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动脉
  • 1篇心动图
  • 1篇心绞痛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学
  • 1篇远期
  • 1篇术前
  • 1篇罪犯血管
  • 1篇疗效
  • 1篇介入

机构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市第一医...

作者

  • 3篇郭宣
  • 2篇高延
  • 2篇李成祥
  • 1篇王海昌
  • 1篇周晓东
  • 1篇刘丽文
  • 1篇赵小丽
  • 1篇马欣
  • 1篇冯旭阳
  • 1篇张军
  • 1篇刘全胜
  • 1篇段云燕
  • 1篇马春燕
  • 1篇贾国良
  • 1篇左蕾
  • 1篇朱永胜

传媒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以房室传导阻滞为特征的变异性心绞痛一例被引量:1
2008年
一例变异性心绞痛以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分离为首发表现,并在心肌缺血大部分时段持续存在。对其罪犯血管进行简要的分析。提出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不应局限于ST段的改变,也可能包括传导系统的异常。如果罪犯血管支配心脏传导组织的血供,那么一过性心脏传导异常可能是心肌缺血最早或许是唯一的表现。
刘全胜贾国良马欣马春燕赵小丽郭宣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房室传导阻滞变异性心绞痛罪犯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应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安全性和疗效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共17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使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分为远端保护装置(DPD)组78例和对照组96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病变血管术后均行TIMI分级、心肌染色分级。结果DPD组78例中72例抽出肉眼可见的红色、白色碎屑或红色血栓条。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术前造影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PD组PCI术后TIMI分级≥2级(94.9%比79.2%)和心肌染色分级(2.65±0.68比2.22±0.94)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对照组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5.1%比16.7%)、远端血管栓塞现象发生率(5.1%比18.8%)和30天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6%比7.3%)均明显高于DPD组(均为P<0.05)。与PCI术前比较,血栓抽吸术后TIMI血流分级(0.43±0.80比2.92±0.28)、心肌染色分级(0.22±0.63比2.27±0.73)和最小管腔直径(0.12±0.23mm比1.97±0.66mm)均明显增加(均为P<0.0001)。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内存在大量血栓的情况下应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行PCI是安全有效的。
冯旭阳李成祥高延郭宣徐瑞芬王海昌
关键词: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的监测与评价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监测与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冠状动脉远端保护装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局部和整体心功能的改变。方法 常规PCI对照组 30例,应用远端保护装置的试验组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 1个月、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EF)、室壁运动记分指数(WMSI)及左室容积。结果 试验组术前各项指标均与常规PCI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中均回抽出肉眼可见的红色 /白色血栓。术后 1个月及 3个月时试验组EF值、3个月时WMSI、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与两组在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改善方面一致。结论 联合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提高局部和整体心肌收缩能力。超声心动图可以观测、评价其近期和远期再灌注效果,且可进行长期监测随访。
段云燕张军周晓东刘丽文朱永胜李成祥高延郭宣左蕾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术前远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