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大伟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带状疱疹
  • 3篇神经痛
  • 3篇疱疹
  • 3篇经痛
  • 2篇带状疱疹后
  • 2篇带状疱疹后遗
  • 2篇带状疱疹后遗...
  • 2篇神经损伤
  • 2篇疱疹后遗神经...
  • 2篇细胞
  • 2篇后遗神经痛
  • 2篇基因
  • 2篇博尔纳病病毒
  • 1篇带状疱疹病毒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血清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水痘
  • 1篇水痘-带状疱...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大伟
  • 4篇谢鹏
  • 3篇邹德智
  • 2篇徐平
  • 1篇吴伟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病毒学报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博尔纳病病毒ORFⅠ基因中部片段的检测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通过对中国神经精神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博尔纳病病毒 (BDV)ORFⅠ中部片段的检测 ,了解BDVORFⅠ基因中部片段是否为检测BDV感染敏感的标记物。方法 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同时检测 60例BDV感染阳性或阴性的神经精神病人以及 60例健康献血者的PBMC中BDVORFⅠ (P40 )基因中部片段。结果  4例BDV感染阳性的神经精神病人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 该研究结果提示 ,感染人体的BDV在病毒ORFⅠ基因片段的中间部分存在着高度的保守性 。
吴伟谢鹏邹德智陈大伟徐平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单个核细胞RT-PCR
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的神经损伤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持续激活和复制的关系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 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HN)患者的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VZV)持续激活、复制对感觉神经系统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感觉定量分析仪 (TSA 2 0 0 1)对 2 5例PHN患者和 38例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区及对侧镜像区进行感觉定量测量 ,同时用PCR和SouthernBlot方法对其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进行VZV检测。结果 带状疱疹急性期和PHN病人疼痛区的各感觉阈值均大于对侧镜像区 ,而愈后无PHN的带状疱疹病人两者间未见显著性差异 ;PHN病人的感觉缺失值大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病人 ;PHN患者的VZV检出率为 32 % ,而在愈后无PHN患者却未检测到。结论 VZV在带状疱疹患者的背根神经节内长久复制和激活会引起神经系统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的损伤 。
陈大伟谢鹏邹德智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损伤的关系被引量:32
200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损伤和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形成的关系。方法用感觉定量分析仪(TSA2001)对25例PHN患者和29例愈后无PHN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区及对侧镜像区进行感觉定量测定,同时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L-6水平。结果PHN患者血清IL-6水平为(386.10±167.51)pg/mL,不仅高于愈后无PHN的带状疱疹患者[(254.40±121.18)pg/mL](P<0.005),而且与其疼痛区的感觉缺失程度呈正相关(r=0.735,P<0.0001)。结论高水平的IL-6作为引起神经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形成PHN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陈大伟谢鹏邹德智徐平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博尔纳病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2年
陈大伟谢鹏
关键词:博尔纳病病毒基因组分子生物学
疱疹后神经痛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02年
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顽固性慢性疼痛综合征,关于其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不仅回顾了近几年来人们对此病的进一步认识,而且对近20年来国外学者相继提出的一些发病机制学说作出了详细的论述,它们包括病毒复制机制、神经病理机制、精神因素、免疫病理和免疫遗传等。
陈大伟
关键词: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机制带状疱疹神经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