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南 作品数:86 被引量:260 H指数:9 供职机构: 广州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天文地球 更多>>
水封条件下黄铁矿尾矿中铊等金属的释放迁移行为 被引量:1 2016年 暴露于氧化环境的废矿尾矿等含硫化物的固体废弃物,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是导致矿山周边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内外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富氧环境下尾矿的重金属释放迁移行为,较少有研究关注到缺氧环境下含硫化物尾矿的环境行为及潜在的金属污染风险。设计了黄铁矿尾矿的水封淋滤装置,研究缺氧状态下不同深度淋滤液电导率、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p H的变化规律以及铊(Tl)等金属的释放能力。结果表明:水封处理方法能使体系处于缺氧环境,并抑制了黄铁矿尾矿氧化产生酸性排放,维持体系处于中性的还原状态;水封条件下不同金属的释放迁移行为出现两种相反的趋势,即尾矿中Tl、Pb、Cr、Al、Fe等金属的迁移活性被有效抑制,其释放量随溶解氧降低而减少;而Mn、As、Ni、Cu、Rb、Sr等金属的迁移活性随溶解氧的降低而增强,其中Mn、As等变价金属的迁移活性与释放浓度增加更明显;重金属Ni、Cu、Rb、Sr等非变价金属因铁锰氧化物的还原被大量释放到水环境中。综上,利用水封法处置尾矿能有效控制含硫化物的尾矿氧化产酸,抑制部分金属的释放,但不能抑制变价金属及以氧化物形式存在的金属的释放。 李锦文 陈迪云 吴慧明 吴婉滢 陈南关键词:缺氧状态 地下车库空气中苯系物浓度的时间分布特征与污染评价 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地下车库空气中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的浓度并于不同时间段采集地下车库的空气样品,研究了地下车库内苯系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实验色谱条件下,用外标法测定苯系物的准确度较高,回收率为90% ~ 110%;②苯系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苯系物单体浓度与总量浓度随时间的分布特征相似,表现为早晨的浓度大于中午及傍晚;③苯系物总量和单体浓度远远高于室外;④地下车库苯系物浓度低于中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限值,但检测结果表明地下车库存在苯系物的污染,长期累积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陈穗玲 李锦文 陈南 曹小安关键词:气相色谱法 苯系物 污染 “环境学导论”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008年 "环境学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环境学的兴趣具有意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探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注重与学生互动,组织野外参观、实习和鼓励参与环保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张鸿郭 王筱虹 陈南关键词: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瓶颈及其对策 被引量:1 2013年 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就环境教育的发展水平而言,几近到了一个限制其纵深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其实践性和实效性有很大的局限性和提升空间。本文认为,学校环境管理的缺失或者不完善成为制约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效性与实践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若要突破当前环境教育发展过程的瓶颈,学校环境管理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王津 陈南 邓颖慧关键词:中小学环境教育 中小学环境伦理教育初探 着环境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伦理是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中小学 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中小学生开展环境伦理教育是环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公众 环境伦理教育和高效环境伦理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循着环境教育的... 李国敏 陈南 杨月关键词:环境伦理教育 环境教育 荒野体验中的环境教育思考——走进丰林自然保护区后感 2009年 清晨4点钟,太阳光已穿过旅馆房间的窗帘,照射到床上。我还未睁开的眼睛就感受到阳光的明媚,立即醒来,怕耽误了今天的行程。 陈南 谭春林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教育思考 荒野 太阳光 利用拜耳法赤泥低温热固化铀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拜耳法赤泥低温热固化铀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烘干至恒重的赤泥加入到待处理的含铀废水中,振荡,得到混合废水;S2、将所述混合废水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吸附赤泥;S3、将所述吸附赤泥烘干后进行煅烧处理,... 苏敏华 陈钲 陈南 吴婉滢 陈迪云文献传递 富集指数法在硫酸冶炼堆渣场周围土壤铊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8年 运用富集指数法(EF)对广东某硫酸厂含铊(Tl)黄铁矿冶炼废渣堆渣场周围土壤Tl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渣周围土壤已受到了明显的土壤Tl污染,Tl污染物主要集中在0~16.5cm土壤深度范围,并且表现出沿垂直方向向下迅速降低的特点;土壤表层的Tl吸附量未达到饱和状态,Tl污染物将继续在土壤表层发生累积作用。富集指数法评价(EF)的结果是,废渣下伏土壤0~6cm范围Tl污染达到中度污染水平,而在土壤深度约15cm以下没有受到Tl的污染;相对于下伏土壤剖面,废渣外围土壤剖面污染更为严重,其中表层土壤0~1cmTl已经达到强度污染,土壤剖面1~5cm深度范围Tl为中度污染,而在土壤剖面深度约15cm以下没有受到Tl的污染。富集指数法应用于土壤Tl污染水平分析是可行的,但是不能表明Tl在土壤中存在状态、迁移能力以及生物有效性。 刘敬勇 常向阳 涂湘林 陈永亨 陈南 付善明关键词:铊 土壤污染 “环境学导论”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2008年 环境学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环境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环境学导论授课过程中应该采用的方式方法,可通过调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层次和适度开展课题自主学习来促进该课程的教学,同时还可通过适度引入辅助教学手段促进该课程的传授,可采用组织野外参观、实习和鼓励参与环保活动等方式巩固教学成果,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可多方式、多层次的教学对于改进"环境学导论"的授课成效具有重要作用。 张鸿郭 王筱虹 陈南中国自然教育发展历程之追索 被引量:21 2018年 一、自然教育历程追索(一)自然教育的起点在哪里?根据文献资料和个人思考,追索自然教育的起点如下:人类来自于自然,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不断积累和传承关于自然的知识,所以,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教育史。当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学校就产生了。可以认为,自然学习或自然研究(Nature Learning or Nature Study),在学校中一直都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之一。Joy A.Palmer在其所著《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中指出,环境教育的提出与18、19世纪在西方国家兴起的自然研究运动、乡村学习等有密切联系。例如,英国现在的国家环境教育联合会(NAEE,UK)的前身就是1960年成立的国家乡村环境研究联合会(National Rural Environmental Studies Association)。Gerald A.Lieberman在其所著《Educ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Creating Standards-Based Programs in Schools and Districts》中也提到,美国在18世纪后半叶,“自然学习”(Nature study)开始形成,到了20世纪早期,又产生了“保育教育”(Conservation education),20世纪20年代产生“户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由此可见,追索现代意义上的自然教育,这些都可以成为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陈南 吴婉滢 汤红梅关键词:环境教育 自然研究 乡村环境 生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