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仕新

作品数:58 被引量:326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细胞
  • 23篇蛋白
  • 19篇哮喘
  • 15篇支气管
  • 14篇激酶
  • 12篇蛋白激酶
  • 12篇气管
  • 11篇平滑肌
  • 10篇蛋白激酶C
  • 10篇支气管哮喘
  • 10篇平滑肌细胞
  • 10篇肌细胞
  • 9篇气道
  • 9篇基因
  • 8篇阻塞性
  • 8篇哮喘大鼠
  • 8篇慢性
  • 8篇慢性阻塞性
  • 8篇活性
  • 7篇血管

机构

  • 52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太和医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58篇陈仕新
  • 49篇徐永健
  • 46篇倪望
  • 46篇张珍祥
  • 18篇熊维宁
  • 14篇刘先胜
  • 10篇熊盛道
  • 8篇王孝养
  • 8篇谢俊刚
  • 7篇方慧娟
  • 5篇叶涛
  • 5篇李超乾
  • 5篇高宝安
  • 5篇杨丹蕾
  • 5篇唐以军
  • 5篇李亚清
  • 4篇杜春玲
  • 4篇杨朝
  • 4篇张宁
  • 4篇赵建平

传媒

  • 13篇中华结核和呼...
  • 8篇中华内科杂志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7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药导报
  • 1篇生理学报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实用医学进修...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1篇2006
  • 11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吸烟患或未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吸烟患或未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组织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表达水平,为进一步了解COPD易患机制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肺组织来源于因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41例患者,分吸烟患COPD组(16例)、吸烟未患COPD组(13例)、无吸烟对照组(12例)3组。所有受试者均于术前1周做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MI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行相关分析。结果(1)实时定量PCR检测肺组织内MIF mRNA表达水平,吸烟患COPD组(4.87±1.79)高于吸烟未患COPD组(2.16±0.72),而吸烟未患COPD组又高于无吸烟对照组(1.09±0.48;P〈0.01)。(2)免疫组化显示,肺组织内MIF蛋白表达吸光度值吸烟患COPD组(0.277±0.025)高于吸烟未患COPD组(0.199±0.034),而吸烟未患COPD组高于无吸烟对照组(0.130±0.021;P〈0.01)。(3)相关性分析:肺组织内MIF mRNA表达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呈负相关(r分别为-0.578、-0.607,P值均〈0.01)。结论吸烟患COPD者肺组织中MIF表达明显增加,且与气流受限程度呈正相关,提示MIF可能在吸烟致COPD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佘惟槟刘先胜倪望陈仕新徐永健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吸烟
豚鼠哮喘模型核因子-κB的表达特点及灯盏花素对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NF -κB)在豚鼠哮喘模型中的表达特点以及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48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即刻激发组、哮喘发作 1周组、哮喘发作 2周组、灯盏花素治疗 1周组和治疗 2周组等 6组 ,每组 8只 ,测定肺功能并观察气道壁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情况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F -κB在豚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NF -κB主要表达于气道上皮细胞 ,哮喘各组NF -κ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 ,治疗 2周组NF -κB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哮喘各组 (P <0 0 1 )。NF -κB的表达水平与气道阻力及气道壁EOS计数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NF -κB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豚鼠 ,提示NF -κB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过程 ;PKC抑制剂灯盏花素能显著降低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NF -κB的表达水平 ,提示PKC可能通过NF
熊维宁徐永健张珍祥王孝养莫碧文丁毅鹏金毅陈仕新
关键词:NF-ΚB蛋白激酶C哮喘灯盏花素
核因子-κB抑制剂在蛋白激酶C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环反应性影响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抑制剂在蛋白激酶C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离体肺动脉环反应性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复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 ,测定肺动脉平均压 (mPAP)、右心室重 /(左心室 +室间隔 )重 [RV/(LV +S) ]。取低氧模型组和常氧组大鼠的去内皮肺动脉环 ,观察PKC激活剂PMA 0 5 μmol/L对肺动脉环的时间 -效应曲线以及NF -κB抑制剂PDTC 0 - 10 0 0 μmol/L时对PMA诱导肺动脉环反应性改变的浓度 -效应曲线。以血管环对 10 μmol/L盐酸苯肾上腺素的最大反应值为P0 ,对PMA和PDTC的反应值以占P0 的百分值表示 (%P0 ) ,记录达最大反应值一半时对应的时间t1/ 2 (min)、峰值持续时间T(min)。结果 :低氧组的mPAP及RV/(LV +S)均高于常氧组 (P <0 0 5 )。PMA 0 5 μmol/L作用于血管环 :低氧组各时点的张力 %P0 均高于常氧组 (P <0 0 5 ) ;低氧组t1/ 2 小于常氧组 (P <0 0 5 ) ;低氧组T大于常氧组 (P <0 0 5 )。PDTC 0 - 10 0 μmol/L血管环相对张力低氧组均高于常氧组 (P<0 0 5 ) ;大于 5 0 0 μmol/L两组血管张力均下降 (P <0 0 5 )。 结论 :低氧可导致去内皮肺动脉环对PMA的反应性增强 ;PDTC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去内皮肺动脉环对PMA的反应性。提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PKC -NF -κB生物信号转导途径?
张焕萍徐永健张珍祥倪望陈仕新
关键词:肺性蛋白激酶CNF-ΚB
IL-18和ADA联合检测鉴别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2008年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自细胞介素18(IL-18)和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5年11月~2006年10月来我科住院的未经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46例,恶性胸腔积液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胸腔积液标本IL-18浓度,酶速率法检测ADA活性。结果:①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L-18的浓度为(1122.14±526.45)pg/ml,恶性胸腔积液组IL-18的浓度为(231.40±76.49)pg/ml,结核性胸腔积液组IL-18的浓度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P〈0.001);②ROC曲线分析结果IL-18以358pg/ml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界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9.1%和92.5%;ADA的诊断临界值为33U/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7%和80%;二者联合检测时,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5.7%和95%。结论:胸腔积液中IL-18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参考指标,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ADA。IL-18和ADA联合检测更有助于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
