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松敏

作品数:127 被引量:424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军队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5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主题

  • 68篇休克
  • 48篇血性
  • 48篇失血
  • 47篇失血性
  • 44篇失血性休克
  • 38篇细胞
  • 37篇线粒体
  • 35篇内毒
  • 35篇内毒素
  • 21篇水浸泡
  • 21篇海水浸泡
  • 20篇肠上皮
  • 20篇肠上皮细胞
  • 19篇毒素血症
  • 18篇血症
  • 18篇内毒素血症
  • 14篇基因
  • 13篇内毒素休克
  • 12篇休克大鼠
  • 11篇磷脂酶A

机构

  • 91篇第三军医大学...
  • 40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淮南市第一人...
  • 1篇解放军第1医...
  • 1篇解放军第16...
  • 1篇解放军第一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7篇陆松敏
  • 74篇刘建仓
  • 50篇李萍
  • 41篇郭素清
  • 32篇陈惠孙
  • 25篇柏干荣
  • 24篇李伟文
  • 16篇贾后军
  • 14篇万志红
  • 12篇王正国
  • 12篇史成和
  • 11篇杨鹤鸣
  • 10篇武凡
  • 10篇肖南
  • 9篇胡德耀
  • 9篇王成英
  • 9篇卢青军
  • 8篇程凤
  • 8篇杜文华
  • 7篇宋双明

