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清
- 作品数:21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在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鼻黏膜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鼻黏膜中的表达。方法:将20只6~8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变应性鼻炎组和自然对照组,每组10只。以鸡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组织标本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荧光PCR方法检测TSLP在小鼠鼻黏膜中的表达。结果:自然对照组鼻黏膜未见明显TSLP表达,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可见明显TSLP表达。结论:TSLP在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中表达。
- 许梅莉郭永清
- 关键词: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鼻黏膜
- 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P启动过敏性炎性反应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 2009年
- 许梅莉郭永清
- 关键词: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H2细胞因子过敏性疾病
-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在嗓音医学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言语交流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功能,生活质量与嗓音功能密切相关。伴随着日趋频繁的社会交往活动,嗓音疾病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因此,在治疗嗓音疾病时重视嗓音功能的保护有重要意义。
- 徐新林郭永清张宇庄佩耘蒋家琪
- 关键词: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嗓音医学嗓音功能嗓音疾病言语交流
- 慢性鼻-鼻窦炎纤毛上皮细菌生物膜超微形态学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CRS)纤毛上皮细菌生物膜的超微形态学特点。方法:取4例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的CRS患者中鼻甲黏膜,每个标本约4mm×4mm大小。经4%多聚甲醛固定24h、1%四氧化锇固定2h、乙醇梯度脱水、二氧化碳干燥、表面喷金镀膜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标本超微形态。结果:4例标本均发现细菌生物膜的存在,生物膜主要形成于纤毛表面,细菌的鞭毛与纤毛缠绕;可见由多种细菌或细菌和真菌构成的混合感染。结论:细菌生物膜可以形成于CRS纤毛上皮上。
- 杨海斌郭永清余明强
- 关键词:鼻窦炎细菌生物膜纤毛
- 黏蛋白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中的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5种人黏蛋白基因(MUC2、MUC5AC、MUC5B、MUC18、MUC19)在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35例鼻息肉、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及18例正常人黏蛋白基因(MUCS)在下鼻甲黏膜上皮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结果表明,MUC5AC、MUC5B在鼻息肉组和变应性鼻炎组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鼻息肉组与变应性鼻炎组及对照组间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2、MUC18在3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UC19在变应性鼻炎组中的表达高于鼻息肉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MUC5AC和MUC5B在鼻息肉、变应性鼻炎的黏液过度分泌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MUC19在变应性鼻炎的黏液过度分泌过程中也有重要意义,但是对鼻息肉患者的黏液分泌没有明显作用;未发现MUC2、MUC18在变应性鼻炎的黏液过度分泌过程中起明显作用。
- 纪琛琪郭永清
- 关键词:黏蛋白基因表达RT-PCR荧光定量RT-PCR
- 反流性喉炎与声带白斑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反流性喉炎与声带白斑的关系。方法2009年3月~2009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咽喉科经临床和病理诊断为声带白斑同时合并反流性喉炎的8例患者,予以6~8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抗反流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频闪喉镜检查、嗓音主客观声学评估、嗓音障碍指数以及反流性喉炎症状评分量表和体征发现量表的评估。结果8例患者反流性喉炎均治愈,频闪喉镜、主客观声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8例患者声带白斑完全消失,随诊3~5个月未见声带白斑复发。结论反流性喉炎与声带白斑可能存在某种关联,其在声带白斑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临床中应注意对声带白斑患者进行反流性喉炎的评估,PPI治疗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手术。
- 庄佩耘周莉郝玲张帆郭永清蒋家琪
- 关键词:声带白斑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 鼻源性头痛被引量:15
- 2007年
- 鼻源性头痛发病机理复杂,病因繁多,长期存在争论。尽管已有诊断标准,诊断和鉴别诊断仍然困难,治疗也十分棘手。本文对鼻源性头痛发病机理、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杨海斌郭永清
- 关键词:SINUS
- 慢性鼻-鼻窦炎纤毛上皮的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慢性炎症,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还很不理想,对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我们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慢性鼻-鼻窦炎黏膜纤毛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
- 杨海斌郭永清邬晓力
-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纤毛扫描电子显微镜
- 鼻腔上皮-肌上皮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鼻腔上皮-肌上皮癌的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鼻腔上皮-肌上皮癌进行分析,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临床表现不具备特征性,诊断只能依靠病理检查。肿瘤主要由肌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等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K-L、CK-P、S-100、α-平滑肌肌动蛋白等表达阳性。结论:鼻腔上皮-肌上皮癌是一种罕见肿瘤,以手术治疗为主,有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潜能。
- 叶志腾郭永清
- 关键词:鼻腔上皮-肌上皮癌
- 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在声带息肉和囊肿患者嗓音信号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比较传统扰动方法与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分析正常人、声带息肉和声带囊肿患者嗓音信号的结果,探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受试者、26例声带囊肿患者和29例声带息肉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扰动方法测量声学指标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和应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重构相空间、计算关联维(D2)等,比较其结果。结果正常受试者嗓音信号的jitter、shimmer和D2值均低于声带息肉和声带囊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声带息肉和声带囊肿患者之间jitter、shimmer和D2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息肉和声带囊肿患者嗓音信号的重构相空间复杂程度相似,但比正常人复杂。D2值在ROC曲线下的面积小于jitter和shimmer值,其中5例患者嗓音信号不能应用扰动方法分析,而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均可分析。结论扰动方法和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对声带息肉和声带囊肿患者异常嗓音均有诊断价值,扰动方法的特异性优于非线性动力学方法,但其对信号的规则性要求较高,适用性较低,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可作为扰动方法的重要补充。
- 余明强徐新林张赛张宇郭永清林生智庄佩耘蒋家琪
- 关键词:声带息肉声带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