熊盛道徐国鹏熊维宁高永平倪望陈仕新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腺苷脱氨酶胸腔积液
吸烟伴COPD患者肺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ax与Bcl-2的表达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凋亡相关蛋白Bax与Bcl-2在吸烟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与吸烟无COPD者肺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探讨其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因肺部阴影行肺叶切除手术患者肺组织32例,其中吸烟伴COPD患者(A组)11例,吸烟无COPD者(B组)10例,不吸烟无COPD者(C组)11例,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肺组织中Bax与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A组和B组肺泡间隔细胞中的Bax与Bcl-2阳性率、Bax/Bcl-2比值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A组肺泡间隔细胞中的Bax/Bcl-2比值明显高于B组(P<0.05)。肺泡间隔细胞中Bax阳性率、Bax/Bcl-2比值均与气流受限的肺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呈负相关。A组肺泡腔内巨噬细胞Bax/Bcl-2比值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Bax和Bcl-2在肺泡间隔细胞和肺泡腔内巨噬细胞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COPD发病机制。
黄高渊徐永健刘先胜倪望陈仕新
关键词:BAXBCL-2
PKCa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cyclinD1及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
徐永健刘先胜曾大雄王冉向敏谢敏熊维宁倪望陈仕新
银杏叶提取物对哮喘大鼠气道炎性细胞蛋白激酶Cα表达及白细胞介素-4分泌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6只)、哮喘组(此组再分为:未处理组,激素处理1、2、4周组,EGb处理1、2、4周组,每组各6只)。采用Wright染色法计数肺泡灌洗液中各类炎性细胞的相对数,免疫组化(SP)法测定蛋白激酶Cα(PKCα)的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上清中IL-4的含量。结果哮喘未处理组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相对计数百分比、PKCα在淋巴细胞和总的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以及上清液中IL-4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与未处理组比较,激素处理不同时间组前述各指标均明显下降(均P<0.05)。EGb处理1、2周组各指标明显高于激素处理组(P<0.05),4周组与激素处理组比较无明显差异。EGb处理1周组除淋巴细胞PKCα阳性表达率外,其余检测指标与哮喘未处理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EGb处理2、4周组相关检测指标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随时间延长,下降更明显(P<0.05)。EGb处理组炎性细胞PKCα阳性表达率与上清液中IL-4、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相对计数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1、0.699、0.625,均P<0.01,n=18)。结论EGb可减轻气道EOS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的浸润以及气道炎性细胞PKCα的阳性表达率和IL-4的分泌量,其作用弱于糖皮质激素,但随着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药理作用逐渐明显。EGb治疗哮喘的作用可能与其减少炎性细胞PKCα的表达进而降低EOS和淋巴细胞在气道的浸润以及IL-4的浓度有关。
唐以军徐永健张珍祥倪望陈仕新高宝安叶涛曹勇杜春玲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银杏叶提取物蛋白激酶CΑ白细胞介素-4
肺癌组织端粒酶亚基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0
2001年
目的:探讨肺癌端粒酶各亚基的表达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用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用逆转录 PCR(RT-PCR)法检测肺癌组织、肺部良性瘤样病变和病灶旁非癌肺组织的 RNA成分(human telomerase RNAcomponent, hTR)、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端粒酶相关蛋白 1(humantelomerase-associated protein, hTEP1)各亚基的 mRNA表达,其结果与肺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及TNM分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肺癌组织、肺部良性瘤样病变、病灶旁非癌肺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2%(48/59)、43%(3/7)和20%(7/35)(P<0.0001),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1%(33/36)、77%(7/9)、35%(8/22)(P<0.0001)。3组hTR、hTEP1 mRNA普遍呈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癌不同细胞类型(鳞癌和腺癌)、TNM分期和分化程度之间端粒酶活性、hTERT mRNA水平未见显著差异(P>0.05)。肺癌组织、肺部良性瘤样?
王孝养张珍祥徐永健何敏陈仕新方慧娟
关键词:端粒酶肺肿瘤端粒酶逆转录酶HTR
吸入速尿的平喘作用临床研究
1997年
熊盛道陈仕新方颖康张珍祥
关键词:速尿哮喘最大呼气流量
尼可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钾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气道炎症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表达的影响。方法18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以气道内滴注脂多糖(LPS)和熏烟法建立COPD模型,治疗组从第2天起每天熏烟前以尼可地尔3 mg.kg-1灌胃,对照组同时予0.9%氯化钠溶液。4周后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炎症细胞行总数和分类记数,对大鼠肺脏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炎症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IL-6、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BALF中IL-6、TNF-α及CD11b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IL-6、TNF-α和CD11b在COPD大鼠气道的表达明显增多,尼可地尔能抑制COPD模型大鼠气道炎症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和BALF中IL-6、TNF-α的表达,从而对COPD的气道炎症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谢甜熊盛道熊维宁倪望陈仕新
关键词:尼可地尔气道炎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