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宇新
- 作品数:40 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选择性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切除中央型肝肿瘤46例
- 目的提高中央型肝肿瘤的切除率,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选择性阻断肿瘤所在肝叶的进出血流,超声乳化吸引刀解剖,行中央区肝段切除。结果自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采用选择性血流阻断配合超声乳化吸引刀技术治疗中央型肝肿瘤46...
- 吴健雄钟宇新荣维淇崔修铮王黎明白晓枫李智宇吴凡刘立国
- 关键词:肝切除术
- 文献传递
- 带您认识胃肠道间质瘤
- 2012年
- 胃肠道间质瘤尽管发病率并不高,每年新发病例数仅为1.5/10万~2.0/10万,但却是原发于胃肠道的肉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目前发现对靶向治疗药物效果最好的一种肉瘤。胃肠道间质瘤主要好发于胃和小肠,仅有约10%的病例发生于直肠、食管、肠系膜或腹膜后等其他部位,其中,原发于胃的病例治疗效果最好。胃肠道间质瘤的早期信号胃肠道间质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消化道出血,患者通常会因为贫血的症状而来院就诊,如头晕、乏力或黑便等,也有些患者会因为腹痛、
- 钟宇新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首发症状消化道出血药物效果靶向治疗早期信号
- 直肠癌腹腔镜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近期结果对比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技术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腹部外科胃肠专业组施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23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98例,开腹组136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和肿瘤分期、分化程度的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6.1±58.2)min和(206.2±62.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88.7±151.5)ml和(296.3±274.3)ml,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14);术后排气时间腹腔镜组为(2.8±1.5)d,开腹组(3.9±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饮食恢复时间腹腔镜组为(4.8±1.5)d,开腹组为(5.9±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为(11.1±6.4)d,开腹组为(13.9±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在瘤体直径、肠段切除长度、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和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且不影响手术的彻底性。
- 王征周志祥梁建伟张海增周海涛钟宇新胡俊杰
- 关键词: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腹腔镜开腹手术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MAM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1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5例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的治疗结果、光镜及免疫组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从27岁至74岁,中位年龄53岁,均行手术治疗。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为Ⅰ期1例(20%),Ⅱ期4例(80%)。术后随访9~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术后死亡1例(术后38个月死亡),其余4例仍生存,生存期9~64个月。术后出现复发转移2例,1例术后19个月出现胸壁及同侧腋下复发,其后全身骨转移;另1例为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后1个月出现切口处复发。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46个月。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组织学特点为存在上皮及肌上皮双向分化,主要为肌上皮细胞成分,同时伴有腺管状分化。免疫组化特征为肌上皮细胞对S-100阳性,Actin、SMA、Vimentin也可阳性,腺上皮细胞对CK、EMA、AE1/AE3阳性,而ER、PR、C-erbB2多为阴性。结论:乳腺肌上皮瘤的上皮、肌上皮成分均可发生恶变,同时恶变者罕见。以组织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检测是确诊本病的关键。治疗应采取扩大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出现局部复发患者应行根治术,转移以血行转移多于淋巴结转移,出现复发及转移者预后差。
- 裴炜张海增石素胜钟宇新王翔赵平
- 关键词:乳腺肿瘤恶性腺肌上皮瘤病理学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7例诊疗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2000年9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女性26例,男性1例,中位年龄26岁。上腹部疼痛不适16例,腹部无痛性包块11例,肿瘤标记物均无异常。B超表现为回声不均囊实性病变或低回声实性病变,边界清楚,内部无血流信号。CT增强扫描呈高血供囊实性占位病变。MRI表现为T1低-中低信号,T2高-中高信号,边界清楚。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行胰腺局部切除+胰管空肠吻合术,6例行胰腺局部切除术,8例行胰体尾加脾切除术。术后病理12例为局限性病变,14例侵及周围胰腺组织,1例患者发现脉管瘤栓及淋巴结转移。平均随访26.1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CT增强扫描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完整切除肿瘤可获得良好预后。
- 王黎明钟宇新吴凡刘立国荣维淇邵永孚吴健雄
