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嘉惠

作品数:62 被引量:546H指数:14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生物学
  • 25篇农业科学
  • 7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植物
  • 27篇甘草
  • 12篇甘草属
  • 9篇植物学
  • 7篇胀果甘草
  • 7篇教学
  • 6篇光果甘草
  • 5篇土壤
  • 5篇课程
  • 4篇生境
  • 4篇种子
  • 4篇物种
  • 4篇罗布麻
  • 4篇耐盐
  • 4篇耐盐性
  • 4篇RAPD
  • 4篇传粉
  • 3篇盐分
  • 3篇盐碱
  • 3篇幼苗

机构

  • 62篇石河子大学
  • 17篇新疆生产建设...
  • 3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62篇陆嘉惠
  • 20篇李学禹
  • 14篇周玲玲
  • 12篇吴玲
  • 11篇阎平
  • 8篇马淼
  • 7篇宋凤
  • 6篇谢良碧
  • 6篇徐文斌
  • 6篇韩春
  • 5篇秦忠立
  • 5篇陈晓翠
  • 4篇陈超南
  • 4篇李晓岚
  • 4篇张际昭
  • 3篇李绍长
  • 3篇吕新
  • 3篇田中平
  • 3篇李娜
  • 3篇田润炜

传媒

  • 11篇石河子大学学...
  • 8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草业学报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兵团教育学院...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植物杂志
  • 1篇棉花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中草药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3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草属植物DNA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甘草属植物黄酮类、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高,严重影响了的DNA提取质量和产量。本研究通过对甘草属植物DNA不同提取材料和4种D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筛选出一种适合甘草属植物的DNA提取方法,该方法可有效去除次生代谢产物对DNA的干扰,能较好的应用于RAPD扩增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陆嘉惠李学禹马淼刘升学
关键词:甘草属DNA提取
不同盐渍化生境野生乌拉尔甘草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预测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究典型盐生药用植物野生乌拉尔甘草在不同盐渍化生境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和功能特征,有助于建立土壤盐分与甘草生长发育、药材品质形成相关的微生物组之间的联系,对栽培甘草药材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野生乌拉尔甘草的6个主分布区采集原生境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非盐渍(un-salinization,US)、轻度盐渍(light salinization,LS)、中度盐渍(moderate salinization,MS)以及重度盐渍(heavy salinization,HS)生境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及功能的差异,并挖掘不同生境中优势细菌。【结果】野生乌拉尔甘草原生境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在轻度盐渍(LS)组和中度盐渍(MS)组中明显高于非盐渍(US)组、重度盐渍(HS)组,且重度盐渍(HS)组最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表明不同盐渍程度组间的野生乌拉尔甘草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具有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土壤盐分(total salt,TS)既是影响原生境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也是影响群落功能的重要因子。属水平,非盐渍(US)组和轻度盐渍(LS)组中的显著优势细菌相同,均为植物有益菌,包括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栖大理石菌属(Marmoricola);重度盐渍(MS)组中显著优势属既包括有益菌未鉴定_酸杆菌属(unidentified_Acidobacteria),也包括嗜盐菌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重度盐渍(HS)组中显著优势细菌以嗜盐菌或耐盐菌为主,包括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楚帕氏菌属(Truepera)、别样矿生菌属(Aliifodinibius)、盐坑微菌属(Salinimicrobium)和需盐杆菌属(Salegentibacter)。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强调非盐渍(US)组、轻度盐渍(LS)组和中度盐渍(MS)组中的土壤细菌群落与植物互作方面的潜力,表明非盐渍、轻度盐渍和中度盐渍生境中
徐可陆嘉惠李新张迦得罗加粉郑雪荣
关键词:乌拉尔甘草盐碱土群落组成
不同栽培龄期光果甘草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为甘草属(Glycyrrhiza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药用甘草的原植物之一。甘草属植物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血栓、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增加白细胞、抗动脉硬化、抗心律失常和抑制HIV等作用;光果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光甘草定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及抗菌作用,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关于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已有一些报道,但有关生长年限对栽培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的影响却很少报道,尤其是对不同栽培龄期光果甘草在不同采集时间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缺乏较全面的研究,致使光果甘草药材生产缺乏有力的理论指导依据。
李娜陆嘉惠田润炜秦忠立李学禹
关键词:光果甘草总黄酮含量采收期
