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加荣
- 作品数:243 被引量:458H指数:12
- 供职机构:盐城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直流交流电源变换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交流电源变换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直流变换单元、交流变换单元、滤波单元;所述直流变换单元用以根据直流电源输出对应的直流母线电压,且直流母线电压高于直流电源的电压;所述交流变换单元用于将直流母线电压转换为...
- 吴冬春阚加荣吴云亚商志根薛迎成张斌锋
- 文献传递
- 一种恒频工作+电流临界连续的反激变换器
- 本发明公开一种恒频工作+电流临界连续的反激变换器,在反激变压器的左右两侧磁芯柱中引入偏磁线圈,可调节反激变换器中变压器的自感大小,根据反激变换器处理功率的大小确定变压器自感值,保证反激变换器在恒频工作状态下实现电流临界连...
- 阚加荣彭思敏吴云亚徐宁吴冬春商志根薛迎成
- 文献传递
- 基于Buck-Boost变换器与开关电容的锂电池环形均衡器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Buck‑Boost变换器与开关电容的锂电池环形均衡器,包括n‑1个Buck‑Boost变换器均衡模块,1个开关电容均衡模块,每个Buck‑Boost变换器均衡模块包括两个开关管和一个电感,每个开关电容...
- 阚加荣韩欣晟潘健王淼刘俊王琳陈如龙邱旭
-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机制探索与实践——以盐城工学院新能源学院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以盐城工学院国家现代产业学院——新能源学院为例,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学习评价体制等产教融合机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以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 张兰红阚加荣张春富
-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 一种电源变换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源变换装置,包括输入直流源、直流变换单元、交流变换单元、滤波单元,直流变换单元用以根据一直流电源输出一直流母线电压,其中直流母线电压高于直流电源的电压;交流变换单元接受直流母线电压,输出为一交流电压和一...
- 阚加荣童海生董小燕吴云亚吴冬春葛玉华张守国
- 文献传递
- 无互联线并联逆变器的功率解耦控制策略被引量:51
- 2008年
- 传统下垂控制方法会引起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系统的误调节。该文在考虑逆变器输出阻抗和线路阻抗中阻性分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因逆变器模块滤波电感和线路阻抗差异造成的无功分配不均的原因,提出了功率下垂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消除并联系统的误调节,但并不能改善功率分配不均的现象。分析得知,逆变器模块较大的输出电压幅值将使该逆变器发出较大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由此提出了改进型的功率解耦控制策略,该方法可以使功率分配不均的现象得到改善。原理试验样机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先进型。
- 阚加荣谢少军吴云亚
- 关键词:逆变器并联解耦控制
- 拓扑可变的微逆变器及其数字控制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拓扑可变的微逆变器及其数字控制装置,包括DC/AC和AC/AC两个环节,变压器副边采用双绕组的全波整流结构,在高功率时微逆变器工作于桥式模式,变压器铁芯正、反向双向磁化;低功率时工作于改进双管正激模式,变压...
- 吴云亚阚加荣许志华尚志根冯赛非薛迎成姚志垒
- 文献传递
- 一种分数阶忆阻神经网络的同步控制方法
- 本发明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数阶忆阻神经网络的同步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分数阶忆阻神经网络,构建具有不连续激活函数的分数阶忆阻神经网络驱动系统和响应系统;步骤S2:根据步骤S1构建的...
- 李小凡姚金泽李慧媛何佳昊张春富阚加荣黄鑫王一舟陈洁
- 基于导抗网络的电压型隔离双向DC/DC变换器被引量:6
- 2014年
- 根据导抗网络的基本特性,提出一种新型双向直流变换器(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BDC)。分析了所提双向变换器在boost模式和buck模式下电路的工作模态。由导抗网络的基本特性可知,在任意的工作模式下,都可保证变换器中全桥变换器交流侧的功率因数为1,可使回流功率为零以提高系统效率。分析了双向变换器中的物理量关系,给出了变换器中变压器、导抗网络参数优化设计的规则,提出了双向变换器的信号调制策略及相应控制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所提BDC性能优良。
- 吴云亚谢少军阚加荣汤雨
- 关键词:双向直流变换器单位功率因数
- 中间电流型双管正激式光伏微逆变器被引量:1
- 2017年
- 为克服现有光伏微逆变器电压应力高、结构较复杂的缺点,提出了一种中间电流型双管正激微逆变器。该变换器中所有开关都可实现软开关,并消除了变压器副边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分析了所提微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并得到了微逆变器的最大占空比、占空比的预置值、开关管的电流应力以及无源元件参数。建立了所提微逆变器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微逆变器具有优良的性能。
- 李家荣吴云亚阚加荣谢少军汤雨张斌锋
- 关键词:电流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