传媒

  • 25篇中国病理生理...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创伤外科杂志
  • 8篇中国现代医学...
  • 7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国外医学(分...
  • 3篇国外医学(生...
  • 3篇中国药业
  • 3篇第八次全国生...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 15篇2003
  • 5篇2002
  • 34篇2001
  • 7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7篇1997
  • 5篇1996
  • 8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0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银杏内酯B对内毒素所致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1997年
腹腔注射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内毒素血症时肝组织、肝细胞及肝枯否氏细胞内PAF含量显著升高,肝枯否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AF含量也显著升高,但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PAF未见明显升高,并见肝组织MDA明显增加,ATP显著降低。银杏内酯B5mg/kg于攻毒前15分钟ip可显著提高肝组织ATP的含量,降低MDA的水平,但不影响PAF的升高。表明PAF可能是内毒素血症时肝功能损害的重要介质之一,枯否氏细胞可能是肝内PAF的主要来源,银杏内酯B可能是一个内毒素休克时有价值的侯选治疗药物。
杜文华胡德耀陆松敏陈惠孙
关键词:银杏内酯B内毒素血症血小板活化因子MDAATP
21℃海水浸泡对火器伤合并失血休克犬血液流变学和血气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21℃海水浸泡对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犬血气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及规律。方法健康成年雄性犬21条,随机分为陆地创伤休克组(n=10),海水浸泡创伤休克组(n=11)。应用滑膛枪发射钢珠弹射击动物右侧后肢,然后左侧股动脉快速放血使血压降至40mmHg(5.3kPa),维持1h,造成创伤失血性休克模型。动物分别置于21℃人工海水和陆地观察,测定伤前、海水浸泡或陆地观察(1,3,5)h血液流变学、血气指标及动物活存时间。结果海水浸泡创伤休克组动物存活率显著低于陆地创伤休克组,血液流变学及血气指标均较陆地创伤休克组恶化。结论血液流变学和血气改变在海水浸泡火器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动物的高死亡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刘建仓陆松敏卢青军李萍郭素清
关键词: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火器伤血液流变学血气
内毒素休克时皮质醇的改变及PLA_2的作用被引量:1
1996年
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皮质反应表现为合成和分泌显著增加,对维持心血管功能起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血浆皮质醇水平与临床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相关联,部分感染性休克患者表现为低皮质醇水平。PLA_2是甘油磷脂2位酰基脂键特异性水解酶,是细胞膜改变的关键酶,与循环衰竭,ARDS和休克的预后密切相关。糖皮质激素对PLA_2有张力性抑制作用,但内毒素休克时PLA_2活性升高,对内源性皮质醇的分泌和作用未见报道,本研究作了初步的探讨。材料、方法与结果日本大耳白兔,雌雄不拘,体重2.40±0.50kg,随机分为四组:1)对照组12例;2)内毒素休克组3例;3)地塞米松预处理组10例; 4)磷酸氯喹预处理组(16例)。由静脉一次性注入大肠杆菌内毒素(E.coli.055B5 0.3mg/kg)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药物预处理组于内毒素注射前30分钟静注磷酸氯喹(3mg/kg,3g/L)或地塞米松(5mg/kg,5g/L)。
李著陆松敏刘建仓郭素清王成英郭悦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休克皮质醇PLA2
内毒素、失血性休克大鼠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和H^+-ATP酶的改变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研究内毒素、失血性休克大鼠肝线粒体质子跨膜转运和H+-ATP酶的变化。方法大肠杆菌内毒素休克模型和失血性休克模型。采用荧光探针ACMA测定质子跨膜转运。结果(1)内毒素休克5小时亚线粒体在以ATP、NADH和succinate为底物时引起的ACMA最大荧光淬灭值显著减少(P<0.05);最大荧光淬灭时间和半数荧光淬灭时间非常显著延长(P<0.01)。(2)内毒素休克早期,线粒体H+-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晚期非常显著下降。(3)内毒素休克大鼠肝线粒体膜结合PLA2、血浆和线粒体MDA升高(P<0.05)。(4)失血性休克时H+-ATP酶和质子转运无显著改变。结论内毒素休克时线粒体跨膜质子转运和H+-ATP酶活性显著下降。
陆松敏杨鹤鸣刘建仓万志红贾后军李萍朱正坤郭素清
关键词:H^+-ATP酶内毒素休克失血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腺苷三磷酸酶6,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 1,2 ,3,4 ,5h组。采用RT -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 ,8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 结果 失血性休克 1,2h ,ATPase 6 ,8基因表达增强 ,以后渐减弱 ,至休克 5h表达最低 ,ATPase 6 ,8基因表达分别降为正常的 6 9.3%和 78.4 % (P <0 .0 1和P <0 .0 5 )。失血性休克 2h和5h ,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体密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休克 5h时分别为休克前的2 .0 ,1.4 5 ,1.4 7,2 .2 2倍。休克 5h ,线粒体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和 2 4 % (P <0 .0 1和P <0 .0 5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比休克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下调 ,线粒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