甘草属种间杂交种叶绿体DNA父系遗传的发现及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通过对甘草属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胀果甘草(G.inflata)及其人工杂交种组合G.uralensis♀×G.glabra♂、G.glabra♀×G.uralensis♂、G.uralensis♀×G.inflata♂、G.inflata♀×G.uralensis♂共68份材料的核基因ITS序列、叶绿体rbc L、mat K、trn H-psb A基因的序列分析,探讨了甘草属叶绿体DNA遗传方式。结果表明:(1)亲本种和人工杂交种ITS序列长度均为614 bp,其中34份人工杂交种ITS序列存在4处变异位点,且人工杂交种均检测出来自父本、母本ITS序列相同位点碱基的叠加,检测率为100%。(2)亲本种与人工杂交种的叶绿体基因rbc L、mat K、trn H-psb A序列长度相同,共有4处变异位点,人工杂交种在变异位点处的碱基与其相对应的父本碱基一致率高达97.1%。以上结果说明,该研究获得34份人工杂交种为100%杂交成功的F_1子代,核基因ITS序列可用于甘草属杂交种的遗传鉴定;甘草属叶绿体rbcL、mat K、trn H-psb A基因具有父系遗传特性,推测甘草属质体的遗传方式主要表现为父系遗传,这种质体遗传方式的发现为甘草属杂交种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也为杂交种的亲本鉴定提供分子依据。
陈超南陆嘉惠李学禹周玲玲谢良碧李晓岚宋凤
关键词:甘草属种间杂交ITS叶绿体DNA父系遗传
三种甘草属植物的种间杂交亲和性及杂交种子活力被引量:7
2014年
通过新疆分布的3种甘草属植物——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光果甘草(G.glabra)和黄甘草(G.eurycarpa)的人工杂交试验,比较了杂交结果率、杂交种子的萌发参数、幼苗成活率等指标,并对杂交授粉后花粉管萌发、生长过程进行荧光观察,旨在探讨3种甘草属植物的种间杂交亲和性及杂交后代种子活力。结果表明:(1)种间杂交结果率最高为96.67%,最低为55.62%,说明3种甘草种间杂交配子亲和性较高;(2)荧光显微观察表明,各杂交组合在授粉后0.5~2h内花粉均可在柱头上大量萌发,在授粉后48h内花粉管均可到达子房与胚珠受精,说明三种甘草种间杂交不存在配子隔离障碍;(3)杂交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平均萌发时间和幼苗成活率与自然结实种子无显著差异,种间杂交种子活力较高,幼苗成活率均为75%以上。以上结果表明3种甘草属植物的同域分布区,在相同传粉途径下,这三种甘草属植物的种间隔离机制不完善。有发生自然杂交并形成杂交区的可能。
谢良碧陆嘉惠李晓岚张宇魏涛李学禹
关键词:种间杂交亲和性
光果甘草二体雄蕊的发育及其适应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甘草属(Glycyrrhiza)植物具"9+1"二体雄蕊,其中9枚合生雄蕊的上部花丝分离,分离的花丝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由早期长、短交错的二组排列方式转变为后期以雄蕊管最长的1枚雄蕊为中心向两边渐次缩短的倒"V"形排列。为了解这种雄蕊发育动态、分化现象及发育成熟后的适应意义,该文以光果甘草(G.glabra)为实验材料,比较了雄蕊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成熟花粉的理化性质及在传粉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雄蕊发育早期长、短两组雄蕊在花药大小与形状上存在分化,但后期伴随着花丝的快速生长与花粉的成熟、散出,花药大小与形状趋于一致;花粉组织化学成分及授粉成功率无差异,但成熟花粉的数量和花粉活力存在差异;去雄处理虽然使访花者在一天内的两个访花高峰期的访花频次降低,但结实率高于自然对照,说明以异交为主的花去除雄蕊后,降低了雌、雄蕊间的功能干扰,提高了传粉昆虫的授粉率;发育早期长、短交错排列的二组雄蕊到成熟期时发生的倒"V"形排列的转变,使不同数量与活性的花粉分布在花内不同空间,最大化接触访花者,实现了资源节约,提高了雄蕊的雄性适合度,即在有限的空间内用最节约的雄性资源投入、使传粉空间与传粉几率最大化的方式,来提高雄性功能。
田润炜陆嘉惠李学禹余营谢良碧秦忠立
关键词:传粉资源分配雄蕊发育
新疆极端环境中的植物种质资源及其保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疆,欧亚大陆腹地,土地面积占全国陆地的1/6。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围绕,有中天山横断为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与北疆的准噶尔盆地;它既有我国陆地最低点艾丁湖,海拔-154m,也有世...
李学禹陆嘉惠
关键词:植物种质资源极端环境
文献传递
光果甘草生殖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对光果甘草的花部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和花粉-胚珠比(P/O)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光果甘草雄蕊异型,雌雄蕊异位,有利于避免自花授粉;(2)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在上午12:00最高,为91.8%,14:00迅速下降,16:00到达最低,16:00以后逐渐上升;(3)柱头可授性可持续4 d,以开花当天可授性最强;(4)花粉-胚珠比(P/O)为1 751.1±217.002,表明其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
廖云海陆嘉惠张际昭刘静李学禹
关键词:光果甘草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
三种生境角果藜茎叶的解剖结构及生态适应被引量:5
2008年
对三种生境角果藜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角果藜茎随着环境的干旱其维管束组织趋于发达,甚至形成了附加维管束;叶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比例随环境的干旱逐渐增大,体现了向节约型发展的适应趋势。这些结构的变异可以使植株更好地进行物质合成和运输,使之在生长季节,能快速生长,并且能更好地避免高温、强光、干旱所造成的损伤。
田中平陆嘉惠杨清理范海涛杨欢张钰
关键词:藜科角果藜生态适应
三种药用甘草种子对盐渍环境的萌发响应及其适宜生态种植区被引量:37
2013年
根据西北地区盐碱土的盐分组成特点,选择NaCl、Na2SO4、NaHCO33种单盐,通过盐胁迫下3种药用甘草种子萌发特性、萌发进程、胚生长、种子活力及复水后萌发率的差异分析,比较3种药用甘草种子对不同土壤盐分的萌发响应、耐盐阈值及其适宜盐碱地种植区,为盐碱地种植药用甘草适宜生态区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3种单盐胁迫不同程度降低了药用甘草种子的萌发率,延长种子的萌发时间,抑制胚轴伸长生长,盐害强弱顺序为:NaHCO3>Na2SO4>NaCl。NaCl和Na2SO4对药用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主要为渗透效应,盐胁迫解除复水后种子萌发恢复率为50.6%~78.5%;NaHCO3对药用甘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主要为离子毒害,种子萌发恢复率仅为5.1%~21.5%;胀果甘草耐盐性最强,适宜在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的总盐量为0~1.3%的区域种植,光果甘草耐NaHCO3最强,可在含小苏打的弃耕低盐地种植,乌拉尔甘草耐盐性最弱,种植地土壤的总盐量范围在0~0.7%为宜。
陆嘉惠吕新吴玲李学禹
关键词:种子耐盐性生态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