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壮飞 作品数:21 被引量:61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SATB1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背景与目的:
膀胱癌是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膀胱癌的预后已有所改观。但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膀胱癌的发病率仍不断升高。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实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是... 陈壮飞关键词:膀胱癌 SATB1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肾透明细胞癌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肾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揭示和发现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相关基因。方法应用Agilent 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1例肾透明细胞癌的癌旁正常肾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结果在检测的20 173个基因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04个,其中共同上调基因31个,共同下调基因173个,包括6个尚未被GenBank收录的人类新基因。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与染色体基因结构异常相关,异常基因有相对集中区域,如3p、14q和5q等。 肖耀军 陈壮飞 郑少斌 单正飞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 基因表达谱 寡核苷酸 基因芯片 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筛选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寻找肾癌相关肿瘤标记物,用于肾癌临床诊断、药物治疗靶点的选择及预后监测。方法采用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筛选15例肾透明细胞癌及癌旁正常肾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统计学采用t检验进行定量比较,以两组蛋白含量比值在1.5倍及以上,P<0.05,被认为是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或串联质谱技术进行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鉴定。结果共筛选分离出27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经质谱技术共成功鉴定了26种蛋白质,11种蛋白质在肾癌组织中上调,15种蛋白质下调。其功能覆盖细胞活动的多个方面,其中线粒体短/支链特异性酰基辅酶A脱氢酶、醛糖1-表异构酶、PRDX4、CAPG、β-防御素107、微纤丝相关糖蛋白4等6种蛋白是我们首次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筛选的肾癌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发现了1个预测蛋白(UCRIL)。结论荧光差异双向凝胶电泳在肾癌组织中获得较好的筛选效果,新筛选的差异表达蛋白有望成为肾癌分子生物学标记物,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陈壮飞 肖耀军 黄泽海 陈彤 赵善超 姜耀东 吴芃 郑少斌关键词:肾癌 肿瘤标记物 定量蛋白质组学 脐尿管癌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与目的:脐尿管癌临床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4年5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14例脐尿管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查主要表现为膀胱顶部宽基底肿物,影像学检查征象常见膀胱顶前壁与腹壁之间质软组织肿块影,常浸润膀胱壁。本组病例腺癌13例,恶性间质细胞瘤1例。7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中,1例术后24个月局部复发,6例随访14~120个月,中位随访42个月无复发;3例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其中2例分别随访16个月和84个月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死于手术并发症;1例在外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0个月局部复发;3例晚期未切除者行化疗,2例肿瘤无进展生存7个月和8个月,1例化疗后6个月死于肿瘤。本组病例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61.2%。结论: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首次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及对晚期及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积极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脐尿管癌疗效的关键。 陈壮飞 王飞 秦自科 戴宇平 周芳坚 韩辉 刘卓炜 余绍龙 李永红 叶云林关键词:脐尿管肿瘤 肾盂鳞状细胞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0月至2009年5月收治8例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临床表现血尿8例,腰痛7例,腹部包块1例。B超检查8例,IVU检查8例,CT检查4例。术前诊断为肿瘤3例,诊断为肾结石5例,结石术中发现肿瘤并经冰冻病理确诊2例。8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4例、单纯性肾切除3例、姑息性切除术1例。结果8例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中分化6例,高分化和低分化各1例;pT1 1例,pT2 1例,pT3 3例,pT4 3例;淋巴结转移2例。获随访7例,失访1例。术后生存时间2~42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患者均死于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盂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常合并结石,术前诊断困难,确诊时多为中晚期,术后短期内易复发转移,预后极差。 陈壮飞 郑少斌 张鹏 吴苑 赵善超 姜耀东 毛向明 类成勇 单正飞关键词:鳞状细胞 肾盂 病理学 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 2011年 目的观察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肾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相关基因。