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慎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种肝外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RNA和抗原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严福明郝飞赵利斌顾长海陈安慎赵西平郝连杰
- 关键词:肝外组织丙型肝炎病毒RNA抗原表达
- 肝外脏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状态
- 2001年
- 严福明陈安慎等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复制
- 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54例临床特点及转归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加强对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认识,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比较54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与同期住院的发生感染但未出现胆汁淤积症(对照组)126例肝硬化患者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早期及时经验性抗菌药物应用的差异。结果 54例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感染部位:腹腔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20例、尿路感染18例、胆道感染6例、肠道感染4例、肺部感染4例、部位不明确2例,根据Child-Pugh分级约有55.56%的患者为Child C级。两组比较,年龄、Child-Pugh分级、早期及时经验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病死率15.00%,高于对照组的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尤其合并有肝肾综合征者病死率较高,应高度重视临床及实验诊断,针对其临床特征实施相应措施。
- 樊和斌李智李健陈安慎徐礼通周昊田展飞马晓菊孙洁严福明
- 关键词:胆汁淤积肝硬化细菌感染
- 重型丙型肝炎肝外组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组织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状态、致病性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 例重型丙型肝炎患者肾、心、胰腺和肠等肝外组织内HCV 多种抗原表达,并观察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9 例中6 例(66 .7 % ) 在肝外组织检出HCV 抗原。抗原定位于细胞浆内,呈均质型、包涵体型和膜下型。组织内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不同组织间阳性细胞种类、数量和分布略有差异。病理学观察未发现细胞内HCV 抗原阳性表达与组织病变有明确相关性。结论 HCV 可以感染肝外组织,但未显示显著致病性。作为致病因子的HCV 持续存在肝外多种脏器细胞内。
- 严福明郝飞顾长海赵利斌陈安慎赵西平郝连杰
-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外组织HCV感染
- 肝硬化并发继发性腹膜炎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本研究对10例肝硬化并发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肝硬化并发继发性腹膜炎的常见原因有胃肠溃疡穿孔、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胆囊炎。肝硬化并发继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腹痛不明显,外周血象偏高、感染中毒症状不明显。腹膜炎体征、外周血象细胞计数、腹部CT及腹部X光检查是诊断继发性腹膜炎的主要依据。
- 李健马晓菊樊和斌陈安慎许可
- 关键词:肝硬化继发性腹膜炎自发性腹膜炎
- 重型丙型肝炎患者肝外脏器病毒感染和复制状态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肝外脏器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和复制状态。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原位杂交 (ISH)和免疫组织化学法 ,对 9例重型丙型肝炎患者肝外 8种脏器内HCV基因、HCV复制中间体和HCV抗原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采用RT PCR ,9例患者肝外脏器均可检出HCV基因 ,6例 (6 6 .7% )检出HCV复制中间体及HCV抗原 ;采用ISH和免疫组化法 ,5例 (5 5 .6 % )检出HCV基因。除脾脏外 ,心脏、肾脏、胰腺、肾上腺、肠道、胆囊和淋巴结等脏器细胞内有HCV基因和HCV抗原表达。结论 肝外多种脏器细胞可能支持HCV复制 ;肝外HCV感染程度轻 。
- 严福明郝飞陈安慎顾长海赵西平赵利斌杨东亮郝连杰
- 关键词:原位杂交病毒复制HCV-RNA丙型肝炎
- 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感染发生的部位、感染菌谱、临床特点、肝功能改变及治疗转归。结果引起感染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感染灶分别来自胆道15例(42.9%)、泌尿道7例(20%)、腹腔4例(11.4%)、肠道5例(14.3%)及呼吸道4例(11.4%)。感染菌谱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占77.8%。主要临床表现为感染中毒症、高黄疸及肝功能损害。经抗感染并给予护肝利胆治疗大多在1个月内治愈,死亡4例,占11.4%(均为肝硬化合并腹腔内感染)。结论感染可引起胆汁淤积,经积极治疗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但少数可迁延不愈甚至死亡。
- 樊和斌陈安慎严福明马燕妮朱幼芙杨东亮
- 关键词:胆汁淤积菌血症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的淋巴瘤样病变及其意义
- 2009年
- HCV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全球约1.7亿人感染HCV,约70%转为慢性,其中又有约20%~30%在10~30年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可导致肝细胞肝癌的发生。除了肝脏病变外,HCV感染者还常伴有多种肝外自身免疫现象,如“冷球蛋白血症”、“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本研究分析了40例慢性HCV感染者及808例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内淋巴瘤样病变出现的频率,并初步探讨其意义。
- 樊和斌朱幼芙陈安慎周木秀吴爱华严福明马晓菊周昊
- 关键词:淋巴瘤肝组织