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习村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摊放
  • 2篇鲜叶
  • 2篇鲜叶摊放
  • 1篇学成
  • 1篇生化成分
  • 1篇主要生化成分
  • 1篇做青
  • 1篇香气
  • 1篇香气成分
  • 1篇香气成分变化
  • 1篇六安瓜片
  • 1篇绿茶
  • 1篇绿茶品质
  • 1篇化学成分
  • 1篇感官
  • 1篇感官品质
  • 1篇GC-MS分...
  • 1篇茶品
  • 1篇茶品质
  • 1篇初制

机构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4篇陈习村
  • 3篇方世辉
  • 3篇郑生宏
  • 3篇李军
  • 1篇宁井铭
  • 1篇李大祥
  • 1篇卢雯静
  • 1篇韦欢
  • 1篇赵常锐
  • 1篇丁勇
  • 1篇江山
  • 1篇石琳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茶业通报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做形温度对金龙玉珠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金龙玉珠是安徽省金寨县所生产的一种地方特种绿茶。就该茶加工过程中做形温度对成品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次做形温度各设3组处理。第1次做形温度设置(190±10)℃、(160±10)℃和(130±10)℃高中低3组;第2次做形温度设置(130±10)℃、(100±10)℃和(70±10)℃高中低3组。结果表明,第1次做形,低温处理品质显著好于中温和高温处理,低温处理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有利于茶汤滋味的改善。第2次做形,中温处理品质最好。在一定范围内茶样香精油含量随做形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因此,在金龙玉珠茶加工过程中,第1次做形和第2次做形温度应分别控制在(130±10)℃和(100±10)℃,此时成品茶的品质较好。
李军方世辉李大祥陈习村郑生宏韦欢江山卢雯静
关键词:GC-MS分析
鲜叶摊放程度对绿茶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以1芽2、3叶的茶鲜叶为原料,进行摊放处理,取不同减重程度(分别减重4%、8%、12%、16%、20%、24%)摊放叶经微波杀青后烘干,制成绿茶,测定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以及儿茶素组分的含量,并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研究不同摊放程度对绿茶感官品质以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延长,摊放叶含水率逐渐下降,鲜叶干物质含量逐渐减少,减少速率渐慢;适当摊放有利茶叶品质,在摊放叶减重8%~16%时,制得绿茶的感官品质较好,其中减重12%综合品质最好,继续摊放感官品质呈下降趋势。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变化规律不明显,非酯型儿茶素逐渐增加,没食子酸酯(GA)持续增加,酯型儿茶素没有明显的减少趋势,甚至有一定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持续增加,酚氨比逐渐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
陈习村石琳李军郑生宏方世辉
关键词:绿茶摊放感官品质生化成分
六安瓜片加工工艺研究
六安瓜片乃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加工工艺独特,文化底蕴深厚,色、香、味、形俱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六安瓜片知名度大幅提升,产量也有提高,但六安瓜片产区目前很多还是手工制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劳动力不足...
陈习村
关键词:六安瓜片鲜叶摊放化学成分
文献传递
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采用SDE-GC/MS法对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序样品中共检测到7类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饱和烷烃类、不饱和烷烃类,其中主要成分是醇类、醛类、酸类。在揉捻过程中香气成分中的醇类成分和醛类成分大幅度增加,而酮类组分和烷烃类组分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同时发现,香叶醇、正十六酸、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反-2-己烯醛、苯乙醛、植醇、顺,顺,顺-7,10,13-十六碳三烯醛、亚油酸、苯乙醇、苯甲醇和水杨酸甲酯等香气成分占红毛茶香气物质总量的83.78%,是祁红毛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对构成其特征风味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赵常锐宁井铭丁勇郑生宏陈习村李军方世辉
关键词:香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