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启德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稻田
  • 4篇多熟
  • 3篇土壤
  • 3篇土壤肥力
  • 3篇肥力
  • 2篇东南
  • 2篇多熟种植
  • 2篇多熟种植制度
  • 2篇增产
  • 2篇增产效果
  • 2篇施肥
  • 2篇熟制
  • 2篇种植制
  • 2篇耕作
  • 2篇耕作制
  • 2篇耕作制度
  • 2篇川东
  • 2篇川东南
  • 1篇多熟制
  • 1篇养分

机构

  • 6篇四川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曾庆曦
  • 6篇陈启德
  • 5篇刘志明
  • 4篇朱兴明
  • 1篇汪赢滨
  • 1篇陈国民
  • 1篇聂丰庆

传媒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耕作与栽培

年份

  • 1篇2006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稻田种植绿肥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8
1995年
川东南稻田绿肥连续10余年定位研究表明,紫云英、绿萍、田菁等绿肥作物均可纳入稻田多熟种植制度,并获得较高的产青量。绿肥直接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及供氮水平。对稻麦的增产效果随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而异。集约经营农区走农牧结合的路子发展绿肥才有前景。发展不同形式的绿肥多熟制,绿肥作物带走了大量的土壤钾,后季粮食作物应注意施用钾肥。
陈启德汪沄滨曾庆曦刘志明
关键词:绿肥作物土壤肥力稻田增产效果栽培
全文增补中
川南浅丘区稻田基本耕作制度的定位研究——第二报 稻田不同多熟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989年
1981年至1987年,对稻田不同多熟种植方式进行了定位观察。结果表明:(1)随技术的进步,本区水热状况较好的稻田种植双季稻亩产可过“双纲”,种植麦稻稻亩产可过“吨粮”;(2)稻田进行多熟种植,把土壤与作物间的物质循环提到较高的水平。只有增加投入,才能维持地力及提高产出;(3)随复种指数的提高,作物从土壤中取走的钾素剧增,秸秆还田及施有机肥归还土壤钾素效果明显。
曾庆曦汪沄滨刘志明陈启德陈国民
关键词:稻田耕作制度土壤
不同施肥制度对三熟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在亚热带、紫色土、多熟制条件下,长期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复种不会使土壤肥力降低;长期均衡施用化肥,不仅能使稻田一年三熟持续增产,也不会对土壤肥力带来不利影响;为经济利用农业资源,稻田多熟种植时,施肥制度应实行有机──无机肥相结合。
汪运滨朱兴明曾庆曦陈启德刘志明
关键词:施肥制度土壤肥力耕作制度
川东商丘陵区稻田多熟种植制度定位评价
1996年
本定位评价进一步阐明了本区稻田作物布局至今仍以一季中稻为主的生态经济依据。肯定了稻田一熟改两熟能显著提高生产力,提出近期稻田改制仍应以两熟为主,改进技术,主攻单产,提高效益。同时表明本区的温光资源条件,基本能满足一年三熟正常生育的要求,但提高三熟产量的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朱兴明曾庆曦汪运滨陈启德刘志明
关键词:川东南稻田
川东南稻田多熟种植制度及施肥制度评价
朱兴明曾庆曦汪赢滨陈启德聂丰庆
该成果通过14年连续定位研究,阐明了川东南作物布局以水稻为主,且主要以中稻为主的经济生态依据,明确了近期稻田改制应以两熟为主,发展三熟效益差,种植一季晚稳产率在90%以上。肯定了以无机促有机不会导致土壤贫瘠,灰棕紫坭田磷...
关键词:
关键词:中稻施肥轮作多熟种植制度
稻田多熟种植制中作物养分吸收利用特点研究被引量:9
1995年
本项研究通过连续十年的定位监测,较系统地分析了四川丘陵区稻、麦、油等作物,在多熟制条件下的养分吸收利用特点。明确不同稻型收获物的氮、磷、钾含量及氮素转比率、利用率、生产率主要受生殖生长阶段温光条件影响。同一作物而言,籽实、秸秆的氮、磷、钾含量,年际间及生育季节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大于复种方式、施肥制度等处理因素的影响。在四川丘陵寡照、阴湿的气候条件下,水稻的养分利用率降低,生产100公斤稻谷吸收的氮、磷、钾量远较北方稻区和长江中下游稻区高。
朱兴明陈启德刘志明曾庆曦汪运滨
关键词:水稻小麦油菜养分含量变化多熟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