方法采用Agilent 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和1例肾透明细胞癌的癌旁正常肾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结果在检测的基因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04个,癌组织中共同上调基因31个,共同下调基因173个,包括6个尚未被Genebank收录的人类新基因。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与染色体基因的异常相关,异常基因有相对集中区域,如3p、14q和5q等。 肖耀军 陈壮飞 郑少斌关键词:肾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 基因表达谱 寡核苷酸 基因芯片 婴幼儿I期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分析(附10例报告) 被引量:6 2008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婴幼儿Ⅰ期睾丸卵黄囊瘤早期诊断困难,且行睾丸癌根治术后的治疗方案不确定。本文旨在对此进行深一步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1年7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0例婴幼儿临床Ⅰ期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11侧睾丸术前行阴囊B超检查提示睾丸实性肿物,呈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9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升高。10例均行睾丸癌根治术,术前均未行化疗,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卵黄囊瘤。其中1例双侧睾丸卵黄囊瘤和1例病理报告见卵黄囊瘤脉管浸润者予以辅助化疗。本组10例均未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9例患者平均随访3年多未见复发和进展,1例双侧睾丸卵黄囊瘤患者辅助化疗结束后随访23个月时发现腹膜后及肺部转移,再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结论:婴幼儿临床Ⅰ期睾丸卵黄囊瘤可根据B超和血清AFP检查结果初步诊断。行单纯睾丸癌根治术即可达到良好效果,不必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对于高危的患儿可予以辅助化疗。 叶云林 秦自科 周芳坚 韩辉 刘卓炜 余绍龙 李永红 陈壮飞关键词:婴幼儿 睾丸肿瘤 卵黄囊瘤 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七例报告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我院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7例,肿瘤最大径为3.0~6.5cm,平均5.0cm。6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术前常规行降压、扩容处理。采用后腹腔镜入路6例,经腹入路1例,术中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并给予相应处理。结果5例腹腔镜手术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70~360min,平均163min,术中出血50~600ml,平均300ml。7例患者术中均出现血压波动,无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病理报告证实为嗜铬细胞瘤。随访7~49个月,5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血压恢复正常,1例仍需服用降压药物。结论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可行,疗效确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是手术安全的保证。 李永红 周芳坚 陈壮飞 秦自科 韩辉 刘卓炜 陈晓峰 余绍龙关键词:肾上腺切除术 嗜铬细胞瘤 腹腔镜 临床分期T1-3N1-2M0肾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析:单中心研究(英文) 2011年 分析临床分期为T1-3N1-2M0肾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探讨其生物学行为特点。方法 1988年至2008年间我院共收治无远处转移肾癌并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的患者531例,其中42例伴淋巴结转移患者顺利完成了手术,对其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19.0%为T1期,21.4%为T2期,59.5%为T3期;42.9%为N1期和57.1%为N2期。末次随访30例(71.4%)出现肿瘤复发,26例(61.9%)患者死亡,83.3%(25/30)初次复发即为多发性。42例患者中位肿瘤特异生存期(CSS)和无病生存期(DFS)分别为23个月和11个月。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病理分级(P=0.005),淋巴结分期(P=0.014)和T分期(P=0.037)是CSS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状态(P=0.002),肿瘤大小(P=0.007),病理分级(P=0.009)和淋巴结分期(P=0.019)是D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T1-3N1-2M0期肾癌患者预后较差。淋巴结分期是T1-3N1-2M0期肾癌CSS和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术中出现可疑肿大淋巴结者应行扩大的淋巴结清扫术。 陈壮飞 吴芃 郑少斌 张鹏 谭万龙 毛向明关键词:肾细胞癌 淋巴结清扫 肾癌组织中CapG蛋白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肾透明细胞癌(肾癌)组织中CapG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132例肾癌标本(观察组)及4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标本(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apG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CapG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56.1%,P<0.001。观察组CapG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期、病理分级、复发转移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肾癌组织中CapG蛋白表达上调。其与肾癌的转移和预后有关。 陈壮飞 肖耀军 郑少斌 赵善超 姜耀东 秦自科 毛向明关键词:肾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