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向普

作品数:29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英语
  • 3篇悲剧
  • 2篇女性
  • 2篇主题
  • 2篇韦尔蒂
  • 2篇姐姐
  • 2篇父权
  • 1篇道者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误区
  • 1篇心理语言
  • 1篇心理语言学
  • 1篇性别角色
  • 1篇性意识
  • 1篇殉道
  • 1篇殉道者
  • 1篇引语
  • 1篇英雄主义
  • 1篇英语词汇
  • 1篇英语词汇学

机构

  • 11篇大连外国语大...
  • 4篇大连外国语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5篇陈向普
  • 1篇姚香泓
  • 1篇刘春伟

传媒

  • 3篇当代戏剧
  • 2篇艺术科技
  • 2篇戏剧文学
  • 1篇戏剧之家
  • 1篇海外英语
  • 1篇齐齐哈尔师范...
  • 1篇学周刊(上旬...
  • 1篇文理导航
  • 1篇艺术品鉴
  • 1篇语文学刊
  • 1篇新丝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he Iceman Cometh:a host of complementary conflicts
2013年
陈向普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方法阅读教学英语翻译
喜剧?悲剧?——韦尔蒂《为什么姐姐住在邮局》的主题解读
2015年
《为什么姐姐住在邮局》是评论界关注最少的韦尔蒂作品,最重要的原因不外乎它是个喜剧的,没人愿意来解读一个笑话。其实像大多好的喜剧一样,这个故事很复杂,在貌似笑话的背后隐藏着痛苦的呻吟。故事中的人物似乎纠结于琐碎无法解脱,让读者忍俊不禁;同时读者又因为人们会如此纠缠于琐事而感到绝望。故事中姐姐通过独白,努力使自己的处境合理化。笔者看来这个看似无法解读的故事取决于读者一点点地发现究竟为什么姐姐住在邮局。
陈向普
关键词:韦尔蒂
奥尼尔逐渐上升的女性观
2014年
就像很多男性作家一样,奥尼尔创造了一个男性的世界。他作品里的女性都处于边缘,都是他者。他们要么是完全缺场,要么仅仅是处于客体而非主体的位置。本文通过分析奥尼尔笔下的三个女性来论证奥尼尔在女性观方面的一个变化,从消极否定到积极肯定,从而让那些根深蒂固的关于奥尼尔作品中那种毁灭性的女性形象的评论不攻自破了。
陈向普
关键词:客体
社会与时代的产物--从玛丽的视角审视莉莲·海尔曼的《儿童的时光》
2020年
《儿童的时光》是莉莲·海尔曼的戏剧首秀,也是她的成名之作。大部分评论都聚焦于谣言的心理社会影响以及人们质疑和分析周围世界能力的丧失导致的可怕后果。本文拟从玛丽的视角,透过剧本,分析大萧条时期处于价值嬗变中的美国努力想要回归常态所呈现出来的社会焦虑。玛丽的邪恶行为表明她受困于性别角色的社会价值巨变中,想要利用邪恶来控制自己混乱的世界。作为青春期的孤儿,玛丽想要通过揭露和试图消除有关性别和性取向的文化焦虑、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家庭的挑战和威胁,来获取自己在社会的地位。玛丽的恶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陈向普
关键词:性别角色文化焦虑
失败的战争——对《我为什么住在邮局》中姐姐处境的解读
2015年
韦尔蒂的短篇《我为什么住在邮局》是评论较少关注的作品,但它却是韦尔蒂最棒的短篇之一。它不仅是一个独白式的喜剧,更是一个有关时尚、性别差异和权利的故事。
陈向普
关键词:韦尔蒂
The Iceman Cometh:the tragedy of sober dreamers
2013年
陈向普
关键词:英语
生存与铭记——塔纳西斯·科茨和他的《在世界与我之间》
2020年
塔纳西斯·科茨的作品《在世界与我之间》以书信体的形式向他的儿子讲述和分析了美国的种族主义。科茨以自己在巴尔的摩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诠释在美国身为黑人的体验和感受,这是和从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到詹姆斯·鲍德温一脉相承的种族话题。科茨对黑人体验的书写不是旨在呼吁黑人行动,更不是为了寻求希望,而是详尽阐释美国种族主义如何剥夺和摧毁黑人。科茨的书写不关乎救赎,而是关于仇恨和特权如何摧毁黑人肉体的叙事。科茨的初衷并不在于克服或是超越种族,进而从根本上消灭美国的种族主义。相反,科茨为全体黑人书写,目的是为了生存和铭记。科茨的动机并非拯救美国灵魂,而是敦促黑人要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
陈向普
关键词:恐惧暴力种族种族主义
汉英口译中的显化策略选择研究
2024年
口译工作是在消化理解源语的基础上,根据受众的接受度形成的目标语再创作过程,也是打破源语的术语、句式、文化障碍的过程,以明示和显化的目标语表现形式传递源语思想内涵。文章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汉译英经典案例为例,探讨汉英口译中显化策略的使用。
刘春伟张寒辉陈向普
关键词:口译源语目标语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误区
2013年
从心理学角度列举了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误区,分析了产生这些误区的心理因素和动机;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也是对语言背后文化的认知过程;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心理,探讨了如何提高他们的二语习得能力。
陈向普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母爱?母害?——评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和《晚安,妈妈》中的母女被引量:2
2014年
威廉斯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是一出现代悲剧,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一个普通的南方中产阶级家庭的遭遇;而玛莎·诺曼的剧本《晚安,妈妈》则从女性的角度反映了当代女性在父权制的背景下重构自己身份的困境和无奈。看似不同背景,不同主体的两个剧本却在母女关系上出现了很大程度的重叠。本文拟从社会、家庭的框架中解读这层层纠葛而又压抑扭曲的母女关系,从而理出两剧中母亲和女儿的悲剧所在。
陈向普
关键词:父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