李伟文陆松敏武凡刘建仓柏干荣李萍郭素清程凤王正国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腺苷三磷酸酶基因表达线粒体
失血性休克时输注ATP-MgCl_2对细胞膜电位的逆转效应
1986年
本实验应用"半浮置"式玻璃超微电极技术在体内测定SMCMP的实验方法,考察休克后2小时平衡盐液和平衡盐液+ATP-MgCl_2两种复苏方法对SMCMP的逆转效应。两种复苏效果的比较说明,平衡盐液+ATP-MgCl_2复苏时,SMCMP的恢复早于单纯平衡盐液复苏,提示休克复苏时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给予ATP-MgCl_2,有利于细胞膜和细胞功能稳定性的早期恢复。
汪江淮陆熙昶王成英侯淦泉陆松敏刘光海郭素清
关键词:ATP-MGCL2细胞膜电位失血性休克逆转效应平衡盐液输注
磷脂酶A_(2)抑制剂磷酸氯喹(CQ)对家兔内毒素血症细胞、亚细胞膜的保护效应
2000年
该研究采用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 ,探讨磷脂酶A2 (PLA2 )抑制剂磷酸氯喹 (CQ)对内毒素血症时细胞、亚细胞膜的保护效应。实验结果表明 ,注射内毒素后MAP显著下降 ,8h存活率为 5 7% ;血浆、红细胞膜、肝线粒体膜PLA2 活性及MDA含量显著升高 ,并随着伤情的加重而升高。而CQ预处理内毒素组注射内毒素后MAP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内毒素组 (P <0 .0 5 ) ,血浆、红细胞膜、肝线粒体膜PLA2 活性及MDA含量也显著低于内毒素组 ,动物 8h活存率达 87.5 %。PLA2 抑制剂CQ能大大提高动物活存率和活存时间 ,改善血液动力学 ,抑制PLA2 活性 ,保护细胞膜。提示
刘建仓陆松敏李著宋双明李萍
关键词:内毒素血症
海水浸泡对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机制探讨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研究海水浸泡对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及一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探讨海水浸泡对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雄性大鼠 2 0只 ,右侧大腿肌肉丰满处应用射钉枪造成贯通伤 ,包扎伤口。右侧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 ,接四道生理记录仪 ,记录心肌力学的改变。左侧股动脉快速放血使血压降至 50mmHg(1mmHg =0 .1 33kPa) ,维持低血压 1h后 ,随机分为 2组 :海水浸泡组和陆地对照组 ,测定海水浸泡 5h大鼠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 (±dp·dt- 1 ·max- 1 )、左室收缩压 (LVSP)、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膜流动性 ,心肌组织Na+ -K+ -ATP酶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血浆乳酸脱氢酶 (LDH)。结果 海水浸泡 5h ,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MAP、HR、±dp·dt- 1 ·max- 1 、LVSP显著低于陆地对照组 ,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 (RCR)显著下降 ,膜脂区微黏度显著升高 ,心肌组织Na+ -K+ -ATP酶活性显著下降 ,心肌MDA含量和血浆LDH活力显著升高。结论 海水浸泡可以严重影响枪弹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状态 。
卢青军陆松敏刘建仓李萍郭素清
关键词:海水浸泡枪弹伤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
高渗盐溶液对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动脉血气和活存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小剂量高渗氯化钠 (HS)和复方高渗醋酸钠 (HSA)复苏对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海水浸泡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以生理盐水 (NS)为对照组 ,观察小剂量HS和HSA对其动脉血气的影响。结果 :NS组 30min后动脉血 pH降低、BE -B、HCO3 显著降低 ,PCO2 显著升高 ,而HS组和HSA组动脉血pH升高 ,BE -B、HCO3 、血压比对照组好 ,PCO2 也低於NS组 ,存活时间延长 ,血浆Cl-浓度HSA组低于HS组 (P <0 .0 5 )。结论 :HS和HSA对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效果较好 ,HSA能更有效地升压、稳压、稳定酸碱平衡、减轻高氯酸血症、纠正酸中毒。
李萍陆松敏刘建仓周学武柏干容郭素清
关键词:高渗氯化钠海水浸泡
内毒素休克大鼠肝线粒体H^+-ATP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的关系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H+-ATP酶和脂质过氧化的改变。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内毒素注射前、内毒素注射后 1、3、5、8h组及其对照组 ;予各组相应时相点活杀取肝组织制备线粒体 ,测定线粒体H+-ATP酶、MDA及血浆MDA含量。离体实验采用正常鼠肝线粒体和不同剂量的氧自由基生成剂 (FeSO4 /VitC)共同孵育后 ,测量H+-ATP酶活性。结果 内毒素休克早期线粒体H+-ATP酶活性升高 ,3h时其酶活性升高 15 6 % ,8h时降至对照组的 6 5 %。内毒素休克早期肝线粒体MDA含量就显著增高 ,随着休克时间延长而加重 ,8h时为对照组的 1 79倍。离体实验显示 ,小剂量FeSO4 /VitC引起的H+-ATP酶活性升高 ,大剂量引起H+-ATP酶活性下降 ,和在体实验结果平行。结论 内毒素休克早期H+-ATP酶升高 ,晚期H+-ATP酶活性降低。内毒素休克时脂质过氧化物进行性增加 。
刘建仓陆松敏杨鹤鸣贾后军万志红李萍
关键词:肝线粒体H^+-ATP酶内毒素休克氧自由基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