰
- 关键词:暴雨
- 文献传递
- 郑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及与空气污染的关系被引量:35
- 2008年
- 根据郑州市1980-2007年能见度及同期地面气象要素(风速、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和2006年、2007年空气污染物(SO2、NO2、PM10)监测数据,分析了郑州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以及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和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大气能见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一年之中,能见度最小值出现在12-1月及7-8月,最大值出现在5-6月;一日之中,08时能见度最差,14时最好。能见度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与气压、湿度呈负相关,与空气污染物质量呈负相关。
- 刘和平代佩玲张青珍郭学峰侯春梅
- 关键词:大气能见度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气象要素空气污染
- 一次影响河南的西南涡演变及造成的暴雨分析
- 2010年
- 利用MICAPS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一次典型东北路径移动西南涡演变及产生的致洪暴雨进行研究。通过对低涡的生成源地、环流特征、移动路径、强度变化、生命史及所形成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指出影响低涡致洪暴雨的天气系统配置,为影响河南地区的低涡及致洪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 魏璐鲁坦张楠朱玉周郭学峰
- 关键词:西南低涡致洪暴雨涡度平流温度平流
- 郑州市空气质量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 随着现代大工业迅速发展,人类排进大气的污染物量大大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目前全球大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年来对于空气质量的研究也不断增多,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天气形势与大气污染间的关系展开,本文则从各天气现象与大气污...
- 郭学峰朱玉周张新丰
- 关键词:空气质量首要污染物
- 河南省土壤墒情格点化预报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全球模式T213驱动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进行为期7 d的预报,然后将模式结果应用于土壤水分预报模型,建立格点化的土壤水分实时预报模型。3次试报的相关系数均在0.65以上,标准化平均偏差及标准化平均误差基本都在20%以内,说明该模型对河南省土壤相对湿度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 魏璐赵国强鲁坦杜子璇郭学峰
- 关键词:土壤墒情区域气候模式
- 河南汛期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56
- 2008年
- 利用1990-2004年河南暴雨资料,分析了河南汛期暴雨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豫西山区暴雨日最少,省内淮河流域暴雨日最多,豫北暴雨日次多。上述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低值系统影响有关。此外,河南暴雨从5月开始增多,7月最多,8月开始逐渐减少,这一时间分布特征与季风影响有关。河南汛期暴雨,多数发生在副高与高空槽及中低层低值系统相配合的情况下。
- 侯春梅陈忠民康雯瑛李新郭学峰王美兰
- 关键词:汛期暴雨地形影响副热带高压低值系统季风
- 郑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冬季持续污染过程的气象机理分析被引量:36
- 2009年
- 利用2004-2008年郑州市环境监测站所监测的SO2、NO2、PM10日平均浓度资料及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郑州市近5 a的空气质量状况与特征,并以2006年12月份的2次持续性污染过程为例,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郑州市以煤烟型污染为主,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节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冬季均压场中持续多日风速小、近地面层出现逆温层是造成郑州市出现持续污染事件的主要气象条件,持续性污染过程往往因受冷空气的影响而结束。
- 朱玉周刘和平郭学峰侯春梅
- 关键词:空气质量空气污染物气象条件
- 郑州市冬季采暖期气候变化特征及节能潜力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利用郑州市1951-2007年日平均气温资料,按照国家采暖规范从气候角度上确定了符合郑州特点的采暖初终日,较规定的初、终日(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有明显推迟和提前的趋势,并分析了采暖期长度及采暖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进入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初采暖期明显缩短,平均较80年代缩短了14 d左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近57 a来采暖期气候条件的变化,并通过构建采暖强度、采暖指数指标,讨论这种变化对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影响,从科学角度提出节能的可能性。
- 刘和平代佩玲郭学峰张青珍周志刚
- 关键词:采暖期气候变化节能潜力
- 瓦片网络地图技术在河南交通气象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 本文介绍了近两年由GoogleMaps引导的在公共地图服务领域流行的基于瓦片拼接技术的网络地图的相关概念,通过图示与公式推导的方法给出了实现瓦片拼接技术的数学基础与原理;结合河南省交通气象服务系统的具体实现给出瓦片切割在...
- 朱玉周杨芳魏璐郭学峰鲁坦鲁亮
- 关键词:网络地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