-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表现、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至2007年我院收治的1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男4例,女10例,中位年龄41岁。肿瘤位于肝左叶者6例,右叶8例。术前行B超检查者12例,CT检查8例,MRI检查7例,血管造影2例,5例影像学检查后考虑HAML。1例术前行细针穿刺活检,未能确诊。14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明确,HMB-45检测14例,S-100检测7例,SMA检测6例,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术后随访6个月至18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除1例术后因DIC及心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3例无病生存。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建立术前诊断,但确诊率不高。免疫组化HMB-45阳性是弧婴的病理诊断依据。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有效手段。
- 钟宇新裴炜王黎明吴凡荣维淇吴健雄邵永孚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诊断、治疗、预后的特点。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手术等指标做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5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9.7个月(1~93个月)。全组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0.3%、73.3%和68.1%,平均生存期67个月。全组1,3,5年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6%、62.2%和62.2%,平均无病生存期59个月。ⅠE期的5年生存率为86.7%,平均生存期82个月;ⅡE期的5年生存率为50%,平均生存期56个月;Ⅲ~Ⅳ期的5年生存率为42.9%,平均生存期26个月。手术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72.3%,平均生存期69个月;非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76.5%,平均生存期47个月(P=0.681)。结论单因素分析显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预后不良因素包括肿瘤大小(≥10 cm)、浸润深度(侵达浆膜层或浆膜层外)、Ⅲ~Ⅲ期病例、有复发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独立预后因素。
- 裴炜周志祥张海增钟宇新毕建军刘骞赵平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预后
- 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适时阻断在肝中央型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28
- 2012年
- 目的提高肝中央型大肿瘤的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方法采用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适时阻断技术对133例肝中央型大肿瘤患者行肝中央型大肿瘤或肝段切除。结果133例肿瘤均予完整切除,手术死亡1例。术中44例肝区域血流一次性全阻断12-33min;23例左、右肝血流分别阻断一次者,共阻断8—50min;一次右侧入肝血流阻断最长者40min。132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665.4±24)ml,其中94例肝原发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723±479)ml,38例无肝硬化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458-22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2例患者中,有122例(92.4%)患者于术后1周内肝功能恢复至ChildA级,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发生。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腹水,其中2例并发肝细胞性黄疸(均为肝细胞肝癌合并肝硬化),1例术前做肝动脉介入治疗2次。术后发生胆瘘4例,胃瘫1例,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1例,右侧胸腔积液5例。11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1%、57.7%和36.9%。结论在肝中央型大肿瘤手术中,采用肝区域血流选择性、适时阻断技术能有效地控制切肝时的出血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组织缺血、缺氧时间,有利于保护肝细胞功能,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是一种安全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 吴健雄王黎明刘立国钟宇新荣维淇吴凡徐泉王一澎苗成利余微波
-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
- 直肠间质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与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直肠间质瘤病例资料,对复发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对比复发与初治时的手术切除率和复发率。结果肿瘤最大径超过或等于3cm(χ^2=4.874,P=0.027)和高侵袭危险度(χ^=6.659,P=0.010)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显著升高。复发肿瘤的切除率为64.3%(9/14).显著低于初治手术切除率的95.8%(23/24)(χ^2=6.618,P=0.010)。复发患者术后再次复发率与初治患者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459,P〉0.05)。结论直肠间质瘤的肿瘤大小和侵袭危险度与患者术后复发率密切相关。复发肿瘤手术切除率显著低于初治手术切除率.但术后再次复发率与初治手术的复发率相近。
- 钟宇新周志祥裴炜王黎明吴凡邵永孚赵平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复发直肠肿瘤外科手术
- 11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术后靶向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以手术为首次治疗方式的117例GIST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术后靶向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117例患者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6.1±1.9)%、(85.2±3.7)%、(80.1±4.2)%,中位生存期28个月。单纯手术组80例,复发21例,死亡20例,带瘤生存1例;手术联合靶向治疗37例,复发3例,死亡3例。结论发病部位、核分裂像和危险度分级是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能够延长GIST患者无病生存期(P<0.05)。
- 王彬钟宇新黄帅郑朝旭袁兴华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手术靶向治疗复发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