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川
- 作品数:38 被引量:102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衬衣翻领模板设计与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以衬衣翻领服装工艺模板为例,进行了使用模板前后的工艺效率与质量比较研究,得出结论:服装模板技术是基于服装生产工艺的新型技术,通过安装模板装置,优化工艺过程,实现规定轨迹,将复杂工序简单化、标准化,提升效率,降低品质不良率,提高品质及生产时间的稳定性,给服装传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 阳川刘扬徐会文青军
- 关键词:服装工艺服装生产
- 外套(藏式-男款)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外套(藏式‑男款)。;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穿着。;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形状、图案及其结合。;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 李妍阳川李芬李金穗陈月萍
- 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服装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被引量:5
- 2021年
- 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人才培养的“工匠精神”培育理念,并通过创设“工匠文化”氛围,依托行业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推进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改革,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育教学等实践路径,培养服装高端技能人才。
- 阳川胡毅
- 关键词:服装
- “非遗文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服装网店实施》课程为例被引量:6
- 2021年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育人资源,本文将地方特色非遗文化融入《服装网店实施》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思政核心素养目标确定、专业+思政双线融合的课程设计、思政元素落实单元教学、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探索本地非遗文化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拓展校企合作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新路径。
- 王川韩亚东阳川
- 关键词:课程建设
- 服装翻领里外匀与服装面料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在传统方法中,翻领里外匀通常是在工艺制作中进行处理,但传统方式中对里外匀的数量并没有进行量化,不能保证质量稳定,不利于现代化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本课题以服装翻领工艺中的关键工艺里外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测试结果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翻领里外匀与服装面料材质风格的相关性如下:在所测试的指标中,面料厚度是影响翻领里外匀的重要因素,厚度越厚,翻领版型内外差越大,领里需修正的量越多。
- 阳川李一戴鸿刘驰
- 关键词:翻领面料性能
- 服装设计──服装品牌的灵魂
- 2001年
- 服装设计作为品牌内涵的组成之一,是品牌创立的必要条件;为加速我国服装业的发展,争创名牌,必须针对服装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服装设计入手,因此,提高服装设计水平是争创名牌的当务之急;途径主要有:服装设计师要有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良好的产业环境,提高服装设计中的高科技含量,树立国际化的流行观念等。
- 阳川
-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科技服装市场
- 基于《服装概论》课的高职专业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被引量:3
- 2015年
- 信息化教学设计逐渐成为职业教育各专业核心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应用较少。根据服装专业基础课《服装概论》的教学改革,探究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总结经验以指导其他专业基础课程改革。
- 吴杰阳川刘群
-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专业基础课
- 中韩服装设计文化的形成原因被引量:3
- 2007年
- 随着中韩文化交流的深入,其独特的服饰文化,特别是大众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服饰,成为中国时尚的一股潮流。韩国服饰风格兼具东西方服饰的优点,受到中国消费者的喜爱。相比之下,中国服装企业的品牌开发和推广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两国具有相似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习俗,但在服装文化与产业发展上形成巨大的差异。本文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方面探讨了两国服装文化形成的成因,分析了韩国服装产业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 阳川练红
- 关键词:服装设计传统文化外来文化
- 波浪裙结构设计解析被引量:4
- 2014年
- 选择悬垂性能较好的双绉面料,用基础样板裁剪并缝制出不同片数和角度的波浪裙。研究裙长、臀长和不同纱向面料伸长率的关系,并对样板进行修正。分析结果:当裙片的总角度和裙长增大时下摆线长度会增大,总角度相同时片数越多下摆波浪越均匀。
- 刘治君胡毅阳川
- 关键词:伸长率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纺织类高职课程体系建构被引量:2
- 2014年
- 纺织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对纺织类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纺织类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工学结合培养人才为准则,提出了高职课程体系建构的机制、实施方案以及课程改革的具体步骤,并给出了纺织类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 陈玮胡颖梅周宇阳川
-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